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從心選擇的人生
未來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選擇中。你的每一個選擇,都在改變這個世界。
挫折是成就天才的養分。
他相信,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無數選擇與挫折,才能粹練出「最好的自己」。
他認為,幫助更多年輕人成就夢想,遠比個人成功更有價值!
「我們發現跟著你跑太貴也太累,不如把你雇過來!」
這是微軟高層邀請李開復任職的開場白,並針對他的志趣和理想,設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不同於一般企業先有職缺才挖角,他總是成為公司重用資產,開發新部門。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總是不斷做出勇敢的抉擇。
放棄平穩的教授職位,接受賈伯斯的邀約,成為蘋果最年輕副總裁;走過裁掉百名員工的低潮,成為比爾.蓋茲的親密戰友;即使微軟傾巢而出控告他,也不放棄帶領Google開發亞洲市場;婉拒坐擁高薪的Google續聘合約,一心只想幫助更多年輕人圓夢。他說自己最大的資產不是財富,而是多年來與大師共事的職場經驗,熱切盼望著和年輕人並肩作戰,那將是一段更為大膽的、更未知的旅途。
■選擇的力量
二○○九年八月三日,美聯航UA888次航班緩緩地在加州降落,我又一次來到了這座再熟悉不過的港口城市—舊金山。我曾經在這裡起飛、降落過無數次。現在,眼前的一切如同油畫般慢慢展開:陽光一如既往溫暖地照耀著水面,空氣裡有股微甜的清新味道,遠處舊金山灣的海水灰中微微蕩漾著湛藍,橫跨在海面上那座著名的磚紅色大橋,剛毅挺拔,泛著陳舊的歲月光芒。
坐在駕駛座上,我搖下車窗,深深地吸了一口早晨清冽的空氣,好像在用心感受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心情。我閉上眼睛,再問自己一遍:「你,準備好了嗎?」
「是的,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來自於內心深處的聲音做出回答。我知道,在這裡,我又將做出一個重要的人生選擇。儘管前面充滿了懸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內心的聲音。我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追隨我心)的選擇,才能激發起身體裡最大的潛能,拚盡全力向下一個目標靠近,一如過去很多選擇曾帶給我類似的人生體驗。
我無法忘記一九九○年夏天那次來到加州的情景,那時我也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選擇。當時年僅二十八歲的我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只要再堅持幾年就可以得到tenure(終身教授)的職位。這意味著終身的安穩,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電腦系中作研究。但是蘋果公司希望我放棄這一切,我清楚地記得當時蘋果公司的副總裁戴夫.納格爾對我說的話,他舉著一杯透亮的自釀葡萄酒對我發出邀約:「開復,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想用產品改變世界?」
這句話直擊我的軟肋,點燃了我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夢想。「Make a difference」—「讓世界因我不同」,一直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時期的哲學老師最為推崇的人生態度。想像一個沒有你的世界,讓有你的世界和無你的世界作出對比,讓世界由於你的態度與選擇發生有益的變化,老師說,這就是人生存在的哲學意義。Make a difference,將人生的影響力最大化,提供給我一種思考與世界觀。
