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我投資10堂課 文/30雜誌2009/12月
你,還在瞎學習嗎?親手描繪夢想金字塔和矩陣法,從此讓「學」快又有效!職場中有一個「著魔的15年」現象,意指有職場表現的35~50世代上班族,許多人在這個階段會明顯碰到工作瓶頸,學習明顯後繼乏力。關鍵就在於他們久待「舒適圈」,內心害怕改變。
facebook,現在是王文華最崇拜的行銷老師,因為要搞懂「網友當家作主」的行銷這一課,是他的母校史丹佛大學完全沒教的事。同樣,在Twitter上擁有68萬名「推友」的李開復,最近離開搜尋引擎界龍頭Google,48歲的他,決定自行創業,他現在開始學「創投」(VC),一方面尋找創新案例,一方了解資金回收的操作策略,看懂創業的投資報酬率。PChome行銷總監曾薰儀的辦公桌上,滿滿一大疊企業財務報表,Google、微軟、IBM……,全球知名企業名單一長串,看來像在進行什麼大計畫,她卻說,「那是我的作業。」這位線上遊戲打怪高手,正開始學會計科目怎麼擺、左右平衡怎麼算,要練硬功夫。這個世界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在改變。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在社會上能用到的最多不過20%,其他80%都得在社會中學習。換句話說,一個大學本科系畢業生,從畢業那年開始起算,他的知識已開始進入半衰期,而且短短幾年內就可能被折舊耗盡。而你自以為有價值的知識,「知識保鮮期」早已從20世紀初的30年,縮短到現在只有5~10年。
著魔上班族安逸怕改變
這就是可怕的知識淘汰率。「未來的社會,沒有軌道可循,面對變動,你必須自己找答案!」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說。以任職小型證券公司營業員的布萊恩為例,他手上有3、5個固定下單的客戶,日子過得很愜意。但沒想到2006年公司被購併之後,開始進行裁員,很不幸的,布萊恩就名列其中。當時證券業不斷購併,加上網路交易興起之後,營業員的工作也愈來愈難找。起初,朋友介紹他往壽險業發展,他因不想背負業績壓力而作罷。後來,有朋友開的網路公司請他做股市研究,因為接近本行,他重新回到職場。但他才上班沒幾天就發現,在網路公司,即使不是工程師也要懂得拉簡單網頁、熟習HTML語言,擔心網路技術變化太快,布萊恩最後又打了退堂鼓。目前,布萊恩美其名是專業投資人,但其實他只是整天待在家裡打電動的宅男。根據大前研一的研究,職場中有一個「著魔的15年」現象,意指有職場表現的35~50世代上班族,許多人在這個階段會明顯碰到工作瓶頸,學習明顯後繼乏力。關鍵就在於他們久待「舒適圈」,內心害怕改變。
職場裡的「著魔世代」最常犯的2個錯誤,一就是他們誤判了環境,二是他過度適應所誤判的環境。
誤判會讓人停止學習,也讓布萊恩的人生停格。據104教育資訊網「2009上班族戰鬥力大調查」,其中「你是否認為自己具有足夠專業與競爭力」,近4成的台灣上班族對自己抱持否定答案,且僅有4.3%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足夠專業與競爭力,換句話說,職場中95%的上班族都不太有信心。
如果你不想被職場大浪吞沒,不想變成「著魔世代」,或許現在你應該靜下心來,想想你該學什麼?
