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是被標籤價格的人還是有價值的人,看到有人寫著對價值的定義,提到一碗米價值有多大:「一個家庭主婦,蒸出一碗米飯,也就值1元,這是最原始價值;要是一個商人,做成幾個粽子,大約能賣10元;要是一個企業家,經過發酵,釀成一瓶酒,那就值100元。人生就像一碗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所在,關鍵是如何去尋找,開發、提升和放大」!旭珍老師常告訴我們「學歷代表過去 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老師也說「簡單的招術重複去練,那就是“絕招”」不要還沒有看到成果就放棄再找別的方法,那永遠都只能做那80%的人,感恩!

【價值】
一學者坐船,問漁夫:懂數學?漁夫:不懂!學者:你的生命失去一半。
船行河中,學者:懂文學?漁夫:不懂!學者:剩的一半生命又失去一半。
船突然漏水,漁夫:懂游泳?學者:不懂!漁夫:你的生命全失去了。
啟示:人的價值不是他擁有多少技能,而是他擁有的技能在實踐中發揮多少價值。

知識的力量:贏20%做老大
這是兩年前在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故事:有一位工程師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十年,退休了。

他對該公司的機器及產品瞭如指掌。

幾年後,該公司的一套機器故障,全公司的人都沒法找出問題來。

絕望中,他們只好把退休的工程師找回來。

這位工程師看了一個小時後,從上衣口袋拿出一枝粉筆,用粉筆在一個零件上畫了一個大叉叉指出:「這就是你們的問題。」

杜書伍:懂八○%叫常識,真正的專業在二○%,那才是知識
公司把零件換了,機器操作正常。

但是不久,公司收到一張十萬元的帳單,是這位退休工程師的收費。

公司老闆火大了,認為一個小時不值這麼多錢,就要求送一張明細表。

這位退休工程師的回函是:「粉筆,一元;知道在哪裡畫叉叉,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就在工程師畫下叉叉的同時,他腦中三十年的工作經驗正以電影濃縮快轉速度進行,頃刻間他閃過四個與該問題相連的可能解決方案、綜合了同樣問題場景卻失敗二十七次的經驗值、和一百五十三次獨自思索突破工作瓶頸的深層反省。

決定工程師拿到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那一筆,究竟是什麼?

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說,在一個行業裡,你懂八○%叫做「常識」,而不是「知識」,因為大家都懂八○ %。

而且,可能只要花二○%的時間就能學會這八○%。

其實,真正的專業在最後的二○%,那才是真正的「知識」。

他談到多年的用人經驗,剛入行的年輕人,很可能前兩年所學到的都只是該行業的常識:

「他學習一下,就說『喔,我學會了!』實際上他學的非常淺薄。

只是像煙火一樣,『砰』的一聲好像看起來不錯,但事實上不會產生效益!」

「光靠常識的人,猶如只會一招半式。」杜書伍接著說,應付一般性的運作尚可,有時也可運作得很熟練,但針對每一次應用時可能遇到的細節不同,不見得能精準拿捏每個環節該使幾分力、該如何變通,使得執行起來有隔靴搔癢之感,好像做了,卻又總覺得少了什麼。

當一個人擁有「決勝二○%」的知識與能力後,手上握有的粉筆,就不只值一元,而能附加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價值。

不過,從「常識階級」進入「知識階級」,必須經歷一段漫長的浸泡與思考。

然後,腦袋會產生許多促使事件成功的直覺。

菜鳥學到八十%常識後忙著飛走,老鳥不深思,輕易就被後進取代
杜書伍感慨的說:「他們廣而不精,就像走進吃到飽餐廳,東西很多每樣都吞。問他吃了沒有,都說吃到了。但問他味道好不好,卻說不出個什麼來,變成缺乏體悟,缺乏深度的現象。」去年,因為掌握到蕃茄汁趨勢的愛之味總裁陳哲芳也察覺到,一位成熟的企畫人員如果沒有五、六年的磨練,成不了最起碼的氣候。

另外一方面,一些老鳥的問題則在於不深思究竟自己學的是什麼,最後,成為裁員風波下的被淘汰的高危險群。杜書伍觀察:「有多數人永遠無法掌握專業的精髓,即使經過很長時間,能力依舊停在初學者的層級。此時只要來一位新人,稍加訓練,就可以輕易地將前面的人取代掉。」

就好像人生有許多知識水桶,到處亂飛的菜鳥每個水桶裝滿一半,不深思的老鳥則總是一個水桶都裝不滿,他們共有的最大問題就是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

ING安泰執行長潘燊昌在他的《聽老闆的,就錯了》書中提到:「年輕人不該擔心績效,而要擔心我今天做的事是不是跟昨天一樣。若工作十年只有一天經驗,還有什麼前途可言;而倚老賣老者最可憐,因為他們只有年齡『高人一等』。」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決勝二十%代表著時時保持唯恐落後的危機意識。如此,才能成為特定領域的頂尖人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