一九九○年,我作出職業生涯中第一個重要選擇—我放棄了終身教授職位的追尋,加入了「改變世界」的行列。這給我的人生帶來了無盡的驚喜。
■幫所有年輕人圓夢
是的,這就是我新的選擇了。
從一個資深職業經理人的角色裡脫身而出,變成一個帶領年輕人的創業者,一個網路「創新工場」的帶領者,一個創業者的教練。我相信,我還能找到從無到有創建一個機構的熱情。對於新的公司,我想會有不只一筆的巨額資金來自四面八方。但我相信這並非普通概念上的創業投資,盼望著飛速取得回報,也不同於人們所熟悉的「天使投資」,把金錢投入一個看好的項目。我們要做的是從無到有地建立、投入、孵化,不離不棄的指導、跟蹤、一直到它們羽翼豐滿。
審視自身,為什麼我的內心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呢?我想,我與自己在攻讀博士期間的同學蘭迪.鮑許教授有著十分相近的想法。罹患胰腺癌的蘭迪在過世前曾經做過一場風靡全美的講座,題目是「真正實現你的童年夢想」,該講座的影片在不同影音網站上被點播了上千萬次,《華爾街日報》把這次講座稱為「一生難覓的最後的演講」。蘭迪除了告訴人們應該不斷打破自己內心的磚牆,克服恐懼追尋自己內心的夢想之外,還講到了真正偉大的目標:那就是,幫助別人完成夢想,做一個助人圓夢者。後來他的書《最後的演講》同樣風靡全球。
他說:「我發現幫助他人實現他們的夢想,是唯一比實現自己夢想更有意義的事情。」我越來越相信,當我已經完成了很多夢想之後,我更大的願望是幫助年輕人圓夢。這將比某個個人單獨的成功更具有意義,也可以將我個人的力量盡可能地放至最大。
我一直認為蘭迪所說的「Lead your life」(引領我的一生)這句話既簡短有力又意味深長。「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過一生),也就是說,不要只「過一生」,而是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這些,人的一生就不會再有遺憾。而如果說之前的選擇是在一個框架之下,那麼現在的選擇,更有「Lead my life」的色彩。
因此,我熱切盼望著和年輕人並肩作戰的日子,那將是一段更為大膽、更未知的旅程。這就是我最新的關於選擇的故事。在我寫的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出人的一生將會面臨著無數的選擇,每一步走出都會決定著「人生下一步」這個嚴肅的命題。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緊張。很多年輕人都在不同的場合問我,怎樣才能擁有選擇的智慧?
我的答案就是反覆叩問自己的內心,向人生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
正如同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曾經勸慰年輕人的那樣:「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是,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你未來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選擇中。
不再錯過 文/讀者文摘2009/12/24【撰文/游乾桂】
我們老愛說,長大再說,有錢再說,老了再說……可是到了那時候,卻什麼都不必說了。
音樂家約夏貝爾帶着一把價值不菲、約莫三百五十萬美元、一七一三年製造的古董名琴,悄悄來到人潮不斷的地鐵站演奏,弦音曼妙,在空曠處流淌,將近一小時的演奏中,真正佇足聆聽者只有七人,最捧場的是一位三歲小童,聽得入神。當天約夏貝爾得到三十二美元賞金。
