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為什麼要工作?
所謂的幸福,一是被愛,二是受人讚美,三是對他人有所貢獻,四是為人所需要。您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嗎?或許以下的文章可以給您些啟發。一九五九年某一天,一名啟聰學校的老師來到當時位於東京都大田區的日本理化學工業訪問。
她表示:「我是啟聰學校的教員,有一個冒昧的請求,不知道是不是能請貴公司雇用我們學校今年即將畢業的孩子呢?我聽說大公司都有雇用障礙者的特設名額,我衷心懇求貴公司能夠幫這個忙。」她請求公司雇用兩名智能障礙的女孩。
「即使不能給他們正職,能不能至少讓他們來實習體驗一下工作呢?否則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懂得工作的喜悅。他們比我們正常人的壽命要短得許多。」
看著老師殷殷懇求,大山也動了惻隱之心,便答應「為期一週」的時間,讓兩名智能障礙的女孩子來公司實習。......
兩名智能障礙的少女即將結束就業實習時,公司裡十幾名員工,全部都來到大山社長面前。
「那兩個孩子明天就結束實習了,大山先生,我們想請求您,雇用她們為正式職員。如果她們有什麼不懂的,我們全部的人都願意做她們的後援。拜託您雇用她們吧。」
那兩個女孩從早到晚全心全意的工作態度,打動了全體員工的心。
雖然只是貼標籤這樣簡單的工作,十點的休息時間、午休以及三點的休息時間,她們的雙手都不曾停下來。她們每天認真地工作,直到有人從背後拍拍她們說:「該午休了喔。」「該下班了喔。」
工作的時候,女孩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
誰都想有所貢獻
由於員工們的懇求,大山決定正式雇用這兩名智能障礙的女孩。如果只雇其中一個,另一個就太可憐了,而且單獨一人進入職場也會不安,兩個人多少還可以互相照應,因此他便決定兩個都雇用。
此後,公司開始慢慢地雇用身障者,不過大山心裡還是有一件事情怎麼也想不通。與其每天到公司上班,安養院的生活不是更無憂無慮、快活得多嗎?
有的時候他們不懂別人說什麼而犯錯的時候,如果對他們說:「你們回安養院好了。」他們就會哭哭啼啼,一開始大山總是不懂他們為甚麼會這樣。
在一次參加法會時,大山對禪寺的師父聊起這件事,詢問師父的見解。
師父說:「這是理所當然的啊。所謂的幸福,一是被愛,二是受人讚美,三是對他人有所貢獻,四是為人所需要。其中的第二受人讚美、第三對他人有所貢獻、第四為人所需要,都是在安養院得不到的。這三種幸福,必須藉著工作才能夠享有。」
「四種幸福的其中三項,要工作才能得到實現,所以不管是怎樣的身障者,還是會很想工作。光是在安養院或是家裡悠閒地過日子、看電視並不見得是幸福。真正的幸福要工作才能體會。」
對大山來說,工作不過是件普通的事,師父的話讓他驚訝不已。或許大部分的人都忘了工作所帶來的幸福,反而是身障者讓他們又體會到這一點。
大約同時期,大山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大家暱稱為「河馬園長」的上野動物園西山登志雄先生說道:「最近的動物都不會照顧自己的孩子。我觀察了一陣子,好像是因為住在籠子裡,每天都有人餵食,他們就漸漸失去養育孩子的本能了。」
換句話說,這些動物忘了自己到底「為何而生存」的意思嗎?想到這裡,大山終於恍然大悟。
禪寺師父和西山園長的一番話,使大山了解到「人所謂的『生存』,就是透過工作為人所需要,也透過工作,能夠自立更生。」「那麼,公司不正是可以提供這種機會的場所嗎?這不就是企業的存在價值和社會使命嗎?」
就這樣,五十年來,日本理化學工業長期積極雇用身心障礙者。如今,這家公司雇用身障者的比例約占全體員工的七成。
不是人力去配合程序,而是程序要配合人力
雇用身障者看來簡單,但公司起初也遭遇到許多困難。關於工作上的細節,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起。 平常都是人力去配合生產線,但是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夠全力發揮,大山根據每一個人的狀況,去調整機器、工具以及零件。
「這些孩子有的是徒步走來公司上班,有時候也搭公車來,都會經過有紅綠燈的道路。這麼看來,他們至少都具有辨識顏色的能力,就利用這一點吧。」大山大概就是這樣來做判斷。
公司製造的產品是粉筆,有各種顏色,把生產線上的容器改以顏色區分就可以了。此外,為了讓看不懂數字的人,不用看秤上顯示的重量也能進行工作,事先做好所需份量的砝碼,教他們「藍色容器的材料就用藍色的砝碼測量混合」,這樣就不會弄錯了。
至於機器要操作幾分鐘的問題,也是先量好所需時間,訂製沙漏,讓作業員可以一目了然。「按下按鈕以後,把沙漏倒過來,等沙子全部漏完,就把機器關掉。」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依照指示作業。
大山仔細地觀察每一個人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慢慢地了解他們,然後再依照他們個別的能力,去調整工作程序。大山說,只要配合他們的能力去做調整,給予最適合的工作,就能讓他們的能力發揮到最大極限,成果也絕對不輸正常人。就這樣不斷地花心思調整工作程序,配合雇用智能障礙者,一轉眼就過了五十年。
當初曾經為了「能否一輩子照顧這個孩子」而煩惱該不該雇用身障者的大山社長,現在已經貫徹自己的信念,充滿了自信,他臉上洋溢的笑容只有辛苦走來的人才懂。
