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開四道門 凡人變英雄 文/商業周刊 1174期
郭台銘,靠態度提升競爭力的高度;嚴長壽,因失意開啟機會之門,功成名就前,他們都是平凡人,名人哪裡和你不同? 小人物,做平凡事,也可以有大出頭天的機會。成功的秘訣在於找到熱情、專心去做,永遠不怕重新學習,而且用不服輸的態度追求最好。台灣的幾位餐飲業的平凡英雄,他們能從幾十元的產品創造傲人成績,背後的關鍵不在技術,而在「我」——他們是為自己做,而不是為別人的期望、為社會訂定的成功標準而做。
就像英國潛能開發專家肯.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的長銷著作《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提到,每個人可以自問以下四個關鍵問題,讓自己找到人盡其才的方向。分別是:
一、天資——什麼是你真正力量所在?
二、熱情——哪件事讓你永遠充滿活力?
三、態度——你讓際遇左右你生命,還是態度創造運氣?
四、機會——如何為熱情找到實踐管道?
尋找天資——那件叫人痴迷卻被遺忘的事
天資,並不是指聰明能力,作者羅賓森在書中提到,尋找天資的過程就像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雙向旅程,一方面試著回想自己的人生旅程裡,曾經被什麼吸引?有沒有曾經忘我的投入某件事情裡,後來卻因為種種原因,這件事情不再被重視,甚至被淡忘。
啟動熱情——達到歡喜做、甘願受的境界
羅賓森在書中提到,當你發現自己的天賦時,人的熱情就會被激發,會自然而然的要求自己反覆不斷操作這項天賦,在過程當中,身體不會感覺到疲累,不知不覺的,時間好像變短了,幾小時過去,你卻感覺不出來,那是因為熱情,讓精神進入了「神馳狀態」。
台灣知名紀錄片導演吳乙峰,二○○四年完成集集大地震(九二一地震)紀錄片《生命》,在該年以商業院線方式發行,票房破千萬,創下紀錄片紀錄,成為該年最轟動的電影事件,吳乙峰深入九二一地震災區長達五年,為了拍攝《生命》,他拒拍能賺進百萬元的連續劇;剛進災區拍攝時,他一頭深入災區陪著災民,蹲在一起找失蹤家屬,他在電影上映後接受媒體訪問創作熱情時提到,「要我去上班不要拍片,我三天就會自殺。」 熱情的英文enthusiasm,是從古老的希臘字「神」(theos)與「內心」(entos)結合,代表「內心的神靈」,說穿了就是一種生命信仰。因為熱情的人找的是價值。
因為信仰所以激發正面思考,在遭遇困境時,不是轉頭逃避或怨天尤人,反而像個勇士般,正面迎擊。也因為相信自己的價值,這樣的信仰,不容易隨著環境妥協,當別人困在工作、抱怨時,他能轉一個角度看待,並且相信自己,而非價格,「歡喜做,甘願受」。
熱情會形成你的態度,而態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姿勢,姿勢決定氣勢,氣勢決定格局,格局又最終決定結局,正如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曾經說:「假使我們將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
修正態度——「做完了」不夠,要「做到最好」
《改變態度,改變人生》(Change Your Attitude)一書中作者Tom Bay & David MacPherson也引述類似觀點:「在最近總經理級人物(CEO)問卷調查中,有八○%的人承認,並非特殊才能使他們達到目前的地位。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人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之所以能達到目前的地位就是憑藉態度。」
簡單說,態度就是不僅是「做完了」,而是「做到最好」。
改變面對事業的態度,放下別人的期望,專注做好一件事,讓銘珍的林文炳從一個被壓力壓到得恐慌症的老闆,變成帶領老店轉型的改革者。
「把簡單做到最好」的態度,讓阿默蛋糕的周正訓可以拒絕創業者面臨的誘惑,單單只賣最好吃的蛋糕,就能做成數億元的大生意。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有一次對內部業務人員的演講中要員工多去思考「如果」,正是對態度下的最好註腳。 「如果妳只是接電話,告訴客戶不知道、沒辦法;如果妳只是開訂單,不聯絡、不追蹤,有問題不回報、不處理;如果妳只是打報表,不確定數字正確性;如果妳只是接電話,從未希望客戶有滿意的感覺、從未希望客戶多訂一些貨;如果妳只是認為自己是助理,從未想過自己一言一行代表業務、主管、老闆、公司。那麼,妳不夠格做一個稱職的助理,妳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取代。」
創造機會——期待別人主動,不如自己改變
找到自己的最佳態度,也可以改變藍領者在台灣的宿命,大漁迴轉壽司總經理江俊民,執著於日本職人的精神,不相信在最低階的位置或不被看好的生意上不能闖出一條路。不服輸與堅持品質,讓他變成大老闆的最愛。
讓只有高中學歷的嚴長壽從當年的小弟躋身到亞都麗緻酒店總裁。在自傳《總裁獅子心》中嚴長壽以自己的奮鬥經驗指出,「肯不肯付出、肯不肯學習、肯不肯接受鞭策」,是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態度,也是能否開啟機會之門的金鑰匙。
從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傳達員當上總經理的嚴長壽,曾經面臨過職場上一個瓶頸。他在一場對台大畢業學生的演講中提到,當時他參加美國運通世界經理大會時,在會後餐敘上發現自己僅能與同事談公事,但其他像是文化、藝術、社會、運動、八卦新聞,沒有一個是他熟悉瞭解的題目。他覺得非常挫折,只能在一桌人之中,做一個沉默的個體。
嚴長壽一開始感覺自己因為種族被歧視排擠,但有一天他突然覺醒,發覺其實問題不在於其他人,真正的問題是自己。他瞭解到想要打入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環境時,怎麼能期待別人主動來瞭解,更重要的是要主動去瞭解他們,去認識他們的生活及文化,主動給別人一個機會來認識自己。因此下一次他參加會議時,不單單只準備業務計畫、財務報表,他私底下更努力瞭解美國社會的生活,瞭解當天的球賽狀況、當地的文化、生活、八卦消息。在一起吃的時候,他形容自己「突然發現我的耳朵都打開了」。他甚至還準備了許多的笑話,每次冷場的時候,就講一個笑話,大家覺得這個人還滿好相處的,於是心結便打開了,第二年他當選了美國運通全世界十大傑出經理。
從一個完全沒有信心,覺得自己完全無法在這個環境生存的人,因為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態度,就看到了眼前的機會,將危機換成轉機。許多小人物成功的故事,背後訴說的,正是這個秘密。



