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AM_0777  

許多人認為不停做著同樣一件事,無聊而且了無新意。但善用重複的力量,是邁向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重複的習慣造就卓越,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必須重複21次,重複會使人記得它,相信它,繼而堅信它,最終成為信念。老師常告訴我們「命好不如習慣好,好習慣讓你活得更好、更精彩、更成功。」簡單地說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地重複,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同樣道理,任何一種思想只要不斷地重複,也會成為一種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的行為。感恩。

重複的力量文/胡碩勻

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也許會認為,「鐵杵磨針」是愚笨、不懂方法的行為,用現代科技磨輪機一下子就能將鐵杵磨成針了,何必傻傻的自己用力磨?但造成鐵杵能磨針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重複」,不管是愚婆的手工慢磨,還是創新科技的高轉速機械,都是因為重複多次的力量,才得以磨成細針的。

有太多例子證明我們所崇拜的專家與天才,都是經過反覆演練,才得以有精湛優異的表現。美國高爾夫球傳奇人物班‧荷根(WilliamBenHogan)認為自己優秀的揮桿動作,是由於大量的練習與重複操作。曾獲得美國職棒大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的鈴木一朗也說:「獲取驚人成果唯一的途徑,就是重複每一個小步驟。」

他覺得,對於職業球員來說,每天重複的鍛鍊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從傳接球開始,跑壘、揮棒、重量訓練到清除釘鞋底的紅土,大概就是那麼幾件事,看似沒有學問,而且這些動作多半非常無趣單調,但卻是上場後能否發揮實力的關鍵。

那麼,鈴木一朗如何從這些無趣的動作中找到滿足感與成就感?他曾說:「就算只是擊出一支內野安打,球迷們也會為我鼓掌歡呼,我只要看到他們如此支持我,就會充滿幹勁。」

據說音樂神童莫札特三歲就會彈琴,六歲能譜曲,多數人認為他是天賦異稟。其實,莫札特在六歲以前就累積了三千五百小時的練習時間。他從早到晚都在練琴,甚至在夢中重複演奏同一首曲子。心理學家郝爾曾分析莫札特創作的曲子,發現在莫札特的協奏曲中,最能展現其原創精神的,就是第九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是公認的經典之作,是莫札特在二十一歲那年寫的,但那時候,他其實已經不斷創作協奏曲長達十年了。

以上這些例子都跟我們證明了「天才,就是重複次數最多的人。」重複可能讓你很單調又無趣,卻是讓你卓越非凡的保證。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讓你卓越的不是行為,而是習慣,是重複的習慣造就了我們。」

神經科學家早已發現,重複讓我們的神經元網路再度活化的機率提高,以此固定我們的記憶。反覆再活化能使大腦產生實際的結構變化,因而能促進回憶。當神經元一起作用的同時,彼此之間也連結了起來。

《萬能金鑰》作者哈尼爾(CharlesF.Haanel)曾說:「想要做一件事情時,只要一再重複,就很容易上手,甚至會自動自發做出反應。想中斷所有壞習慣也可運用相同方法,只要停止原來的行為,並一再避免,直到完全擺脫它為止。」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必須重複二十一次。那如果你重複一百次會怎麼樣?《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作者克利斯汀(KennethW.Christian)的背曾受過傷,醫師指示要復健,於是治療師要他重複特定的動作,並說:「根據調查統計,要用一個新習慣完全取代下意識主導的舊習慣,六千次是一個基準。」克利斯汀心想,如果重複六千次是最基本的,那我重複一萬次結果會如何?

重複一個想法、重複的自我暗示,會使人記得它,相信它,繼而堅信它,最終成為信念。就像激勵大師希爾說的:「將積極正面的意念寫下來,熟記之,覆誦之,直到它們成為你潛意識的一部分。」

世界拳王阿里也很懂得用重複的力量。他經常毫不害臊地公開表示:「我是最棒的。」也會把一些看似無聊的口訣掛在嘴邊,例如:「我打包票對手第四回合必然倒地飛出場外、我一閃身,右拳一擊……」上場比賽前,他都會念咒似地念這些小詞,他對自己默念,也對媒體宣告,在攝影機鏡頭前嗆聲,甚至在對手面前也不斷重複,直到心裏完全相信這是事實為止。

此外,他最重要的練習不是在拳擊臺上進行,而是坐在扶手椅裏,在腦子裏重複彩排比賽時的每一個細節,他會想像自己大腿疲累不堪的感覺、腹部疼痛的感覺、臉上瘀傷的感覺、新聞記者鎂光燈的閃光、觀眾的興奮尖叫聲,甚至會想像裁判舉起他手臂宣布獲勝的情景。

阿里發送得勝的意念給身體,而他的身體則聽命行事。就是這些在腦袋裏不斷重複的想像,讓他能夠稱霸拳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