我拜訪過很多公司,日本理化學工業的一般員工,臉上的表情確實都相當開朗。我不禁詢問社長:「為什麼你們的員工臉上都充滿了自信呢?他們每個都充滿活力的樣子。」他對我說:「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對社會也有所貢獻。我們雖然只是區區的中小企業,但是他們在這裡工作,同時為弱勢者、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就是這樣的自負,大大地提升了他們對工作的動力吧。」
一家公司並不只是為了提高銷售量或是提升利潤而存在。它的存在應該是為了被人們所需要、員工可以帶著驕傲工作並且能夠帶給所有人幸福。
活在當下看彩虹
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
我的學長去年喪妻,這突如其來的事故,實在叫人難以接受,但死亡的到來不總是如此?
學長說他太太最希望他能送鮮花給她,但是他覺得太浪費,總推說等到下次再買,結果卻是在她死後,用鮮花佈置她的靈堂,這不是太愚蠢了嗎?
等到.......等到......,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學畢業以後,我就會如何如何。」我們對自己說。「等到我買了房子以後!」「等到最小的孩子結婚之後!」「等我把這筆生意談成之後!」「等到我死了以後!」
人人都願意犧牲當下,去換取未知的等待;犧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錢,去購買後世的安逸。
在台灣只要往有山的道路上走一走,就隨處都可看到「農舍」變「精舍」,山坡地變靈塔,無非也是為了等到死後,能圖個保障,不必再受苦。
許多人認為必須等到某時或某事完成之後再採取行動:明天我就開始運動;明天我會對他好一點;下星期我們就找時間出去走走;退休後,我們就要好好享受一下。
然而,生活總是一直變動,環境總是不可預知,在現實生活中,各種突發狀況總是層出不窮。
身為一個醫生,我所見過的死人,比一般人要來得多。
這些人早上醒來時,原來預期過的是另一個平凡無奇的日子,沒想到一個意料之外的事:交通意外、腦溢血、心臟病發作等等,剎那間生命的巨輪傾覆離軌,突然闖進一片黑暗之中。
那麼我們要如何面對生命呢?我們毋需等到生活完美無瑕,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穩,想做什麼,現在就可以開始做起。
一個人永遠也無法預料未來,所以不要延緩想過的生命,不要吝於表達心中的話,因為生命只在一瞬間。如果你妻子想要紅玫瑰,現在就買來送她,不要等到下次。真誠、坦率的告訴她:「我愛妳」、「妳太好了!」這樣的愛語永不嫌多。
如果說不出口,就寫張紙條壓在餐桌上:「妳真棒!」或是「我的生命因妳而豐富。」
不要吝於表達,好好把握。記住,給活人送一朵玫瑰,強過給死人送貴重的花圈。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盡頭,許多人經常在生命即將結束時,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事沒有做,有許多話來不及說,這實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別讓自己徒留「為時已晚」的空餘恨。逝者不可追,來者猶未卜,最珍貴、最需要即時掌握的「當下」,往往在蹉跎間轉眼錯失。
人生短暫飄忽,包得有一首小詩這樣寫:「高天與原地,悠悠人生路;行行向何方,轉眼即長暮。」
正是道盡了人生如寄,轉眼即逝的惶恐。有許多事,在你還不懂珍惜之前已成舊事;有許多人,在你還來不及用心之前已成舊人。
一句瑞典格言說:「我們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不管你是否察覺,生命都一直在前進。
人生並未售來回票,失去的便永遠不再。將希望寄予「等到方便的時間才享受」,我們不知失去了多少可能的幸福。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可以鬆口氣」,或是「麻煩都過去了」。
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暫易逝的。享受它們、品嚐它們,善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別把時間浪費在等待所有難題的「完滿結局」上,找回迷失的生命。
死亡也許是免費的,但是,卻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勸你一句話:「把握當下,莫等待。」
每個機會都能賣東西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88期(2010年8月出版)
羅森(DavidRosen)是一名美國業務員,從九○年代開始他就已經在賣酒。公司雜誌(Inc.)報導,九○年代中期,羅森的辦公桌上擺的是公司的免費服務電話,每個星期他幾乎都會接到打錯的電話。有一天他又接到打錯的電話,這一次他決定不再懊惱於事情做到一半被無緣無故打斷,而是告訴對方:「除非你有在喝酒,否則你可能打錯電話了。」他暫停了一下接著說:「既然我們都已經在講電話了,不如我向你作一個六十秒鐘的超快速演講。」
每個機會都能賣東西
羅森(DavidRosen)是一名美國業務員,從九○年代開始他就已經在賣酒。
