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耶誕節(christmas)是基督教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定於每年12月25日,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我們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是我們感恩有這樣的一天,可以更提醒我們要感恩身旁的每個人。



看到網路上的一則新聞「樂善好施 科學證實:更健康長壽」,為什麼耶誕節都要送禮,中國人向來都是禮尚往來,有很多人覺得送來送去太麻煩,乾脆不要送,可是看了這則新聞,你可能會改變想法,送禮會讓人長壽呢!

如果你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其實施比受更有福,分享給別人收穫最多的其實是自己,所以,如果你有朋友可以送禮,那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千萬別吝嗇喔!在我的旭珍老師身上,我學到最多的就是分享,好東西就要和好朋友分享,原來分享的力量竟然有這麼大,因為旭珍姐和耀雄大哥培養一個好的環境,讓我們有更多好美好的事物可以分享,真的是感恩!







樂善好施 科學證實:更健康長壽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7/12/24 04:39  楊明暐/綜合報導
每逢耶誕季節,歐美各地人們忙著採買禮物致贈親友,即使必須在商場大排長龍也樂此不疲。有人會問:既然這麼麻煩,幹嘛送禮?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生性喜愛施捨,且這樣做有益健康。
《洛杉磯時報》24日報導,人之所以施捨,是出於生理反應。研究顯示,當一個人把錢贈予陌生人或慈善機構,其腦內「獎勵區域」(rewards area)會忙碌起來,而當他品嘗甜點,在商場找到停車位或獲得意外之財,這個區域也會有反應。
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樂善好施者要比那些對耶誕採購嗤之以鼻的人活得更健康長壽。而對購買耶誕禮物興致勃勃的人,甚至可能比較不容易在這段期間生病。
送禮之所以能夠增進一個人的健康和壽命,是因為此舉可以提振他的心情,並強化自尊心。或許最重要的是,送禮能讓人們彼此心存感恩,送禮者有難時,朋友大多會伸出援手。禮物不必很貴,最重要的是心意,以及漂亮的包裝。
洛杉磯加州大學演化生物學家費蘭指出,他在撰寫一本關於人際關係的書時,所學到最重要的事便是「送更多禮物給別人」。送禮有助於人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您永遠不曉得何時需要幫助,如果您有朋友,情況將會好很多。」
此即所謂「互惠利他主義」。根據最近若干研究,互惠利他主義證實有助於生存,從而演化出人們慷慨和樂於助人的根本傾向。
科學期刊《PLoS One》最近刊登報告,指人們展現出慷慨大方是受到「腦垂體後葉激素」(oxytocin,亦稱「催產素」)影響,給予一個人更多這種荷爾蒙,會使他變得較平日更「阿沙力」。
腦垂體後葉激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素,一個人遇見令他感動的事或覺得自己獲得別人信任,會自然而然刺激這種荷爾蒙產生作用。人際間許多互動是靠腦垂體後葉激素推動,其中包括母親與小孩之間的緊密連結。
科學家分別進行的實驗顯示,增加腦垂體後葉激素,可讓人們的慷慨程度提高80%。
《美國國家科學學院院刊》去年刊登的另一項研究報告,除了提到腦垂體後葉激素與樂善好施可能有關,也針對人們捐助慈善事業的行為進行了研究,發現「施比受更為有福」這話確有其事。
在相關的實驗中,19名志願者經歷一系列「拿錢,或捐出」的抉擇,他們如果從頭到尾選擇把錢收下而不捐給慈善機構或公益團體,可得到128美元。科學家在過程中對他們的腦部進行掃描。
19人平均捐出了51美元。科學家發現,當他們決定把錢收下而不捐出,腦部「中腦邊緣獎勵區域」的活動會增加。
然而他們若選擇捐出,該區域的活動更為劇烈,腦垂體後葉激素的受體「亞屬皮質」(subgenual cortex)活動也跟著增加,顯示捐贈確為一種重要的社交行為,而光是拿錢,亞屬皮質不會有反應。
這項研究,連同腦垂體後葉激素的研究,說明慷慨的人雖然付出代價,他們剩下的錢勢必少於那些捐得少的人,但他們得到的回饋,至少在某種意義上,超過金錢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