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藤忠雄:年輕人必修3課6月4日傍晚,桃園下著傾盆大雨,市區展演中心卻湧入近2,500人。人群中有包括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在內的三十多家建商老闆和高階主管,以及慕名而來的年輕學子,人群冒雨前來,只為一睹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風采。
台灣行婉拒採訪 全心與青年學子互動
去年傳出罹癌的安藤,已經2年未曾來台。此次來台,年屆70的他,行程除了與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昇捷建設董事長梁慧琪等台灣客戶碰面外,他要求盡量留下時間和體力,與對建築有熱情的年輕人接觸。因此,他婉拒所有媒體採訪,連主辦單位邀約的餐會,他也只到場15分鐘,簽書完即離場。
可是為了75分鐘的演講,他不但準備119張投影片,還留下15分鐘回答現場提問,最後,即便已經工作超過12小時,演講結束仍然耐心坐在舞台上幫學子簽書。對台灣的安藤迷,他不只賣力演講,2005年起,他還連續5年針對學生舉辦「安藤之旅」,親自安排行程,讓來自大陸、韓國和台灣的安藤迷,親自參訪他設計的建築,並與他互動。
相較於大陸、南韓的安藤之旅每年大約只有40人參加,台灣團每次都是上百人赴會。4天行程,安藤堅持,至少一晚要住在他一手建造的神戶淡路夢舞台威斯汀酒店,這裡房價一晚要新台幣7,000元,為了降低學生負擔,安藤還親自打電話請飯店主管降價,好讓學生不只看,還能親身體驗。
為什麼對年輕人如此熱情?回憶第一次來台,安藤曾告訴友人:「台灣學生的眼睛是亮的,我在日本已很少看到。」而台灣為什麼又會有那麼多安藤迷?這位建築大師自學成功的故事應是關鍵。
艱苦自學終成大師 希望用熱情感染下一代
安藤忠雄只有高職畢業,靠自學跨入建築領域,1997年,東京大學力邀他擔任建築系教授。回憶過去,安藤說,15歲因為大阪老家改建,看到木工師傅認真的臉,「我喜歡他們全心投入的感覺,」如今他也希望用同樣的熱情感染年輕一代。對那些希望自學成功的人,他在來台演講中,建議以下3堂必修課:
第1課》勇敢走入現實
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
安藤坦承:「自學是一條艱難的路,沒有同學可以跟我教學相長,是非常孤獨的,那時候我除了看書,就是看大量的建築。」23歲,他靠打拳擊存旅費,進行10個月橫跨歐、亞、非洲的建築之旅。安藤忠雄感慨,現在年輕人都靠網路認識世界,但他建議,年輕人要盡早「認識現實和虛幻之間有何差別,並且勇敢的走入現實。」
在建築上,安藤強調大量運用「光」和「影」,面對人生也是如此,他說:「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因為他的人生就是這樣,只有「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拚命活下去,總是能在身處逆境思考如何克服的過程中,找到活路。」於是能成就今日的大師地位。
第2課》主動出擊找機會
工作不是等人上門委託,而是自己去找來。再來,要告訴自己:「只要想做,就一定可以達到。」而且要有「工作不是等人上門委託,而是自己去找來」的態度。
他舉例,在日本神戶六甲山,他蓋了一整片集合式住宅,那裡是近60度的斜坡地,很難想像在上面蓋房子,他卻設計一系列高低錯落的房子「嵌」在山坡上,還連做4期,前後花了近20年才完成。
其中,第1、2期都是業主委託,第3期則是他自己「找」來的,因為他發現神戶製鋼的員工舊宿舍也在此處。於是先畫設計圖,再找地主神戶製鋼社長討論,沒想到卻被拒絕。
安藤不死心,做出模型再提案,依舊被回絕,直到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宿舍毀壞,他再度上門,才成功說服神戶製鋼。不僅如此,在完成神戶製鋼土地的建案後,他再向附近尋找可開發的土地,地主竟是日本勢力龐大的黑社會組織,但最終他還是說服對方完成第4期坡地住宅建築。
第3課》幫別人創造機會
想做,就堅持到最後,蓋房子就是這樣,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
不只給自己機會,安藤忠雄也幫別人創造機會,他經手過相當多寺廟和教堂建築,最有名的案例,是1988年開始在日本四國直島上的藝術建造計畫。直島是位於瀨戶內海的小島,距離日本本土要坐50分鐘的船才能到。
當時那裡的人口流失,島上只有3,500名居民和沒落的漁村,安藤忠雄卻在島上建起美術館,並邀請現代藝術家前往創作,現在,觀光成為直島最大收入,今年7月到10月還是瀨戶內海藝術季的中心。
最後,還在島上閒置的民屋放上現代藝術品,由美術館擴展成藝術社區,讓老社區因為年輕觀光客重新活化,也因為觀光客變多,民宿和餐廳應運而生。安藤忠雄說:「居民找回對住家的自信和驕傲,你會發現老人和年輕人開始對話,當地居民面帶微笑接待遊客的景象成為日常光景。」
無論六甲山的住宅案或直島的藝術計畫,都是20年以上的長期抗戰,為何能堅持?安藤用奶奶曾說的一句話來回答:「想做,就堅持到最後都不能放棄,蓋房子就是這樣,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



