如果有人問你工作的目的是什麼?你會如何回答,是因為興趣工作還是因為我生下來就非常喜歡工作,我相信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以後不想要工作,每個人都想過自由有保障的生活,重點是當你在選擇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是在選職業還是在選方向?老師說要用「以終為始」的概念,先確定自己所要的結果,再朝方向去努力。《與成功有約》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就提出「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的概念,提到成功人士身上才會看到的七個習慣,其中一個好習慣就是「以終為始」。



「不懂規劃自己的未來的人,永遠被別人懂得規劃未來的人去規劃未來」,重點是那個未來是不是自己要的,很多人努力的一輩子到最後結果不是自己要的,但是已經苦無機會,那如果我們能夠早點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是不是就可以減少許多浪費的時間,這也是以終為始的概念,以下節錄了關於以終為始的分享,當你了解一份值得做的事業,你會全力以赴,安麗就是這樣一份事業機會,值得你用心去了解。



以終為始

無論你想成為什麼?第一個要認清的原則是「以終為始」。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會有很多夢想,想著長大後如果能夠成為某種專業人士,成功和快樂就會緊隨而至。

可是當你有一天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可能已成為了醫生、律師、會計師、甚至是新聞主播、影視明星。那又如何呢?

不少人發覺,當你達到兒時理想時,原來才是另一個新的開始。當你發現原來當上醫生和律師,不一定帶來工作成就感,而且你仍會為前途而感到徬徨。你或是會問:「這是我想要的東西嗎?」

由於建立事業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你所訂定的事業目標最後與你的理想,甚至與現實產生距離時,到時才感到沮喪無奈也無補於事。

《與成功有約》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就提出「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的概念。他指出:「以終為始是指,每天、每個任務、每個項目展開之前。你也要對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著清晰的構想,然後再動員自己一切積極因素去實現它。」

這裡最簡單的是問自己一個問題:「假如現在我已是(什麼) ?」(As if now)

如果你想要成為什麼?不單只想著未來的計劃是如何把理想實現。你還要運用你的想像力,觀看未來遠景的能力。你要將未來可能的「你」,想像成今天已經達到。



例如:「我要成為醫生」

過去我們立下這個志願的時候,只會想到要成為醫生,就要讀理科,然後考入大學醫學院,再加上幾年實習,那就可以達成理想了。這是以「以始為終」的構想方法。

如果你是「以終為始」去思考時,情況就有不同。

「假如現在我已成為醫生?」你會發現事情就複雜了很多。

你要嘗試感受當你成為醫生後,你高興嗎?

當上了醫生後,你內心深處的你已感到滿足嗎?

你成為醫生的志願是你的內心訴求,還是家庭或社會的期盼所促成的?

成為醫生的推動力足夠使你完成醫學院的課程,甚至無窮無盡的專科訓練嗎?

你將會是個怎樣的醫生?

當你運用「以終為始」的思考方法去測驗你的理想時,你會發現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嗎?可能你只是對生物科目特別有興趣,但這不足以驅動你花十年八載的光陰去成為醫生的理由。

同樣地,在建立個人事業,你想在某個環境裡成為怎樣出色的人物,也要用「以終為始」去驗證。

當你擁有這份工作時,你享受嗎?你可能得到了某部份想要的東西,但卻又要犧牲了某些現在已擁有的利益,你還要這個事業定位嗎?

例如:「我要成為香港最出色的歌手。」當你成為最出色的歌手後,你可能得到知名度、社會地位和滿足感;但同時卻犧牲了個人私隱和自由的空間。如果你認為這些犧牲也是值得的,那麼你就要學習用另一個善意的角度去看待傳媒的「狗仔隊」,還要時刻警惕自己不要行差踏錯。

在身心語言程式學(NLP) 中,不少理論也秉持「以終為始」的思考方法,所以特別強調「結果」(Outcomes) 。

「結果」並不是我們想要什麼那麼簡單,這裡還包含由行動所帶來的後果。

沒有行動,是沒有「結果」。

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這只是我們沒有深思檢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