事情永遠都做不完時怎麼辦 文/侯文詠

事情做得很累、覺得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時,想起了曾經有一次和聖嚴師父聊天的事。
『師父會不會覺得事情好像永遠都做不完啊?』我問。
『永遠都做不完啊。』『永遠都做不完時該怎麼辦?』『放輕鬆,讓自己專注就好。』他說。
『怎麼樣才能放輕鬆又讓自己專注?』
師父說:『好比從法鼓山走到金山,一路上我都把心念放在腳步上。走這步時,想著這一步。走穩這一步之後,再抬腳走另一個這一步。只要把心念穩穩地放在這一步,就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這樣,時間消失了,疲累的感覺也消失了。再遠的路,不過就是剎那之間的距離。』
只要把心念穩穩地放在這一步上...再遠的路,不過就是剎那的距離。
這樣想時,好像又看到聖嚴師父臉上充滿禪意的笑容,而內心也開始有多一點力氣的感覺了。

我真的可以走不一樣的路嗎? 文/侯文詠

幾天前,又被一個比我年輕很多的人人問到:『我真的可以走不一樣的路嗎?』
這問題讓我想起了過去被採訪時,曾說過的話:
如果人生是趟旅行,你不覺得多數人都是在跟團(旅行團)嗎?如果覺得導遊安排的行程合你胃口,那麼請保持熱情繼續跟下去吧!但是如果明明想去別的地方,卻又不敢走自己的路,傻呼呼地跟著團走,永遠看不到心裡期待的風景,那麼,這趟旅行豈不無聊透頂?
我自己跟過團,不過現在總是自由行。雖然自由行比較麻煩、自己要張羅的事情很多、有時也更浪費時間,但當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時,那種滿足還真是無法形容...
所以啊,這樣的事不是問別人就能有答案,而是,真。的。要。問。自。己。才。行。的。啊!