公司雜誌(Inc.)報導,九○年代中期,羅森的辦公桌上擺的是公司的免費服務電話,每個星期他幾乎都會接到打錯的電話。有一天他又接到打錯的電話,這一次他決定不再懊惱於事情做到一半被無緣無故打斷,而是告訴對方:「除非你有在喝酒,否則你可能打錯電話了。」他暫停了一下接著說:「既然我們都已經在講電話了,不如我向你作一個六十秒鐘的超快速演講。」
從那一天起,羅森有了一個新論調:世界上沒有「打錯電話」這回事。他的通訊錄上出現了「打錯電話」的群組,專門儲存他因此認識的人的電話號碼。現在羅森手機裡的通訊錄,「打錯電話」的群組總共有九十二個名字,代表他們打錯電話之後,聽了羅森的超快速演講,告訴羅森一點關於自己的飲酒喜好,最後還留下了連絡資訊。
九十二個人當中,有七十五位成為羅森的客戶,也就是八成以上的人,最後都跟他買了酒。
柏格斯(KeithBurgess)的名字,也出現在羅森通訊錄中「打錯電話」的群組裡。柏格斯自己也是一位業務員,三年前的一天,他要打電話給媽媽,不小心撥錯,打到羅森的傳真機。聽到傳真機的聲音,發現自己撥錯電話,柏格斯立刻把電話掛掉。
這個時候柏格斯的電話響起。羅森看到有人撥了他的傳真機,但是卻沒有傳真,於是立刻回撥了電話。羅森問:「請問您剛剛是不是撥了我的電話?」柏格斯回答:「是的,對不起我打錯了。」羅森接著說:「稍等一下,我可不可以問你一個問題?請問你喜歡喝酒嗎?」
柏格斯剛好對這個話題很有興趣,因此跟羅森聊下去,而且最後也給了羅森他的手機號碼。羅森習慣開頭就問打錯電話的人:「請問你喜歡喝酒嗎?」對方不是喜歡就是不喜歡,羅森等於掌握了一半機率,可以成功讓對話持續下去。對柏格斯而言,三年前他是打錯了一通電話,但是對羅森而言,那卻是一通推銷產品的電話,一點錯誤也沒有。
你看重什麼
一位年長的女士站在郵輪邊的扶手旁,兩手緊抓著帽子怕風把帽子給吹跑了。
一位紳士走了過來對她說:「原諒我,女士,不是故意要靠近您,您知道您的裙擺被風吹的老高老高的?」
「是的,我知道」,女士又說: 「可是我的兩手必須抓緊這帽子。」
「但是女士,您應該曉得您沒穿內褲,私處都露出來了呢!」這位男士非常誠懇的說。」
婦人朝下望了望抬頭回答說:「先生,您所看到在這下面的任何一個玩意兒都85歲了,這頂帽子可是我昨天才買的呢!」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
今天,在《讀者》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叫做《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感覺寫的很好,發出來大家看看。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在船尾做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
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拖著浪花越走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裡拼命地遊,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麽都看不見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
孩子的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遊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沈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
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裡後,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裡,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後力量又朝前遊去。
船長終於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裡後,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勸:“這麽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沈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麽能堅持這麽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你怎麽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裡,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一個人能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他人在絕望時想起你,相信你會被給予拯救,那更是一種幸福。
我感覺,從任何角度來看,一個人被另外一個人所相信、信任,當然會是一件很讓人欣慰,讓人高興的事情。
在夫妻關系中,相互信任是愛情發展的基礎,信任就是不要無端的進行猜忌,愛情的破裂往往是從相互猜忌失去信任開始的,如果不信任對方,就會出現感情危機。
有些夫妻離婚就是因為相互不信任造成的。
客觀地說,“吃醋”是一種愛,但如果“醋勁”太大,那就是神經質,會影響婚姻質量和夫妻感情,所以,不論老板和員工之間、朋友之間、還是夫妻之間相互信任很重要.
