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己成為一個「拒絕鐵路的城市」
─「不要高估自己的聰明,低估自己的愚蠢」機會的後腦袋是禿頭、是沒有毛的,當它從你身邊經過時,若沒有好好把握、沒有立即抓住,它,一溜煙,就走了!小時候,我住過台南縣後壁鄉,也住過嘉義縣的義竹鄉;而在這兩鄉之間,有一個小鎮,叫做鹽水鎮。
大家都知道,鹽水鎮最有名的是「蜂炮」!每年元宵節,數以萬計的人群湧向鹽水鎮,大家全副武裝、戴上安全帽,深怕被「萬炮齊發、四處亂射」的蜂炮炸到!而電視台也做現場轉播,讓人看了既緊張、又刺激。可是,元宵節一過後,鹽水鎮,又變回它靜悄悄、樸素無華的面貌。
每當我南下演講,就順道回家鄉,去探訪昔日的朋友、師長;可是,當車子開進鹽水市區時,只覺得這個鎮人車稀少、房子老舊,要找個鹽水意麵、肉丸,或觀光指南上所寫的點心、小吃,都不容易找到。真的,鹽水鎮是沒落了。說好聽一點,鹽水鎮保存了安靜清純、古老小鎮的風貌;但,說現實一點,它已沒有繁榮商業,年輕人口都外流了。
怎麼會這樣呢?鹽水鎮,原本是個很繁華的城市呀!您知道嗎,一百多年前,鹽水就有船隻可以進出的港口,人潮甚多;在那日據時代,日本人甚至規劃縱貫鐵路經過鹽水,讓鹽水能擁有水運和鐵路的優勢。
然而,當時有許多地方大老和仕紳都認為,若讓鐵路經過鹽水,一定會斬斷「龍脈」、破壞當地極佳的「風水」,也會影響地方的繁榮,因此,他們誓言反對到底——絕不准許鐵路經過鹽水。
好了,不准許就不准許,鐵路計畫為了不觸怒老百姓,就只好改道,改在「新營」設站。沒想到,經過數十年的變遷,新營早已升格為「市」了,經濟繁榮、商業發達,有縣政府、縣議會、體育場、文化中心、大賣場……而鹽水呢,靜靜地,沒有商業氣息,年輕人都「外出找工作了」,只剩下眾多的老年人口。
唉,這要怪誰呢?大概是要怪以前那些地方大老、仕紳,沒遠見、沒眼光,不懂得接受新觀念、新事物,以致錯失繁榮地方的大好機會!
我有個親戚,五專畢業,母親叫他趕快再念書、再學英文。可是他說:「念什麼書?學歷哪有什麼用?文憑無用啦!我會電腦就行了,我幹嘛要會講英文?」
如今,十年過去了,他在一家電腦公司裡上班,可是,他想要的職務,都無法升上去,公司也不可能派他出國;而他,總是埋怨公司歧視他「沒有學歷」。最後,他被裁員了!相反地,這親戚的五專同學,家境清寒,但畢業後,卻不斷地插班大學夜間部,又到台大學分進修班上課,現在,已在新竹科學園區的電腦公司,擔任中階主管。
人,常以自以為是的想法,來拒絕新觀念、新事物,以致使自己成為一個「拒絕鐵路的城市」,而逐漸衰微、沒落!