忘了加油的加油站

全心專注在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穫。──美國文學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男子開著敞篷跑車在海邊公路上奔馳,海風輕撫著他的雙頰,湛藍的海水反射著燦爛的陽光,真是愜意極了!突然,他發現油錶顯示汽油就要用盡,於是便將轎車駛入路邊一家加油站。
「歡迎光臨!」加油站的員工熱情的招呼他。「汽油加五百元。」男子說。
等待加油的過程中,有服務人員送茶水,有人遞來冰涼的毛巾,還有兩個人提著水桶,開始幫他洗車。男子對這家加油站的服務真是滿意極了!
「總共是五百元,謝謝您!」
男子將油錢交給服務人員,啟動跑車,哼著歌,繼續他的旅程。但是,大概開了十幾分鐘,轎車卻再也無法開動了。男子下車檢查了老半天,卻沒發現任何異狀。再仔細一看,男子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汽車故障,而是剛剛加油站的員工七手八腳忙著服務,根本就忘了加油!
心的體驗
我們常把「忙」字掛在嘴邊,就連親友久久相見,也不免互問一聲:「最近忙不忙啊?」「忙」這個字,似乎取代了「吃飽了沒?」,成為現代人的問候語呢!
但想一想,我們的「忙」是「真忙」,還是「瞎忙」?如果是「瞎忙」,那還值得我們繼續忙嗎?