態度,才是治療關鍵 康健雜誌 林頌凱專欄 2010 年5月

前些日子參加了一個課程,課程還沒開始,就對手冊上的第一句話佇然良久:「我們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
是啊,我們都希望改變,希望自己變的更好。我們希望自己健康,希望自己有錢,希望自己人緣好,希望自己快樂,希望自己一帆風順,希望自己心想事成…。但希望歸希望,真正會因為希望而改變自己的又有幾人?
在我平常的工作中,會接觸到許多慢性疼痛的病患,也會接觸到許多想要瘦身減重的民眾。看似兩種完全不同的族群,不管在溝通方式或是治療內容,有許多部分卻是非常相近的。
慢性疼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歸因於姿勢不良、過度勞動、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還有潛在的情緒障礙;而肥胖,大家都知道起因於吃得太多、動得太少、另外就是遺傳、年齡、內分泌失調、還有某些特定藥物等等因素。
慢性疼痛的病患,隨時都會發現身體有程度不一的痛感,涵蓋的種類包括刺痛、撞擊痛、燒燙痛、悶痛及尖銳痛。反反覆覆的疼痛還可能導致交感神經失調,憂鬱或是躁鬱等情緒問題,在睡眠與人際關係上也會產生很大的困擾;而肥胖的人常常因為全身關節磨損或是肌筋膜緊繃而到處痠痛,肥胖的人也常出現憂鬱或是躁鬱等情緒問題,而他們往往缺乏自信,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弱勢。事實上,慢性疼痛的患者有許多是體重過重,而一大部分的肥胖患者則是長期被慢性疼痛所苦。
在治療方面,對這兩種族群的治療方法雖然有所不同。但是臨床經驗累積越多,就越來越發現治療成效的關鍵不在藥物或是復健方式,而是他們的「心」。越是醫不好的慢性疼痛,或者是怎麼減都減不下來的肥胖,如果我不去觸碰他們的心,去探索真正失序的根源,我就沒能幫助他們擺脫疼痛或是肥胖的惡性循環。
我曾經看過一本談減肥的書,書中不談如何計算卡路里,也不叫人每天氣喘吁吁的作運動,更不會要人三餐只能吃魔鬼減肥餐,他要你先從「整理自己的房間」做起。很有趣的,該書作者認為當你開始整理自己亂七八糟的房間時,其實就是整理自己混亂生活的第一步。而讓你過著混亂生活的人,其實不是你的老闆、配偶、仇人,其實正是你自己!生活的混亂,是來自於自己安靜不下來的心,是來自於自己不願意改變的心。
人們都是用想法過生活,你在想什麼,你的生活就是什麼。我們常常聽到:「個性決定命運」,一個人的個性其實就是思想與心理狀況的總和,而思想產生行動,行動產生結果,把一連串的結果結合起來就造就了這個人的命運。如果一個人經常性的正面思考,他會比較有行動力,並且對於挑戰總是正面相迎,他將比較容易從嘗試中獲得成就感,也更容易心想事成。反之,習慣性的負面思考,會讓我們容易懷疑自己,不敢輕易嘗試,最後發現自己的生活總是事與願違,諸事不順。大部分的人這時候還是沒能發現問題其實出在自己,還在抱怨別人或是抱怨老天爺,有時候還會找各種理由或藉口解釋,好讓自己下台階。一直要等到生命面臨重大變故,才會想要改變,但卻往往為時已晚。
舉例來說,對於慢性疼痛或是想要減肥的病患,運動絕對是治標或治本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他們也都知道運動的好處。但是當我邀請病患開始運動時,得到的回應往往是「我很忙!」、「我上班很辛苦,回家都沒有力氣了。」、「我身體不適合運動,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他們還是不願意走出第一步,不全然是因為太忙或太累,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不願意去改變。改變需要勇氣,改變需要承受風險,多數人寧可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也不想面對因為改變所需要付出的辛苦。所以西方哲人曾說:「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看看我們四周的朋友,有好多人其實不滿意自己的生活,有好多人現正在為健康狀況所困擾,有好多人甚至不喜歡自己而不想去看鏡子裡面的自己。再聽聽這些朋友說的話,他們會訴苦、會抱怨、會問好多「為什麼是我?」、但是他們卻不會說「其實這是我的問題,我應該…,我可以…」。過去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這樣子的生活方式是不夠的,甚至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有所改變。與其期待外界的改變來滿足我們,還不如自己先主動的進行調整。更何況,外在事物並不見得會因我們的期待而有所改變,但在我們等待的過程中,卻是我們自己一直在承受身體與心理的痛苦。
不要再想了!我們都太會想了!我們的心智其實就是自己的困境,它想要免於改變,免於受苦,但世間所有的東西都在變,唯一不變的卻是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困在心智的牢籠裡,我們因為執著而飽受煎熬。而我們所需要作的,就是拿起鑰匙,把門打開,讓自己走出來。
我們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