分辨急迫感聚焦不瞎忙
當你體認到該「學習」時,請先分辨急迫性的真假,千萬別隨處亂抓地「瞎學」。看到同事在學英文,就跟著報名;專案管理正夯,就不問三七二十一,匆忙趕流行,弄得自己像隻無頭蒼蠅,疲態百出。這種狀態,我們解釋為「假性急迫」,也使人因為漫無目的地學習,倍感焦慮。”急迫感”作者約翰.科特認為,感覺到急迫很好,但也要分辨「急迫」的真偽度。假的急迫感就是瞎忙,是可怕的破壞力,你會忙得團團轉,最後卻一場空。真正的急迫感則是一種高度正面聚焦的力量,一旦確認人生學習裡「迫切重要」的事情,反而每天會讓你迫不及待展開學習。學習,一次就要做對。請分析現狀,了解自己需要補充為何,真正的急迫感就會出現眼前,化解真實急迫感的方法,就是「積極導入外部資訊」。
夢想金字塔企畫設目標
1天只有24小時,資訊爆炸的時代裡,你可能什麼都想學,人生因而變得無法掌握,甚至不斷被時間追著跑。反觀創業成功的日本網路公司創業家熊谷正壽,他之所以能在有限時間裡達成完美人生,就是因為「設定目標達成的順序」。熊谷認為,在20~30歲時期,必須先強身健體、保持良好的心靈精神狀態,並且不時追求知識富足度,因此將重心放在此3大項上,然後設定階段性目標,鞭策自己如期達成。進入30~40歲時期後,轉而追求家庭與社會地位,按部就班完成階段目標,才能達到經濟富足的終極目標。也只有設定好人生目標的優先順序,隨時檢視自己缺乏了什麼,並積極向外尋求學習,補充自己的不足,這樣,你事先設定的夢想金字塔,才不至於淪為海市蜃樓。
矩陣學習法鞭策執行力
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Naisbitt)認為,「學什麼」當然重要,但是要適應資訊爆炸的時代,「怎麼學」更不容忽略。仔細觀察夢想金字塔的各層項目,你會發現,代表「職場競爭力」的項目,僅占了1/6,因為即便是擁有令人稱羨事業成就的熊谷深信,增進職場競爭力固然重要,也不能讓金字塔的任何一端因失衡而崩塌。曾任日本小泉內閣經濟財政大臣,且被韓國總統李明博聘為經濟顧問的竹中平藏,他所提出的「矩陣學習法」中,近一步將學習劃分為4個象限。竹中認為,若以類別作為劃分用的縱軸,學習應該分為「職場武器」和「豐富人生」2類,顧名思義,前者著重增進職場競爭力,後者則強調讓人生多元發展。矩陣的橫軸,則為「時間長短」。學習依進行時間的長短需分為「有範圍的短期」與「沒有範圍的長期」2類;在有時間範圍的學習中,偏重證照、考試分數等資格的取得,長期學習則能讓學習效果潛移默化。竹中表示,實際訂定時間表,足以增進學習執行力。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面對不同挑戰,因此須自行調整在這4類學習領域的時間分配和順序,因人而異,因時制宜。
累積厚實力擁抱大未來
2010年,「改變」已成詮釋大環境的最佳寫照。歐巴馬說,「擁有無畏的希望,更能迎接挑戰。」你準備好了嗎?一旦累積足夠實力,面對未來,將無所畏懼。
一生只要有這兩天 就能把握每一天
從賈伯斯追女朋友講起吧!賈伯斯是誰?他是蘋果公司的創辦人,是世界第一部個人電腦的發明人之一,也就是iPhone公司的老闆。話說1985年,賈伯斯被自己創立的蘋果公司掃地出門!可以想像當時的打擊有多大,但是賈伯斯只鬱卒了一下子,很快他就振作起來了。有一天他在一所大學演講,「她」坐在聽眾席聆聽,賈伯斯被煞到了。活動一結束,賈伯斯就去跟「她」聊天,拿到了電話號碼。
原本想開口約「她」當天晚上一起吃晚餐,可是又正好有個會議要開,只好把快要說出口的話,吞了回去。當賈伯斯準備去開車離開時,他問了自己一個「老問題」,這是他每天早上面對鏡子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答案出來了,賈伯斯馬上跑回去演講廳找「她」,約去共進晚餐。這位「她」-"Laurene Powell"寶兒,現在就是賈伯斯的老婆。
引述賈伯斯的一段話:「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賈伯斯又補充說:「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我們也靜下心來,問自己「最後一天」這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如果是第一天,又該想些什麼?」
*.當「第一天」入大學讀書,我們對學校、課本、同學充滿好奇心。
*.當「第一天」進公司上班,我們謙虛,願意學習,有衝勁。
*.當「第一天」約會,我們小鹿亂撞,珍惜相處的每一刻。
*.當「第一天」晉升職等,新官上任三把火,有滿腹雄心壯志。
要有所作為回想我們做任何事的「第一天」,都是我們最有活力的一天。時光不能倒流,但態度可以回轉。一生只要有兩天,就等於擁有了每一天。
用「第一天」的態度去做事,我們的生活會更有活力,更謙卑的去面對每一件事物。
用「最後一天」的心情去與人相處,我們的生活會更有智慧,更懂得珍惜每一個當下。
成長的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了。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系,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心理點評】你是不是一個已自斷經脈的打工族?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現實很快敲了你幾個悶棍,或許,你為單位做了大貢獻沒人重視;或許,只得到口頭重視但卻得不到實惠;或許……總之,你覺得就像那棵蘋果樹,結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與你的期望相差甚遠。
於是,你憤怒、你懊惱、你牢騷滿腹……最終,你決定不再那麽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幾年過去後,你一反省,發現現在的你,已經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才華了。
“老了,成熟了。”我們習慣這樣自嘲。但實質是,你已停止成長了。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之所以犯這種錯誤,是因為我們忘記生命是一個歷程,是一個整體,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過了,現在是到該結果子的時候了。我們太過於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這不是金庸小說裏的自斷經脈。我們隨時可以放棄這樣做,繼續走向成長之路。
切記:如果你是一個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蠻管理或錯誤管理的上司或企業文化,那麽,提醒自己一下,千萬不要因為激憤和滿腹牢騷而自斷經脈。不論遇到什麽事情,都要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因為你的成長永遠比每個月拿多少錢重要。
規劃的寓言:把一張紙折疊51次
想像一下,你手裏有一張足夠大的白紙。現在,你的任務是,把它折疊51次。那麽,它有多高?