平日,約夏貝爾令人如痴如醉的演奏會舉行時,一張票上看一百美元,館廳裏座無虛席,館外一票難求。後來,不少當時就在地鐵站的觀眾扼腕自己眼拙,錯過了一場免費或者廉價的音樂饗宴。可惜千金難買早知道,很多美好的事,往往簡簡單單就被輕易錯過了。
有位忙碌的朋友得知老婆罹患重症,徹頭徹尾變了一個人:親自下廚,洗手做羹湯,陪太太散步,與她一起上醫院做化療。可是妻子敵不過病魔摧殘,三個月後就撒手人寰。他很感傷地說,太忙了,錯過與妻子營造最美好的人生時光,想彌補卻彌補不回來。
醫生的兒子從十九樓一躍而下,留下一封遺書,信中留言:他最討厭念書;最不喜歡考試;最不想念醫科;最想爸爸陪他;最想看電影;最希望快快樂樂。
兒子的最想,爸爸沒有一件特別為他做過,他只想孩子繼承衣缽。當兒子往生之後,他才明白,人生中最珍貴的不是成就,而是親情。他怨嘆,知道卻已太遲,失去的孩子不會回來。
事實上,我也錯過一些事。失智症尚未發作的媽媽,是個嘮叨、煩躁、情緒反覆、憂愁,甚至有妄想的人,我一時失察,沒能及時明白她的老人症狀,以為只是單純的搗亂;幾年來,病情急轉直下,速度快到我根本來不及反應,她已識人不明,時而我是弟弟、是兒子,或者鄰居。
歲月推移,我終究明白那是失智症的前兆,可是媽媽卻在我的錯過中早就忘了一切,我只能學老萊子,彩衣娛親,裝瘋賣傻,讓她手舞足蹈痴笑了。如果不錯過,我們會有更多值得回憶的母子時光。
錯過的理由很簡單:以為還有明天。事實上,明天是不可靠的;要不,日休禪師怎麼會說,很多人的一生中,只做了等待與後悔兩件事,合起來就叫來不及。
我們常放棄眼前的當下,而去尋找不可靠的明天與未知的未來。
或者不急。我們老愛說,長大再說,有錢再說,老了再說……可是到了那時候,卻什麼都不必說了。
孩子大了,我們也老了;他們飛走了,我們巴望着;想說,卻無人可說,無處可說。
甚至像祕密一樣藏着。這種感觸在颱風天,狂風暴雨毫無預警落了下來,發出沉悶的怒吼聲,音調有些嚇人,靜心觀賞剛租回來的《橫山家之味》,某些情緒竟被撩撥開來。
電影中,橫山家院裏的紫薇花開得璀璨,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翩飛舞,導演透過靜謐的綠蔭、迴盪的鄉愁,藉由已經離家的成年孩子們返家與年邁父母共度片刻的夏日時光,隱隱約約扣住錯過;一個看似簡單平凡的故事,在幽默溫暖中,卻又帶點任性地,如同翻閱家族的老相簿,捕捉生命中點滴幽微卻又細膩的悸動。
橫山是名老醫生,在小鎮開了一間橫山醫院,老人家一直希望孩子之中至少有一位繼承衣缽,延續優良的醫生傳統。大哥原本承擔重任,卻因救人不慎溺水,老醫生把希望寄託在次子身上,可是他並不喜歡醫學,獨愛美術,是個藝術家。
父親未有過任何表白,兒子也未當面拒絕,形同祕密一般,各自藏在心靈深處。他們透過一次次爭執,一次次淘洗,誤會慢慢冰釋,露出隱晦初現的光華。然而看似長夜將盡,晨光亮起時,電影交代老醫生去世了。導演處理最後的一場景,彷彿余光中的詩:墓內是父親,思念在墓外。畫面是靜寂的,人聲停了,音樂停了,只有淚。
錯過的事,真的彌補不回來,最好是不要錯過,不再錯過,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精彩。嗯,我決定了,以後每一場頂級展覽都不錯過。莫內的畫看過了;達文西展也欣賞過了;漢景帝陽陵展趕在最後一天細覽。兒子命我當他的球僮,女兒要求我陪伴逛書店……我全都答應了,只因為不想錯過。
人生經濟學: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證嚴上人新書 天下文化)
時日過得很快,空過多少時日,即是減損多少生命;既然有了生命,就不要懈怠、懶惰。若能把握身心健康的時刻勤付出,自然每個日子都在結好緣。有的人活得很認真,為人群付出、利益大眾,即使人身已不在,但是精神仍存,等同生命還活著,這是多麼有價值的人生。
生命,包括物質上的軀體及精神上的慧命,人無法保證身體永遠屬於自己;隨著生命的流程,無法留住年輕時的活潑、可愛,也擋不住身體的老化,若只是愛惜自己的軀殼有什麼意義?佛陀教導我們要愛惜慧命,慧命沒有老少美醜之分,也不會變形,能於天地宇宙間永遠常住。