您知道嗎?自尊與自大之間,相差甚微,很難區分,但是,自大之極,就是「自閉」呀!就像,過去許多台灣人在大陸相遇時,都會相互問候:「你也來大陸啊?來玩嗎?」可是,經過不到五年的光景,台灣人在大陸相遇,問候語已經改為:「來找工作嗎?工作找到了沒?……」
唉,世事變化難料,光景變化之快,豈不令人唏噓?有一位企業家說:「成功的祕訣,歸納起來只有一個,就是產品、產品、產品;只有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才能使公司永續經營。」
而我們自己,就是一個「產品」啊!如果我們自傲、自大,甚至自閉,拒絕外來的新知識、新挑戰,我們如何讓別人接受我們這樣的「產品」?如果,我們的產品老舊,沒有創意、沒有新樣式、或新功能,誰會多看我們一眼?所以,宋朝大儒朱熹曾寫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確,我們生命的溝渠,必須有「源頭活水」不斷地注入,才會有清淨的渠水!我們生命的產品,也必須有「新花樣」、「新招式」,才不會自閉、自斃,而遭到淘汰。





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

在美國某個城市,有一位先生搭了一部計程車要到某個目的地。
這位乘客上了車,發現這輛車不只是外觀光鮮亮麗而已,這位司機先生服裝整齊,車內的佈置亦十分典雅,這位乘客相信這應該是段很舒服的行程。
車子一啟動,司機很熱心的問車內的溫度是否適合?
又問他要不要聽音樂或是收音機?
這位司機告訴他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音樂頻道,就在車內,這位乘客選擇了爵士音樂,浪漫的爵士風不禁讓人為之放鬆。
司機在一個紅綠燈前停了下來,回過頭來告訴乘客,車上有早報及當期的雜誌,前面是一個小冰箱,冰箱中的果汁及可樂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自行取用,如果想喝熱咖啡,保溫瓶內有熱咖啡。
這些特殊的服務,讓這位上班族大一驚,他不禁望一下這位司機,司機先生愉悅的表情就像車窗外和煦的陽光。一會兒,司機先生對乘客說:「前面路段可能會塞車,這個時候高速公路反而不會塞車,我們走高速公路好嗎?」
在乘客同意後,這位司機又體貼的說:「我是一個無所不聊的人,如果您想聊天,除了政治及宗教外,我什麼都可以聊。如果您想休息或看風景,那我就會靜靜的開車,不打擾您了。」
從一上車到此刻,這位常搭計程車的乘客就充滿了驚奇,他也不禁問這位前方的駕駛:「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方式的?」
這位專業的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開始。」
司機繼續說道那段覺醒的過程,他一直一如往常,經常抱怨工作辛苦,人生沒有意義,但在不經意裡,他聽到廣播節目裡正在談一些人生的態度,大意是你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你覺得日子不順心,那麼所有發生的都會讓你覺得倒楣;相反的,如果今天你覺得是個幸運的一天,那麼今天每次所碰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貴人。
所以我相信,人要快樂,就要停止抱怨,要讓自己改變。
就從那一刻開始,我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第一步我把車子內內外外整理乾淨,再來裝一支專線電話,印幾盒高級的名片,我下定決心,要善待每一位乘客。
目的地到了,司機下了車,繞到後面幫乘客開車門,並遞上剛剛說過的名片,說聲:「望下次有機會為你服務。」
結果,這位計程車司機的生意沒有受到不景氣的影響,他很少會空車在這個城市裡兜轉,他的客人總是會事先預定好他的車,他的改變,不只是創造了更好的收入,而且更從工作中得到自尊。
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得到一些啟示。
一、每一個人其實都想過更好的生活,但卻不希望改變自己,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獲,如果你希望擁有大成,你就必須備一個像贏家的思考態度或行為規範。
二、改變的力量可能來自於權威,像是透過罰則來建立騎機車要戴安全帽的習慣,然而這種方式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另一種力量來自道德,是內在慈悲的綻放,是推己及人的情懷,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覺醒。
當一個人真的了解抽煙會影響他人健康,而那種為他人著想的改變,就是道德的力量。
三、可以選擇自己要的人生。
抱怨只會讓事情更混沌,你可以選擇早晚抱怨別人,也可以在覺醒後力圖振作,它不一定是推翻過去所有的生活步調,它可以是一個當下念頭的轉換,或是一個行為的修正。
不放縱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善言善行慢慢變成良好的習慣,而人的機運也將慢慢改變。
四、現在開始,永不嫌遲。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純欣賞,但也可能成為改變個人的機運,知道自己要改善的地方,並且致力去完成它,才是真正有勇氣的人,而成功總是屬於那些堅持到底的人。
現在,你可以反省一下現在的生活,為了要有更美好的生活,有哪些思考與行為上的習慣是要改變的呢?