一個冰箱?一層樓?或者一棟摩天大廈那麽高?不是,差太多了,這個厚度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心理點評】 到現在,我拿這個寓言問過十幾個人了,只有兩個人說,這可能是一個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棟摩天大廈那麽高。
折疊51次的高度如此**,但如果僅僅是將51張白紙疊在一起呢?
這個對比讓不少人感到震撼。因為沒有方向、缺乏規劃的人生,就像是將51張白紙簡單疊在一起。今天做做這個,明天做做那個,每次努力之間並沒有一個聯系。這樣一來,哪怕每個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們對你的整個人生來說也不過是簡單的疊加而已。
當然,人生比這個寓言更復雜一些。有些人,一生認定一個簡單的方向而堅定地做下去,他們的人生最後達到了別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個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語,他花了十數年努力,僅單詞的記憶量就達到了十幾萬之多,在這一點上達到了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們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確,譬如開公司做老板,這樣,他們就需要很多技能———專業技能、管理技能、溝通技能、決策技能等等。他們可能會在一開始嘗試做做這個,又嘗試做做那個,沒有一樣是特別精通的,但最後,開公司做老板的這個方向將以前的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統合到一起,這也是一種復雜的人生折疊,而不是簡單的疊加。
切記:看得見的力量比看不見的力量更有用。現在,流行從看不見的地方尋找答案,譬如潛能開發,譬如成功學,以為我們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跡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來,東莞恒緣心理咨詢中心的咨詢師毛正強說得更正確,“通過規劃利用好現有的能力遠比挖掘所謂的潛能更重要。”
魚缸理論 突破自我設限的關鍵 文/郭騰尹的幸福天空
好幾年前初到上海時,一位台商朋友知道我還不急著返回台灣,也知道我喜歡遊山玩水,就熱心的問我:想不想到哪兒走走?剛好那一陣子台灣的旅遊節目正在介紹江南的古鎮,那純樸的小橋、流水、人家,令人神往。我就對友人說:「去周莊吧!」那裡是最有名氣的古鎮,就坐在沿河的美人靠上欣賞煙雨江南,不是文人也會沾染一絲的浪漫。
台商朋友隔日早上九時到酒店來接我,開車的是他的司機,車子從上海擁擠的車陣中走出,司機開車的技術很好,而且體格也非常好,台商朋友介紹這位司機在內地當過解放軍,而且身手很俐落,我想台商朋友的意思是在危險中也可以當護衛團。不久車子駛上了國道,我突然搞不清楚此刻置身於上海的東西南北何處?於是就隨口問了司機:「這條路一直開下去可以到哪裡呢?」是浙江還是安徽?沒想到這位當過解放軍的司機說:「這條路一直開下去可以到尼泊爾。」這話一說完,我真的嚇傻了,這是多麼壯濶的答案啊!自己的短視讓人慚愧,我當場表達對司機的敬意,因為我相信沒有走過大江南北,沒有闖過五湖四海,是說不出「尼泊爾」這三個字的。
成功學裡常常講,一個人的思想格局往往會決定一個人的成就,越是不自我設限的人,他越有可能超越自我,激發出無限的潛能。而每一個人在思想或行為上,都會面對一些有形或無形的阻隔。
家裡有一個水族箱,大約二尺半的長度,父親養紅白相間的錦鯉,每天固定的餵魚飼料,只不過養了快兩年,每一隻錦鯉就約莫巴掌的長度。有一天我帶著孩子去渡假,酒店後面剛好有個很大的魚池,和女兒買了魚飼料就在岸邊餵起魚來,那裡魚數量很多,每當飼料丟進池裡時,魚就會爭相搶奪、濺起陣陣水花,而且魚的體型很龐大,光嘴巴張開就像小娃兒拳頭般大。剛好那天養魚的管理員經過,我就好奇的問:這魚養了多久?管理員說養了有兩年了吧。我想到家裡的魚,突然有所感悟:「養在魚缸裡的魚成不了大魚,種在花盆裡的樹也成不了大樹。」魚的大小由魚缸決定,若要成為一條更大的魚,必須要讓魚回到江中,躍進海裡,這就是「魚缸理論」。