窮人最缺什麼?

我猜是錢,你猜是什麼?富人的口袋永遠裝著---窮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可能只有一點點,觀念改變,天地就變。往下看,大家會找到之間的差距!
只要你還有希望,還有夢想,還滿懷著激情在奮鬥,只要你還沒有走到頭,你就不能算是窮人。
窮人缺的不只是錢!
有這樣一個故事:100萬法郎
巴拉昂靠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就迅速躋身法國50大富翁之列,在1998年因病去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除了將自己的大部分資產捐獻給醫院外,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給能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不久法國一家名叫《科西嘉人報》刊登了巴拉昂的遺囑,遺囑是這樣寫的:「我曾經是一個窮人,去世的時候,卻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在跨入天堂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
現在這個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中,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一個律師和兩個代理人手中。
如果誰能回答窮人因最缺少什麼而貧窮,猜中我的秘訣,他將得到我的祝賀。
當然,那時的我已經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這只保險箱中拿走一百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登後,雪片般的信件飛到了報社。
對於窮人最缺什麼的問題,報社共收到了48,561個答案。
絕大多數人認為,窮人最缺的是錢,或是,窮人最缺的是發展和發財的機會。
有的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那是因為他們缺少幫助。
答案真是千奇百怪。在巴拉昂逝世一周年,那只保險箱在公證部門的監視下被打開了。
在48,561封信裡,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那就是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成為富人的野心。巴拉昂的謎底引起法國及英美很大的震動。
後來,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幾位年輕的富翁,就此話題接受電臺的採訪時,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恆的特效藥,是所有奇蹟的萌發點」。
大多數平庸的人是因為他們缺乏成為一個真正富人的野心。你是80%的人群?或是5%的人?
看完這篇故事深深有同感,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
心美,做什麼事情都美
如果你有一個(在你內心深處的地方萌芽的)動力,即便現在默默無聞,總有一天大家發現你時,就會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那個東西其實一直存在著…Tom稱它為「企圖心」!
方向對了不怕路途遠,心如脫疆之野馬,當任何阻礙都擋不住你的決定與熱情時,你的企圖心才會上來。你!才是真正的你!