立即去做吧!所有的改變都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不放縱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善言善行慢慢變成良好的習慣,而人的機運也將慢慢改變,成為樂觀的心靈富翁,觀念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
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會在無形中慢慢影響我們的行為,進而影響到整個人生。
記得有一次搭朋友的車到某基金會談公務,途中他忽然將車停在路邊,然後跟我說前面不遠處有一家蚵仔麵線很有名,我們一起去吃。
坐下來才吃沒多久,發現到友人的車子被拖吊車拖吊著,拖吊車因為停紅燈而剛好停在我們不遠的前面。我下意識的趕緊站了起來想追出去,這才發現到身邊的友人竟然無動於衷繼吃著他的麵線。
他當然不是沒看到車子被拖吊,他對我說:「還是坐下來吃麵線吧,反正車子都被吊了,跑出去也無濟於事,不要連享受一碗麵線的幸福也被放棄了。」
前面有陰影,你看到的是黑暗,還是背後一直跟著的陽光?
外面吹著風,你是無奈的撥弄亂髮,還是將風箏放上高高的藍天?
天空下著雨,你是抱怨地上的泥濘,還是等待雨後的七色彩虹?
漆黑的夜裡,你是縮在屋中一角,還是走出屋外仰望星星?



我們都是麥子 文/侯文詠

參觀上海美術館時,聽到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梵谷的兄弟曾告訴他:「你是麥子,你應在麥田裏尋找位置,巴黎的人行道不適合你。」
當時旅法的吳冠中讀到這句話,大徹大悟,決心回到中國,後來終于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偉大美術成就。
很震動的一句話。
是啊,我們誰不是麥子呢?或許我們都應該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麥田才能發芽吧。

七十七層樓的恩典

老公公、老婆婆的兒女都成家立業了,各自擁有小家庭。於是老公公、老婆婆把舊房子賣了,搬到公寓大樓去住。
老公公、老婆婆選擇最高的第七十七樓,因為高,景觀好,從窗子就可以俯瞰整個城市。同一層樓還住著幾戶人家,其中有一對年輕的夫婦。
有一個星期天,大樓突然停電,電梯故障,必須隔天才能找人維修。許多住戶紛紛去住旅館,或找朋友家借宿。老公公、老婆婆恰巧從公園散步回來,在樓下遇到剛從購物中心回來的年輕夫婦。考慮之後,他們兩家都決定不外宿,要爬樓梯上去。
於是四個人一起去爬樓梯。走到五樓的時候,老公公、老婆婆的動作實在太慢,年輕夫婦不耐煩起來,於是向老公公、老婆婆含笑道別:
「您們慢慢走,我們先上去!」年輕夫婦一口氣往上衝,到了第十樓,覺得手上的購物袋實在太重了,於是決定把它們放在梯間,待明天再下來拿。減輕了重量,這對年輕夫婦又開始往上衝到二十樓,呼呼氣喘得實在難受,年輕的太太開始抱怨:
「怎麼發生這種事?剛才實在應該決定去住旅館的,爬什麼樓梯?都是你說什麼一定要回家。」先生也爬得很累,心情不好,便回嘴說:「這怎麼能怪我?你老是這樣喜歡責東怪西,你這脾氣不改,以後實在很難相處。」太太聽了更生氣,「什麼叫做以後很難相處?你想離婚是嗎?」於是兩人一路吵,一路氣沖沖地往上爬。
