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文章出處:戴晨志

在一場演講會上,我提到出國留學時,在飛機上所見的有趣情景──
一個年輕媽媽,帶著一男一女到美國去;由於是第一次出國,所以兩個小朋友都很興奮。當飛機在太平洋上空平穩飛行時,小朋友很頑皮地在走道上跑來跑去,差點把空中小姐所端的茶杯打翻。這個媽媽見狀,很生氣的罵他們:
「不要在那邊玩!要玩,到外面去玩!」
◎飛機不斷地飛呀飛,突然間,碰到一陣亂流,所以機身上下震動搖幌不已,機長也廣播,叫所有乘客繫好安全帶。
此時,一個第一次搭機出國的鄉下老太婆,在睡夢中被突來的震動與搖幌所驚醒,一副不解的問:
「到底怎麼啦?前面是不是在修馬路?」(台語)
◎當然,這兩個笑話都不是我親身所見,也不是我發明的,只是曾在不同報章上看到,而把它們湊在一起,說給大家聽一聽、笑一笑罷了。
我有一個學生上台演講時,提到一句話:「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的確,我們看到許多名嘴,在台上講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聽眾哄堂大笑、捧腹絕倒!可是,在台下、在別人看不到的背後,他一定花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努力與心血,不斷地搜集資料、演練;一而再、再而三地演練。
◎當我還是小學生時,也曾被老師徵召,擔任升旗典禮的「司儀」。
小小年紀,在全校學生面前當司儀,要面對麥克風講話,心裡總是緊張萬分;尤其是當校長、老師們也都睜大眼睛看著我時,雙腳就不自覺地緊張發抖。
升旗典禮快開始了,老師叫我趕快發號施令,我心裡默唸著司儀台詞:
「升旗典禮開始……全體肅立……主席就位……」
可是,心理壓力實在太大、太緊張了;當我鼓起勇氣,用顫抖的聲音發號施令時,我說:
「升旗典禮開始……全體肅立……『主席奏樂』!」
話一說完,只見全校小朋友已經笑成一團!笑彎了腰!好樂!
哈!「主席奏樂」!
而校長一個人站在前面,臉都綠了!
◎很多人常自認拙於言詞,不善表達,但是,自己是否也可以捫心自問:「平常自我訓練有多少?是不是準備充份?且再三地演練說話?」
有兩個好朋友一起到深山裡爬山,兩人穿著笨重的登山鞋、爬呀爬,愈爬愈高!突然之間,有一隻大熊遠遠地追了過來,兩人都大吃一驚。此時,其中一位趕快蹲下來,鎮定地脫下笨重的登山鞋,換上背包裡輕便的球鞋。他的同伴對他大聲喊說:
「不要換了啦,都快追上我們、快咬到我們了!」
可是,換球鞋的朋友說:「沒關係,我還是要換,因為,我只要跑得比你更快就好了!」
是的──唯有隨時準備一雙球鞋的人,才能跑得比別人更快!
唯有隨時自我充實的人,才能比別人強,比別人有成就。
也唯有隨時找機會自我訓練、不斷演練的人,才會有信心十足、侃侃而談的口才。
◎最近,一個學生上台練習演講時,說了一句話:
「等待機會,不如把握機會;把握機會,不如創造機會。」
是的!
機會是機運,可遇不可求,但有時也要靠自己去「把握」,甚至去「創造」。
因此,我們必須隨時做好準備、隨時裝備自己、充實自己,同時,也必須為自己的前途勾勒出一幅美景。因為,我們不能只做個「做夢的人」」,而是要成為一個「造夢的人」!我們為自己譜繪出一幅美夢之後,我們就得循序漸進,按步就班地去完成它,使「美夢成真」!
所以,好不好當你看到這一段結束之後,你自己許下「三個心願」,亦即三個夢想,使自己將來能夠完成美夢,也成為一個「造夢的人」!
為什麼要「造夢」呢?因為「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因為「夢想是飛往成功的一雙翅膀」!我們有了夢想,同時也不斷地努力,相信當機會來時,馬上就能抓住它!
不該忙的就不要忙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獲諾貝爾獎之後,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間,包括電視廣告商人等等,拉著去做這做那。文人難免天真,不擅應酬,心慈面軟,不會推託;做事又過於認真,不懂敷衍;於是陷入忙亂的俗事重圍,不知如何解脫,終於自殺,了此一生。據報導,川端臨終前,曾為籌措筆會經費而心力交憊。心情十分低落,可能是促使他厭世自殺的原因之一,這當不是妄測之詞。
固然,對一位作家來說,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口井已經算是鑿得夠深了。但如果他不被捲入使他煩倦不堪的瑣事,而能依然寧靜度歲,以他東方式的豐富晶瑩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創作留傳於世。
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為了要寫一本書,而去森林中度過兩年隱士生活。自己種豆和玉蜀黍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志,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從中發現許多道理,而完成了這本名著。
常有人歎息生活忙亂,負擔沉重。
當然,人生有許多推不開的負擔,但是,在這些負擔之中,有許多是不必要的。由於太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顧此失彼。
許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內該忙的事情外,更要忙些不該忙的。如忙應酬;忙為了增加物質享用或虛榮而去賺錢;忙著奔走鑽營去求地位。對自己已經著手的工作易於失去興趣,因而時常見異思遷。
"能者多勞",是對一個有才幹的人的讚譽,卻也是對他的一種悲憫。