馬祖貧女翻身 一年創320億業績 文:商業週刊 更新日期:2010/09/24
全世界的安麗直銷商有三百萬人,陳婉芬,第一名。去年,她替安麗創造新台幣320億元營業額,也讓自己成為年收入破億的全球直銷天后。直銷事業本質是銷售夢想、希望。陳婉芬是賣夢高手,不過,她的生命起點,卻是一個最沒有資格做夢的天邊海角。
陳婉芬出生在有「前線的前線」之稱的馬祖西莒,父親赴中國經商遭遇海難,當時十九歲的母親,產下遺腹女的她,靠做裁縫女紅養家,甚至經常得上山摘野菜餬口。
不只物質貧乏,連心靈也被禁錮。鄰居總說母親剋夫,守寡又不被祝福的母親,把人生想像限縮在最小範圍內,也告誡女兒:「我們比人家窮,出門的時候頭要低一點,講話不可以大聲。」但陳婉芬偏偏敢在荒地裡做大夢,母親委曲求全的形象,是她心中的反例。
因為曾一無所有,所以每個可以翻身的機會,陳婉芬都緊抓不放。當台灣第一家直銷體系台家公司成立,她認定這是脫貧致富的最佳機會,立刻辭去穩當的教職加入直銷事業。
熱切的成功動機,加上獨特的演說魅力,不出三年,陳婉芬已成為台家公司台柱。然而,台家公司因為快速竄紅,被官方認為是老鼠會,成為台灣直銷史上的第一場風暴,上門要求退錢的親戚朋友,幾乎讓她無力招架。「那時經過殯儀館,我都很羨慕躺在裡面的人,因為他們一了百了,沒有任何牽掛,」陳婉芬回想。
認識陳婉芬超過三十年的安麗直銷商劉家駿說,一般人受挫不易忘掉痛苦,但她忘掉痛苦、記取經驗的能耐異於常人,當年他也是台家事件受害者,一朝被蛇咬,十年不敢碰直銷,陳婉芬卻隔兩、三年,安麗來台成立分公司第四天,就再加入直銷。
陳婉芬是極少數,位階這麼高仍在第一線開發商機的領導人,在她眼中,人人都是她發展下線的對象,「媽媽說過,在安麗要成功,只需兩個條件:是人類,活的。」陳婉芬么兒劉定宇說。如今,她的事業版圖遍及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陳婉芬的成就,讓台灣人在美國安麗總部走路都有風。
「你問我,為什麼相信夢想會實現,因為(遭遇挫折)這條路、這座山,我每天在跑、在爬,閉著眼睛都會走。」陳婉芬說。
訪問最後,我們問她,她拋棄鐵飯碗、結束婚姻、經歷台家事件後立即重返直銷業,做法異於常人,「是不是要違反人性,才能成功?」她笑了:「剛好相反。我只是順著本性做而已。」
許多人童年時都敢做大夢,但隨著年紀增長、客觀限制增加,生命變成一個個妥協,不敢再夢。但陳婉芬不是,她始終順天性做大夢,而這樣做夢的勇氣,其實,人人與生皆俱。
四個如果,造就成功人生!
在陳婉芬的成功哲學中,專業只占20%,她觀察,很多人卻死抱著專業及學識,專業愈專、路卻愈窄,在她自定的成功百分比中,好的工作習慣及人際關係的經營,各占40%,是成功人生,最重要的關鍵。
不過,好習慣及好人脈,仍不夠,還必須及早確定生涯目標及價值觀,接著再藉由行動、學習及耐力,事情才做得圓滿。
看過無數人生起落,她認為,「如果你相信、如果你學習、如果你嘗試、如果你堅持」,做到這四個「如果」,厄運就會逐漸退卻,人生將會展現完全不同面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