吵到第四十幾樓,爬得實在太累了,連吵架的力氣都沒有了。先生於是自顧自地繼續爬,不回頭等太太;太太也生悶氣,不理會先生,休息一下再往上爬。終於,先生先到了七十七樓。他正鬆一口氣準備開門,卻左尋右覓找不到鑰匙。
仔細回想,剛剛購物完開車回家,是他提重物,由太太鎖車門的,鑰匙應該在她那裡。「真倒楣,還非等她不可。」
於是無可奈何等著
太太上來,也顧不得兩人正在吵架冷戰中。太太好不容易上來了,看到先生等在家門口,翻著白眼沒好氣地說:還不趕快開門?你不累,我可累壞了!」先生也沒好氣地回答:「鑰匙在你那裡呀,要不,我才不等你!」太太伸手在口袋中摸找,突然失聲叫起來:「糟糕,鑰匙放在購物袋裡了!」而他們把購物袋擱在第十樓。兩人臉色發白,你看我,我看你,頹坐在地上,腦筋一片空白。
過沒多久,樓梯響起了腳步聲,耳邊傳來老公公、老婆婆愉快的說笑聲。終於,老公公、老婆婆也爬上七十七樓來了。
看到躺在地上面無血色的年輕夫婦,老公公、老婆婆嚇了一跳,問明原因,趕緊開了自己的家門,讓這對年輕夫婦進來休息,喝口水,吃點東西,甚至打地鋪過夜。年輕夫婦很快地恢復了元氣。年輕太太很好奇地問老公公、老婆婆:
「你們走得並不慢啊,而且好像不很累,精神還依舊保持得很好呢!」年輕先生也湊過來說:「是呀!你們真不簡單!
你們是怎樣辦到的?」老公公笑了起來,說:「都是老婆婆的功勞,她出的主意真好。」
老婆婆也深情地望一望老公公,說:「還是他的記憶力好,什麼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很多事我都忘了呢!」
原來,在爬到第五樓和年輕夫婦分手後,老婆婆思索著:「我們平常參加登山健行活動,都是一邊走一邊聊天說笑,所以走很久都未覺得累。現在爬七十七層樓,也要這樣才不會累。」於是老婆婆邀老公公說:「我們來玩回憶遊戲,數算這一生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數算一年爬一層樓。」
老公公說:「好,我先說。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碰到你的那晚,你是晚會的主持人,美麗極了。碰到你,是那年上帝給我的恩典。」
老婆婆說:「嗯,你那時被同學拉來參加我們的晚會,還傻愣愣的。但後來我做學校的功課,你的指導幫了我很大的忙。
有你幫忙,是那年上帝給我的恩典。」就這樣,老公公、老婆婆一邊數一邊爬樓梯,回憶就像流水般不斷湧出。
爬到第二十幾層樓時,數算到他們的結婚;爬到三十幾樓時,數算到三個孩子相繼出世;爬到四十幾樓時,老公公升職加薪、老婆婆理財致富;爬到五十幾樓時,三個孩子相繼結婚;爬到六十幾樓時,上帝醫治了他們的病痛;上了七十幾樓,幾個活潑可愛的小孫子出世,為他們帶來許多歡樂。
老婆婆正數到:「那年還是你有眼光,毫不猶豫地買下這間公寓。」發現兩人已經爬上第七十七層樓了。
老公公正想接著說:「今年碰到停電,我們兩老活到這把年紀,居然還身體硬朗得可以爬樓梯上來。」這時,就看到那對年輕夫婦了。
年輕夫婦聽完老公公、老婆婆的敘述,慚愧地低下頭。太太說:「我知道我們為什麼會那麼累了。不是身體累,是吵架吵得心累。」
先生點點頭,頑皮地對太太說:「我們一定要向老公公、老婆婆學習,我要馬上數算今天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就是你把鑰匙忘在樓下了。因為要不是你忘了鑰匙,我們就聽不到這樣寶貴的教訓了。



找到改變的力量 楊新熙、廖秀蘭夫婦

《在安麗找到改變的力量》
