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施從小體弱多病,有心痛的毛病,每次胸口一痛,她就會捧著心,皺著眉頭。 然而她實在長得太美了,即使捧著心,皺著眉頭,也另有一種惹人憐愛的美,實在叫人動心。 村子裡的人甚至覺得「西施」捧心時,比平常還要好看呢! 你也是屬於西施美人嗎!
心臟是人體重要器官之一,這次很難得請到欣萍老師來分享,欣萍老師從學校畢業後待在林口長庚的心臟科,但後來換到新光醫院依然待在心臟科,看到許多臨床上心臟相關的問題,不是只有老人才會到心臟科,現在越來越多年輕化的趨勢。
所有的器官都可以休息,手和腳都可以休息,肝臟也可以休息,只要妳沒有進食,肝臟也可以休息一下,但是只有心臟不能休息,正常的心跳一分鐘跳80下,想感受一下心臟的辛苦,可以把你的手伸出來,做握拳打開的動作,一秒鐘做兩下,試著做一分鐘試試看,就知道心臟的辛苦,手痠可以休息,心臟卻不能休息,所以,平常就要做保養,不是等到有問題才去注意。
因應現代的趨勢,科學家研發出對心臟保護非常有效的營養素就是輔酵素Q10,很多人對Q10的印象都是擦的保養品,但Q10是50年前由美國醫師從牛心所提煉出來的,是一種脂溶性營養素,且由於本身化學結構有10個相同的結構,所以稱為輔酵素Q10。
在日常食物當中可以從魚類和肉類等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輔酵素Q10,但2斤沙丁魚(鯖魚)或1.6斤肉類或2,700顆開心果也僅能提供30毫克的輔酵素Q10,可是我們有可能每天吃2700顆開心果嗎,我想開心後吃進去的熱量會長滿整臉痘痘,所以,實際上現代的飲食是不夠均衡。
身體會動的地方都需要Q10,Q10就像細胞的媽媽可以把營養素帶到細胞內,可以讓我們的營養更容易被身體細胞吸收。否則吃進去再多營養素,沒有被細胞吸收就浪費了,聽完欣萍老師的分享讓我受益良多,因為Q10對降高血壓也有效果,想到媽媽的高血壓可以吃Q10來保養,進而能夠減少高血壓的用藥,這是我最大的期望。
最後分享「讀者文摘」看到的文章,標題吸引我往下看,心臟病不是老年人的權利,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千萬要多注意。
心臟病年輕化 【讀者文摘2008年11月號】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心血管疾病的隱憂。
倪人仰才不過三十九歲就心肌梗塞,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親友都感到難以置信。他一直知道父親那一輩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毛病;至於他本人從高中時代起,每次體檢,血壓的數值都偏高。然而,擁有八十公斤體重、一百八十二公分身高的他,很少把心臟病和自己聯想在一起。
一切都在去年底徹底改觀。
39歲的倪人仰去年因心肌梗塞動手術,讓他開始注意健康,改變飲食習慣。
去年十二月中旬,倪人仰人在家中坐,突然感到胸悶,「那種不舒服很難形容,不能說很痛,也不是持續性的,是間歇性的……」他說,「我一直以為是內傷。」這情形每天二、三次,每次有五、六分鐘,持續了將近一個禮拜。由於前後不適已一個多星期,他決心去看醫生。
他掛的是一般門診,沒想到醫生聽了一下他的胸腔後,覺得不太對勁,照了X光和心電圖後,告訴他必須馬上送急診。
一到急診,倪人仰就被送進搶救室,透過心電圖等儀器的監控,他心肌指數明顯偏高,急診室主任立即給他含舌下硝化甘油,並連絡心臟科主治醫師會診,結果證實他患了心肌梗塞。 醫生診斷倪人仰的心臟有四處血管變得狹窄,三條動脈中一條百分之九十阻塞,另一條只剩百分之二十的血液流量;因為擔心心肌壞死,會有生命危險,醫生當機立斷,決定立即動手術,搶在第一時間把血管撐開,幫助血液恢復流通。倪人仰的妻子和親人緊急趕赴醫院,躺在病床上的倪人仰持續胸悶之際,只感到震驚萬分,「我從掛號、看診到送急診,一路都很清醒,還自己走去檢查,完全沒料到自己快死掉……這感覺很奇怪,好像很不真實。」那天,倪人仰從看門診到被送進手術室,只花了不到三個小時。
撇開先天性的心臟病不談,心臟病的形成一般費時頗長,至少要五、 六年的時間,雖然原因不明,但基因、不健康的生活和飲食方式,甚至較低的社會經濟條件,都有可能造成影響。
「國外病理解剖研究證實,動脈硬化從青少年時期就慢慢開始進行了,甚至有家族性高血脂的嬰兒,在主動脈裏就可以發現脂肪斑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的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一旦動脈硬化斑塊越多,血管腔就會越來越窄,同時為修補破損的血管壁,也可能形成血栓,使得原本已狹窄的管腔更易阻塞。」
令人驚訝的是,近年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動脈硬化的徵狀,根據醫生診斷,主要是以肥胖、抽煙和家族病史等因素居多。黃群耀根據北醫附設醫院近年約略的統計數字指出,三年前接受心導管手術的病人,五十歲以下的約占一成左右,去年上升到一成五,而今年一到四月更高達三成五左右。