所謂「慧命」,就是智慧的生命,來自於我們有了身體,能與人群會合,共同志願付出,就能互相增長智慧。福慧都從日常中累積而來,曾讀過一本書,談到一位修行者的修行方法──他在深山寺院,每天到懸崖邊坐在一塊突出的石頭上,由於石頭一半懸空在外,只要稍微風吹,石頭會微微地搖,所以坐在上面必須相當謹慎;他抱著風動石墜的危險,以此調伏內心。
起初還會害怕,但是下定決心求法,要以天地靜謐啟悟心性,因此即使風吹石動,也要調伏將心靜下來;更不能打瞌睡,萬一身體稍微搖晃,就有掉下懸崖的可能,所以要練出定性、耐力與細心。
有一回他坐累了,閉起眼睛卻睡著,忽然感到石頭墜落般,危急之際又感覺有護法神托住。他醒來時,很得意自己用功得當,護法神都在身邊,於是放心地坐著,不久又不小心打瞌睡,這時聽到護法神呵責:「只有一次,不會給你第二次,更沒有第三次的機會。」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人生要時時提高警覺;悟是自悟,覺是自覺。唯有藉著生命體悟真理,才能成長慧命。
雖然生命無常與短暫,但是每個人都不能輕視自己的生命換取慧命。看到一篇文章,在美國費城有座大教堂,百年以前曾是一個小教堂。有一天,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坐在教堂外的階梯哭泣,神父來到小女孩的身邊,問她:「為什麼在這裡哭?」
小女孩說:「人太多了,我擠不進去。」教堂裡已經坐滿,她無法進去上主日學,很傷心。
神父看看小女孩穿的衣服很簡陋,想必是貧民區的孩子,就帶著她進教堂,找個地方坐下,從此小女孩每個主日學都不曾缺席。
兩年後,小女孩突然因病往生,女孩的父母知道她很虔誠,於是通知教堂的神父。神父不捨地抱起小女孩,從她身上掉下一個破舊的小包包,裡面有一張紙條,歪歪扭扭地寫著:感恩可以讓她上主日學,但是教堂太小了,很多人都進不來,所以有個心願,想把小教堂變成大教堂。她開始存錢,只要有一分一毫都存起來。神父從小包包裡找到五毛七分錢,這是她所存的錢,還有她的心願,神父感動地落淚,也想幫小女孩完成心願;無奈附近人家大多貧窮,只能一點一點地勸募。
直到這則感人的故事被報導出來,有位大地主對神父說:「我有一塊土地想賣。」
神父說:「我沒有錢買土地。」他說:「應該有,我這塊土地要賣『五毛七分錢』。」就是用小女孩的錢,買下這塊土地,大家紛紛樂捐共襄盛舉,小教堂終於變成一個可以容納三千三百人的大教堂。
這個小女孩小小的年紀就往生,留下一個小小的心願,卻完成意義重大的事;這樣的事蹟流傳百年,仍是感動人心,不就是永恆的慧命。
警憂85退休制 白髮還得站街頭 2010-01-04 中國時報
法院去年底初審通過修正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把原先年資加年齡的「七五制」延長為「八五」制,連日來已在警光網站中熱烈討論。員警憂心未來會有一大推白頭髮警察出來服勤,「警相」情何以堪;甚至有人重炮抨擊、要號召串聯用選票來唾棄!
「別忘了警察嘴最厲害」的員警在討論區PO文指出,當初對新政府有期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警察們有兩百六十九天在轄區內活動,每天說著現任政府壞處,幫你拉了不少票,現在我可能會說,眼睛矇著屎,害你們買不到房子,錢都不夠用、生活這麼苦。留言「拖」的員警說,政府資金缺口這麼大…,執政者能拖就延,再不行,就改成九十制、九五制、一百制…算了。
一名派出所所長指出,一個基層員警,生活日夜顛倒,一天要上班十四小時以上,有時遇到臨時勤務還不止,更何況與歹徒搏命,深具高危險,精神與勞力長期緊繃,到了五十歲,身心疲倦已經到了極點,實在應該留一點時間給家裡,陪陪家人。綽號「無奈」的員警說,以後都是老警察跑步抓歹徒,還是老警察的阿公騎車載孫子去巡邏,阿公和孫子一起抓歹徒。
剛入警界的小兵則說,到時老警察佔著茅坑不拉屎,年輕警察就「挫賽」了,治安怎麼辦?