原本經營麵包店的楊新熙,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在開店做生意,「連結婚當天都還在麵包店幫忙!」忙碌、無休的日子是楊新熙原有的生活寫照。因此,當同學向他介紹安麗時,即使面對家人的反對,他還是毫不猶豫的全心投入。「做到DD時,第一次參加安麗招待的泰國海外旅遊,真的很興奮,因為那是我們有生以來第一次出國。」相較於傳統生意的忙碌,安麗的自由對楊新熙而言是種解脫。
然而對廖秀蘭來說,雖然會隨先生參加家庭聚會或到教室上課,但她總是坐在角落,看著安麗人的熱情,她感到格格不入也無法理解,「一開始我真的很不喜歡安麗!」廖秀蘭說。20多年前,廖秀蘭是個擁有穩定工作的職業婦女,看著先生一頭栽進安麗的世界裡,時常被夥伴包圍,心裡一度覺得老公離自己越來越遠。所以,當楊新熙做到翡翠獎銜,希望廖秀蘭辭去工作、共同為安麗事業打拼時,她掙扎許久,但依然勉強同意。「一個頂著翡翠獎銜,卻什麼都不懂的另一半,」廖秀蘭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充滿了壓力與不安,甚至視「推銷」為致命傷的廖秀蘭,還是硬著頭皮和楊新熙一起參加課程、進入會場,慢慢的她體會到:「安麗事業不是推銷,而是分享」,彷彿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她開始在銷售與服務方面展現卓越的才能。
什麼都不懂的廖秀蘭,如今成為行銷高手;而當初「君子遠庖廚」又有點大男人的楊新熙,也因為安麗,成為懂得分擔家務、下廚做飯的好男人;當安麗進入楊家,夫妻同心經營時,一種改變的力量就產生了。「這是安麗事業帶給我們的改變,」楊新熙說:「剛開始和許多人一樣,希望藉著安麗事業賺錢,但是,後來才知道,安麗最寶貴的地方是它的四大基石──自由、家庭、希望、獎勵,好像成為一種力量,不斷改變我們的生命,也讓我們願意被改變。」
《確立團隊規範 擴大事業眼光》
當然,這樣的改變也感染了旁人。剛開始反對的家人,也被楊新熙各個擊破、引導加入安麗,如今家中9個兄弟姐妹都成了安麗人,甚至已誕生多對鑽石級以上領導人;而對楊新熙影響至深的父親,剛開始也只是從旁觀察家庭聚會,幾年後也決定加入安麗。「父親最愛說的就是:『不要叫我楊伯伯,叫我楊DD!』」雖然父親已經過世,但楊新熙依然記得,父親深以為傲的口頭禪,因為那是父親在安麗事業所得到的人生成就。
由於團隊成員多為親戚朋友,每次開起會來就像家族聚會,楊新熙雖然不是家族裡輩分最大的孩子,然而,一說到安麗,大夥都知道「他是專家,要聽他的」。楊新熙說:「越是親人越難建立規範。」為了避免因親情壓力造成產品隨意試用、輔銷宣傳品隨手拿,而消耗成本資源,所以即使只是索取一張輔銷宣傳品,楊新熙都要收錢,這樣的規範,剛開始引來父親一頓罵,覺得楊新熙太小氣,但楊新熙卻藉此教育團隊夥伴,脫離做生意的心態,進入做事業的眼光,幫助大家瞭解帶團隊作戰絕不能因為是「自己人」而隨隨便便。
在楊新熙、廖秀蘭夫婦22年的安麗歷程中,夫妻倆始終堅持一步一腳印紮實耕耘,「直銷環境一直在變,但是安麗的理念卻始終沒有改變,而我們所遵循的就是安麗的價值,因為當初改變我們的就是這些價值。」楊新熙認為,以前他做傳統生意,親戚們各做各的、彼此間沒有互動,但是安麗事業卻把他和妻子連在一起,更把他和整個家族串在一起,使他們有共同的目標與話題。楊新熙也期許所有夥伴,腳步要不斷前進,才能讓思想不停轉動,整個團隊才會因市場不斷擴張而得以活絡,讓「根留台灣,放眼世界」的雄心壯志,成為下一步的計畫藍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