一根良善的弦

印度北部有個村莊,叫格依瑪村。這裡土地貧瘠,人們生活窮困,連填飽肚子都成了問題。
離格依瑪村不遠有一條簡易公路,經過那裡的車輛經常發生事故。有一次,一輛裝載著食用罐頭的貨車在那裡翻進了溝裡。司機受了傷,攔了一輛車去了醫院,那些貨物無人看管。格依瑪村的村民見了,就將那些罐頭偷偷地運回家,一連好幾天,家家戶戶都有罐頭吃。這件事給了格依瑪村民新的啟發,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們完全可以靠路吃路了。
但車禍畢竟不會經常發生。於是,他們想到一個主意,晚上,趁公路上沒人的時候,他們就拿上工具,將公路的路面挖得坑坑窪窪。這樣一來,車子在那裡出事故機率就多起來。即使車子在那裡不出事故,但因路況太差,所有車子行進速度都會大大減緩,村民們會跟在車後,趁司機不注意,偷偷地從車門裡拿走一些他們需要的東西。
這件事在漸漸演變,起初,他們只是偷拿一些食物,後來,其他貨物他們也拿,拿了好送到市場上去賣錢。再發展到下去,他們就明目張膽地搶了。
一時間,那條簡易公路成了最不安全的路段,每個月都會發生幾起搶劫案。警局出動警力破案,他們在現場抓住了兩個正在搶貨的格依瑪村民,給這兩個村民量刑。但這樣做並沒有威懾住其他村民,反而讓村民們學會了作案時更加隱蔽更加機警。
他們的作案開始有組織並有序起來,有專人負責望風預警,搶到貨物後就拿回家藏起來,或者更換貨物的包裝,讓前來搜查的警察找不到物證。當地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想讓格依瑪村民放棄行搶貨物的不道德和非法行為,引導他們走上正途。
無奈,格依瑪村民已經從哄搶貨物中嘗到了甜頭,他們習慣了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所以行搶貨物的事在格依瑪村附近屢屢發生。那年冬天,因為從格依瑪經過經常丟失貨物,所以,許多貨車司機選擇繞道行駛避開格依瑪路段,這樣一來,格依瑪村民好幾天沒有收穫。這一天,終於有一輛貨車從那裡經過,車上裝的是一袋袋膦酸脂澱粉,是一種工業用澱粉。大家就一擁而上,搶走了二十多袋膦酸脂澱粉。
司機是個小伙子,見有人搶了他的貨,便停下車,跟在搶貨人的身後往格依瑪村追。這樣一來,反而給了其他格依瑪村人機會,他們不慌不忙地將無人看管的車上所有澱粉搬了個空。小伙子追進村子,就請求村民將他的貨還給他,但格依瑪村人都不承認拿了他的東西。小伙子百般懇求都沒有用,他只得告訴村民們,那些膦酸脂澱粉不是普通的食用澱粉,而是工業澱粉,有毒,吃了會死人,他們拿去了也沒有用。小伙子說的是實話。但格依瑪村人都不相信,因為這種膦酸脂澱粉無論是從色澤還是手感上,都與他們平時吃的食用澱粉毫無區別。
小伙子見村民們不信,嚇得不知所措。他本來想去警局報案,但是,他又擔心,他一離開,真有人將那些澱粉做成食品吃了,那時候會鬧出人命。他一家家地登門去說明情況,甚至向村民們下跪,請求他們:「千萬別吃那些澱粉,那樣是會死人的。」
小伙子的不懈努力,讓村民們對他的話開始將信將疑。有人就將那種澱粉拿來餵雞試一試,結果,吃了這種澱粉的雞不一會兒就死掉了。這下,村民們驚駭了,繼而是深深的感動。他們搶了小伙子的貨,小伙子理應怨恨他們,即使他們吃了那種澱粉被毒死,也是罪有應得。可小伙子為拯救他們的生命不惜給他們跪下來請求他們別吃這些澱粉。這樣的愛心,這樣的善良,這樣的胸襟,讓他們羞愧難當,感動不已。
村民們自發地將那些工業澱粉都交了出來,重新送到了小伙子的車上。自此之後,格依瑪村人再沒有行搶過貨物,即使有人想打過往車輛的主意,立即就有人站出來說話了:「想想那個好心人吧,我們傷害了他,他卻救了我們全村人的命。想想他,我們還有臉繼續幹這種傷害別人的勾當嗎?難道我們真的是魔鬼?」
自此以後,格依瑪附近的公路太平了。在警察的治理、政府的引導都未曾產生效果之後,一個年輕司機的善良卻改變了一切。
人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就看你怎麼去改變;人的善念是可以喚醒的,就看你怎麼去喚醒。即使在一個道德急速下滑的社會中,只要還有人義無反顧的堅持善良,無私的為他人付出,那麼這個社會就是有希望的。任何人心裡,其實都有一根良善的弦,這根弦,只有愛心才能撥得動它。想要人善良,首先付出你的愛,再惡的人,你用你的愛,都能喚醒他的善良,讓他摒除惡念。