更有員警擔憂地說,如果今年三讀通過,十年內的退休潮應該是會來臨,能五十歲退休領全額月退休,幹嘛等五年,退休與不退休每個月不過差兩萬元左右,等到五十五至六十歲還在站路口,那才情何以堪!一名警政官員也表示,「八五」新制雖然是針對所有公務員,但對從事外勤居多的警察影響最大,未來如果出現大批提前退休潮,甚至日後老警察一堆,都會對治安造成嚴重衝擊。
中國安麗全球政策咨詢委員會成員劉紅、狄晉老師---安麗成功哲學
成功的最大價值在於能够最大限度地回饋社會
狄晉,90年代初來到深圳尋找發展機會,原本是一名普通的電腦工程師,參與深圳市電腦考證的資格審查工作。95年隨者太太開始兼職從事安麗事業,也慢慢的對安麗事業有了興趣,當完全看懂安麗這樣的事業機會的時候,全力以赴,用9年多的時間做到了安麗全球創辦者成員。
劉紅,原本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人員,不甘心的她走入了安麗這個成功的環境,憑自己的智慧看懂了安麗這個事業機會,堅定地帶領團隊走到了今天,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借助安麗這個事業平台不但改變了自己和家族的命運,更是改變了華人千百萬人的命運,“成功的最大價值在於能够最大限度地回饋社會”正是劉紅老師身體力行的寫照。
劉紅、狄晉老師原本是一對平凡而又普通的夫妻,但借助安麗偉大的事業平台及用心用情地投入,用不到十年時間就在人生的歷程上獲得圓滿!
平時我們並不會對所謂的成功人太過感冒,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了。
產品是基石,制度是靈魂,一個壞的制度會讓好人做壞事,但好的制度讓壞人没法做壞事。因為安麗神奇的制度,你所見到的安麗成功人,都將是不久將來的自己。
只需要你投資四個方面:相信,學習,行動,堅持。也一樣可以獲得圓滿人生。
為期一個星期的創辦人會議第一次在中國的大地上召開,又選擇在奧運盛會的期間在北京,我們也緣得以與陳老師相見。更是有幸目睹了難得一見的盛況。
安麗全球政策咨詢委員會會議隆重舉辦-安麗之友
我們要定位:優秀文化的傳播者。經營安麗的出發點:讓好朋友過得更好。
很多人容易被表面現象蒙騙,特别是表面的假象。安麗難道只是在做推銷員,賣牙膏沐浴乳嗎?它的本質又是什麼?
很多人很喜歡安麗的優質產品,而並没有做,認為不值得為之付出時間精力。
安麗事業最大的魅力在於:可以獲得長長久久的保障,做的時候有自由,不做的時候有保障。而在經濟學的所有書籍都會提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一切的自由又都是以經濟自由為前提。安麗讓我們擁有自己世代的管道,這個管道讓我們無懼未來。
二十一世紀的成功哲學在於:你幫助了多少人成功,而不是打敗了多少人。
安麗之所以從九五年至今短短十三年打造一個偉大的商業帝國,並給了無數的人們一個成就夢想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講,安麗是希望,安麗是每個人渴望擁有的美好生活方式。
安麗更把員工與老板的對立位置變得和諧統一,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如此的伙伴關係,更是讓安麗的團隊力量無堅不推,安麗所到之處,讓這些地方變得和諧,經濟得以發展,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
從奥林匹克宣言中學到:從奮鬥中找樂趣,從規則中求勝利,從榜樣中顯力量。
從讀《西遊記》悟到四點:
其一,只要到了西天就一定可以取回真經。
其二,雖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但危難時刻都會有人及時伸出援手。
其三,唐僧到西天不能讓孫悟空揹去,自己的路需要自己走。
其四:唐僧去西天並不是一人獨行,而是有三個好徒弟一路同行。
再回顧我們的安麗事業,多麼地神似啊!
據權威經濟學家統計表示:中國年收入達100萬以上,不到4%人口。
而劉紅老師所要做的就是把我們從96%的人往4%的人裡拉。這不是開玩笑,陳老師不僅自己有成功的經驗,更有寶貴的幫助别人成功的經驗!只要我們願意相信,願意緊緊跟隨陳老師成功的脚步,成功是一個定數。
做安麗不需要任何條件,安麗也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不是2選1,而是1+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