受到保護的魚會喪失生存的能力,讓自己走出熟悉的世界就像航向未知的大海,但是只要你有足夠的膽識與知識,你就能發現屬於自己人生的新大陸。最後補充一點,那位台商的司機已經離職了,聽說目前開了一家貨運公司,而且生意很好,路線遍及全國。
飛向未來開拓全方位人生更教人遠離貧窮-王慈官
他教人遠離貧窮,但更重視讓人了解做人的道理;他一生順利風光,卻更高興可以讓人能夠掌握跟他一樣風光的機會;他的名氣因此響亮,大家都尊稱他「舅舅」……
提起「舅舅」王慈官,大多數的安麗人都耳熟能詳,他與皇冠大使陳婉芬之間的一段故事,從排斥、拒絕、懷疑、好奇、瞭解到全力投入安麗事業的過程,更是被大家傳為「美談」與「趣談」。
「舅舅」的美談與趣談
王慈官直銷網中屬於「重量級」人物,不過,很多人大概不清楚為何他會有「舅舅」的尊稱?這又是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在梅花體系的大家庭中,許多年輕的下手都會暱稱陳婉芬為「娘」,起初叫王慈官為「王大哥」,這麼一來,王慈官可又比陳婉芬小了一輩,兩個初中同窗就相互調侃起來,後來王慈官想到了個好辦法:「改叫我舅舅吧!」因為「最大母舅公」,他可不讓陳婉芬這位同學占他的便宜呢!就這樣,一個叫、兩個叫,久而久之,大夥兒也就跟著叫王慈官「舅舅」而不名了。
追求終極生活的人生價值
不同於其他安麗高階領導人的發展過程,「舅舅」王慈官本身就擁有優越的條件與眾多光環,他曾任公職,是二屆國大、國大主席團主席,也曾在民營企業中任職總經理、董事長等職,事業跨足大陸及加拿大市場;若是用一般「刻板」世俗價值來看,大概沒有人認為他有從事直銷業的必要。當然,陳婉芬鍥而不捨跟近十四年,想讓她這個初中同學瞭解安麗事業是原因之一,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王慈官以冷靜、理性剖析安麗事業與傳統事業間的差異,以及安麗事業啟動並成就他內在一種「大愛精神」的理想,所以在經過前後長達十五年的觀察期,讓他比別人更深入體認安麗事業的真諦,並出版了一本闡述安麗事業的書後,王慈官全心投入,並在短短三年內晉升到如今鑽石直系直銷商的獎銜。
正如王慈官所說,「你不斷的超速、超車,到底想去那裏?」這也正是一般人從事傳統事業的盲點,汲汲營營一輩子,不知自己到底追求什麼?或是因為事業、金錢等的牽絆而無法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現今的王慈官,卻可以擺脫一般傳統商場的爾虞我詐、政治的權益鬥爭,與安麗夥伴共存共榮;不會像許多職場高官有錢無閒、或有閒卻無健康的過日子,反而可以在輔導下線之餘,悠閒的吃飯、睡覺、打小白球,過著令人羨慕的「終極生活」。
光環來自他人的榮耀
「因為我知道安麗事業的價值,所以我做安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有人比我更需要安麗事業所能給予的公平機會,所以我更努力的做安麗。」王慈官說,他的快樂與成就,不在於自己的種種光環,而是有如一家人的夥伴可以在安麗事業中尋求人生的價值。
他侃侃而談在大陸發展的安麗事業過程中,許多下手的故事:一個9歲喪父喪母的江西農村姑娘,為了養活弟妹,15歲當保母、賺個300人民幣的月薪,19歲時甚至想只要有人願意幫她養家,就可以隨便嫁嫁,但20歲時接觸安麗之後,三年時間她已經晉升直系直銷商資格,每個月有近10,000人民幣的收入,不僅解決經濟問題,也幫助她尋回尊嚴、看到未來,更有了人生幸福的願景。另外有個小學三年級學歷的四川妹,也是用2年多的時間達到直系直銷商資格,讓她人生有了希望……。
安麗事業從做人開始
王慈官說:「安麗是年輕人的希望、中年人的舞台、老年人的依靠。」但是如果只是將安麗事業界定在經濟的改善,就是「瞎子摸象」,只摸到一部分,安麗事業更寶貴的是學習、成長、互助、親愛等全方位人生價值,「所以,我常說,做安麗事業就必需先從做人開始。」於是王慈官以本身豐富的經歷融合安麗事業的企業文化與精神,為他們的直銷網建立了三大守則:「親情合作」、「愛心關懷」及「團隊紀律」,讓直銷網的夥伴,都能先懂做人道理、合作精神,以學習來改變自身的命運,掌握安麗事業給予的「公平機會」。「從事安麗事業不是一蹴可及的,就如飛機起飛一般,有長長跑道助跑,雖然有磨擦、噪音,但衝力足夠時,一離地就可翱翔天際。」王慈官說,不給自己一個機會去了解,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只要參與,就不是孤軍奮鬥,而是一整個團隊與你一起飛向未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