用愛與感動贏在生命中的不可能 洪啟恩、陳曉媚夫婦

小學六年級時,上天開了啟恩一個玩笑,腦部手術後遺症讓他人生選擇有限,自覺似乎只能透過唸書才能翻身;而曉媚大學時就被評選為全國大專優秀青年,並設定目標成為商業雜誌上女強人。但他們卻跳脫傳統社會價值觀,重新掌握人生對的機會並看懂真正貴人,成為安麗台灣近十年最年輕的一對鑽石,用愛與感動譜出生命樂章,贏在生命中的不可能!
盲、忙、茫與跟、耕、根
啟恩說:「人生成功都需要一個畫面,讓它成為力挽狂瀾、即起直追的動力。」他永遠忘不了12歲被推進手術房動腦部大手術時,父親跪在地上祈求老天保佑他平安的身影。手術後遺症導致啟恩右半身麻痺,知覺只有常人的一半,被迫重新練習走路並改練左手寫字,不自主顫抖的右手讓啟恩變得自卑,父親認為唯有苦讀才能彌補肢體上的障礙。啟恩因左手寫字慢,加上用橡皮擦不方便,聯考時來不及作答而無法發揮實力。他說:「我是個有想法但沒辦法的人,連以為公平的考試,對我來說都是不公平的機會。」也因此學姊介紹啟恩去聽了一場沈EDC的演講,他說:「她觸動了我,雖然她有一位腦性麻痺的妹妹和腦瘤的弟弟,但她卻有面對逆境時的積極想法。她說:『年輕要成功,就要價值觀穩定與目標感堅持。』」啟恩生平第一次搭飛機,就是從台南飛台北,只為了跟名師學習。啟恩說:「感謝陳老師的話啟動了我可能的思想,撼動我改變的力量,『逆境不是破產就是破紀錄,人生成功要贏在不可能!』」兩年碩士生活,他白天盡本份,晚上學本事,用筆和筆記本勾勒夢想的藍圖!
身為大專優秀青年的曉媚,認識啟恩之前的人生方向就是直升博士班當教授,或進國內前三大知名科技公司服務。偶然機會下,曉媚透過同學介紹認識了啟恩,並對他口中常常提到的「老師」感到好奇,決定跟啟恩一探究竟,但課程結束後曉媚問劉EDC:「我不想做安麗,但出社會後做哪一行比較好?」領導人回答:「先決定你人生要什麼,再決定做什魔?抉擇要放在努力之前。」一句話、一輩子,曉媚回去後興奮地寫下自己的人生觀與十年目標,她才發現不論學術或產業界,每天一成不變的工作,無法實現自由的夢想,於是啟恩與曉媚把安麗當唯一,他們說:「跟對貴人讓我們不再盲從,耕耘對機會讓我們不再忙碌,選擇在有根的安麗事業努力使我們不再茫然。」
全力以赴當唯一 動力及努力加碼到100
「成功方程式=努力×動力÷機會」,領導人的這句話影響他們很深,讓啟恩與曉媚畢業後選擇先做應做的事,再做喜歡做的事,他們說:「人生不僅有工作觀,還要有生涯規劃觀。傳統工作成功你要『等』,但安麗事業只要你管好自己,並寫下『准』,將動力及努力加碼到100,把安麗當作唯一,我們一定會成功。」
而雙方家長成為他們經營之初的最大考驗。當啟恩的父親聽到「安麗」馬上變臉,握住啟恩的手說:「兒子,如果你會成功,頂多你一手拿著成功大學碩士證書,一手拿著洗衣粉,別人會因為你是成大碩士畢業而跟你買一包。」曉媚則是瞞著母親經營安麗,拿淨水器送母親時說:「這是尾牙抽中的。」漸漸媽媽開始質疑晚歸的女兒,無法理解女兒為何做安麗,更擔心女兒跟著啟恩換得沒有保障的未來。曉媚笑著回憶:「父母五年前因不瞭解而認為是地雷股的安麗及啟恩,現在卻成為我人生中最有價值的兩個績優股。」
啟恩感性地說:「別人男友可以開車載女友去上課,只因我們也沒錢,曉媚靠一部50C.C破機車,不論刮風下雨,載著我穿越台北大街小巷做3S。」啟恩感謝曉媚對他的信任及包容,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成為給曉媚最多幸福的男生。當第一次符合海外旅遊到聖地牙哥時,啟恩帶著父親同遊,讓父親看見了事實,父親在回程飛機上告訴啟恩:「我覺得我們做太慢了,其實我們可以快一點。」後來不但認同也加入並同台接受表揚。而曉媚父母更看到小倆口的成長與安麗的保障,才放心讓曉媚嫁給啟恩,曉媚說:「母親現在會大方的跟別人說:『我女兒做安麗做得超好!大家需要一定要找她唷。』」曉媚父母親認同了安麗,更認同了不凡的女婿。身體上的缺陷沒有打倒啟恩,他們證明了透過安麗,只要有成功意願沒有不可能。一路走來,他們感謝上手領導人的引領與雙皇冠大使的鼓勵,也立下宏願以安麗為一生志業,用愛與感動幫助更多人,贏在他們生命故事中的不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