台大醫院家醫科醫生黃國晉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運動少,吃的又多,容易形成肥胖,以及血脂、血糖與血壓過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去年美國心臟學會已把肥胖納入為心臟病的獨立危險因子;也就是過去年齡、抽煙、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被認為是心臟病的主因,現在還加上了肥胖。
根據台灣行政院衞生署所做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男性的肥胖盛行率由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六年間的百分之十點五,上升到了二○○二年的百分之十九點二,增加了幾乎一倍;女性過去十年來則始終維持在百分之十三左右。
至於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三十年前男孩子的肥胖盛行率是百分之三點二,一九九四到一九九六年間,則上升到了百分之十六點四;女生也由百分之五點二上升到了百分之十一點一。依據衞生署制定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 BMI),算法是:體重(公斤)除身高(公尺)的平方,即kg/m²,BMI 27為肥胖之切點。黃國晉表示,BMI每增加一單位,血壓就增加一毫米汞柱(1 mmHg),壞的膽固醇會增加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好的膽固醇則降低百分之一,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增加二倍。換言之,已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心血管疾病的隱憂。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生蘇大成表示,高血脂症(即血中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過高)是五十歲以下病人心肌梗塞的主因,不過血脂過高通常沒有自覺症狀,許多有高膽固醇家族史的年輕人,在毫不知情或根本不在意的情況下,讓危險因子肆無忌憚,例如抽煙或飲食、作習不當,很容易在年輕時就出現動脈硬化或心肌梗塞。
過去六年,台大醫院曾針對高膽固醇家族進行研究,發覺膽固醇高達290 mg/dl或以上者,六至七成在家族基因裏都有低密度膽固醇接受體的基因變化,致使其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有偏高的缺陷。正因如此,有高血脂症家族病史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比率特別高。
根據醫學研究,降低百分之一的膽固醇,可減低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降低高血壓則可有效減少三倍以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然而,由二○○二年全國三高調查可見,「年輕高血壓患者在認知、接受治療或控制上都最差。」蘇大成說。
所幸任何改變都不會太晚。黃國晉醫生認為應該從小處做起,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減少販賣高糖、高脂肪等垃圾食物;父母若發現孩子不願動,也應改變胖就是可愛的觀念,鼓勵孩子多運動。
根據國外的研究,每週至少一小時溫和至劇烈的運動,如慢跑,可以減少百分之四十二罹患心臟疾病的危險;每天快走三十分鐘,則可減少百分之十八心臟疾病的罹患率,和百分之十一心肌梗塞的機會。一天吃五份以上的蔬果,增加全榖類食物的攝取,減少飽和脂肪和完全避免反式脂肪,對孩童或成人的心臟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月後,倪人仰再度返回醫院進行第二次心導管手術。經過這一遭,他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改變飲食習慣,盡可能多運動,而且不再抽煙。
「我以前體檢就發現膽固醇過高,那時想好好注意,卻從沒有效執行。我太太很自責。」過去他飲食隨便,多是外食,吃的是高鹽、高糖,現在則改吃家裏煮的菜或帶便當,愛吃的蛋、帶殼海鮮也嚴格控制。倪人仰看過很多病人出院後照樣抽煙、不忌口,不出幾年又回到醫院,「人還是該好好掌握自己的健康。」
儘管個人或家庭可以為維護心臟健康做出許多努力,但兩位心臟科醫生都強調整個政府和社會體系有必要採取有效的策略,例如學校應宣導多運動,避免把體育課挪作他用;社會上的加班文化也應改善;尤其政府應針對年輕人加強宣導血壓、血脂值的偵測、戒煙廣告以及後續治療的觀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