主動出擊築夢成真 文/莊芷

逆境好比石頭可以把人砸碎或建立。雖然從小就被教導要做一個積極進取、主動學習的人,然而環境中卻會遇見挫折打擊,周圍的人、事、物也常令人覺得沮喪無奈,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掉進消極失望的漩渦裡而無法自拔。最近在一本書中讀到,有一位當年在大陸剛從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的青年,就「趕巧」遇上了稱得上是一場中國人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有人問這位日後成為國際美術史的專家說:「您是否會遺憾那年輕、寶貴的十年都徹底被文革給摧毀了,以致後來您必須花費比其他國家的學者更加倍的辛勞,來補足那十年的空缺與停頓?這在您個人的學習與研究生涯中,應該是個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吧?!」
這位學者卻回答說:「雖然下放勞改是一段艱苦的歲月,但我一直堅持積極的學習,以致後來能擁有許多機會。」
原來他在被下放到農村勞改的期間,因為知道沒有辦法讀書,所以離家的時候帶了一本英文字典,和一本古文字字典,當每天勞苦工作完之後,便在這兩本書的陪伴下入睡。這兩本書並非他失眠時的催眠劑,而是奠定了他在英文字彙與識別古文字上的能力。
後來他因曾就讀美術學院的經歷,就被調派到博物館去擦展示窗的玻璃,對許多人來說,擦玻璃的工作是枯燥乏味、又浪費時間精力的苦差事,但他卻在這幾年當中,每天反覆地看這些美術作品,藉著長期與這些藝術品為伍的際遇,使他對許多美術品的特點瞭若指掌,也發展出對藝術品的獨特見識。
由於他曾熟背英文字典而練就出的英文能力,讓他在中年之際有機會到美國留學,學成之後還在當地的大學任教,後來他的著作無論在量或質上都非常豐富,文化大革命雖然剝奪了他有形的學習環境,然而一顆積極進取、主動創造另一種環境的心,卻讓他在艱難中依然能夠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學習。
雖然我並不「期待」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也會有遇到類似文化大革命般的遭遇,但我卻十分欽佩與羨慕這位學者積極的心志,因為他積極的視觀,不但帶出了主動積極的態度、也在困境裡看見了希望。
「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
二零零三年的十月,十三歲的夏威夷衝浪女選手貝莎妮漢米爾頓被鯊魚咬斷了左臂,然而這個殘酷的事實並沒有將她擊倒,她依然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未來,當媒體訪問她何以能如此堅強時,年紀輕輕的她充滿了信心地說:「因為是神的允許,這件事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所以我相信神必然會賜我夠用的恩典與力量來幫助我。」
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九節告訴我們:「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缺了一隻手臂的莎妮不但沒有放棄衝浪運動,甚至在十週之後又勇敢的再戰浪頭,參加了在夏威夷舉行的中學生衝浪比賽。結果莎妮在她的年齡層排名中名列第五,當記者問起她用單手參加衝浪比賽的心境時,她的語氣中沒有灰心失望、或自怨自艾,反倒用著鼓勵自己的口吻說:「現在我要平衡的站在衝浪板上,的確沒有以前那麼方便,但是只要再多一些練習,我就會有辦法了!」
她積極樂觀的信念、主動迎向挑戰的態度,真是讓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自嘆不如,卻也受到極大的感動與激勵。
一顆主動積極的心,不但能讓我們充滿希望,也會在任何環境中都帶出積極主動的行動,讓我們能把握並珍惜身邊的機會,使夢想能逐步一一地實現。演講家約翰‧戴馬提尼曾說過:「環境就好比石塊,你可以用它來建築,也可以讓它把你壓得下沉。」所以積極的心思、意念會帶來主動的力量,也會成為築夢的最佳建材。

把握一個機會,改變一生的命運 傅南生、吳彩雲夫婦

傅南生加入安利前是五金機械營業員,而吳彩雲則是客戶主任;今時今日,他們在香港、中國大陸、美加等地擁有自己的事業,每年至少周遊列國、環球購物二、三次,生活寫意,創業及領導的潛能得到充份發揮,全因他們作出適當的選擇─加入安利。
貴為安利直銷制度的最高榮譽 ﹣﹣皇冠大使,Clement 與 Anita 在事業上的成功有目共睹,不但在香港擁有龐大的直銷網絡,業務更遍及全世界各地。他們在事業及生活上的蛻變全由參加安利開始。
直銷決心轉捩點
未加入安利以前,在速遞公司當客戶主任的 Anita,雖然得到上司欣賞,但始終覺得發展空間有限。於是她決定加入安利,讓工作上的一切自己作決定,例如要將網絡擴至多大、要用怎樣的步伐或策略拓展生意、如何培訓下線、如何與人相處等等。
由此,Anita 不但充份發揮潛能及創意,循序漸進步向成功,並獲得在其他工作找不到的滿足感。
充實滿足的生活
Anita 對理想生活的定義是先要打好經濟基礎,有穩定的收入,更讓她能抽空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除每天可親自接送兒子及女兒上課下課,夫婦倆一星期差不多有五天都到會所健身或游泳。她覺得:「這些可算是生活的享受,但重要的是多運動可強健體魄,身體健康些,頭腦也較靈活。」Clement 和 Anita 除專注安利生意外,更不忘參與公共及慈善事務。
勸勉安利新秀
各行各業都會面對特別困難的時刻,Clement 與 Anita 有甚麼建議﹖ Clement 指出:「經濟出現不景的情況下,直銷業給人一個很好的機會。就算在景氣時,我們也應細想現時自己的工作機會是否只是一剎那的光景,能否給予我們長遠、穩健的保障。」如你已決定加入直銷,在經濟低潮中逆流而上,Anita 認為決心是成功的關鍵。
「如你已立志要成功,然後又認真投入,全力以赴,我深信成功的機會定必較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