避免"羚羊的思維"

為了達到你的目標,你必須避免那種被美國心理學家考克斯稱之為"羚羊的思維"的東西。一次,考克斯和約翰一起進行了一次淩晨穿越賽倫吉提大平原的飛行。景色非常優美,他們能看見大象、獅子和大群羚羊席捲穿過整個平原。
"羚羊的數量這麼大,真是一件好事啊!",他們的非洲導遊注意到他們正盯著那一大群羚羊時沉吟道,"否則,這個物種很快就會滅絕。"
考克斯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笑了,然後指著一頭停止奔跑的羚羊說:"你將會注意到那頭羚羊跑不了多遠了。它們停下來不是因為意識到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也不是因為它們累了,是因為它們太愚蠢以至於忘記了當初它們為什麼要奔跑。它們發現了天敵,本能地逃開,開始向相反的方向跑。但是它們忘記了是什麼促使它們奔跑,甚至有時候是在最不適當的時候停下來。我曾經看見它們就停在天敵旁邊,有時甚至向某個天敵走過去,似乎它們已經忘記了這是否就是同一種在幾分鐘以前讓自己驚慌失措的動物。它們就差沖上去說:嘿!獅子先生,你餓了嗎?在找午餐嗎?如果不是有一大群羚羊的話,我想這整個種群將在幾個星期之內被消滅乾淨。"
當時,考克斯在熱氣球裏很容易去嘲笑那些羚羊,而在這次飛行結束以前,他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很有趣的想法--在現實的商業世界中,他曾經見過同樣的問題。
是不是有許多人有規律的舉動讓你想起那些羚羊呢?他們有不錯的主意,他們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而且為這個目標努力了一天或者僅僅半天。也許他們只是謹慎地四處溜達了40分鐘罷了。40分鐘以後,他們發現他們並沒有達到目標。然後他們就會對自己說:"嗯,這太難了。這比我想像的難多了。"接著他們就會永遠停在那裏一動不動。
為了避免羚羊思維,你必須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堅持不懈地向它努力。你不想在路上停下來,而且當你的天敵逼近的時候,當然更不想停下來。當每天結束的時候,你必須好好總結一下,並且問自己:"距離我為自己設定的主要目標,今天我又走近了多少?"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是,今天你沒有為達到目標做出什麼有意義的行動,也就是說今天你停在路上,那麼你必須決心從明天開始讓自己振作起來。
生活中許多人是習慣性羚羊思維的犧牲品。通常,問題並不是在他們朝目標努力的過程中犯錯,而是他們沒有堅持繼續向目標努力。

你是「成功」?還是「失敗」

在一次聚會中遇見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友,我們在問候前先是男人的擁抱,即使許久不曾連絡,但是對過去彼此的緣份都印象深刻,這些年來我們彼此的際遇都有很大的變動,我說我在每年過農曆年都有發拜年簡訊給他,卻不知他是否有收到?朋友立即拿出新名片給我,他告訴我他換了手機,我仔細讀著手機的號碼,的確不是我電話通訊簿裡的號碼,而在號碼上面,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原來他連自己的名字也改了。
我念著這個新的名字,覺得有些距離,因為名字裡帶著霸氣,有雄倨天下的氣勢,和朋友敦厚儒雅的特質有些不符合,朋友說這個名字是姓名學老師取的,說是對現在的工作會有助益,能夠在短時間內一鳴驚人,甚至新的名片也專門找人設計,而新手機號碼更是選擇了吉數,好像命運在這一刻就會產生巨大的變化一樣。其實這種改名的詑異,大家一定常常都會碰到,尤其是當老闆的或是從事銷售業務的,更是頻頻改名的大宗,有些名字為了配合五行及筆劃,連見都沒見過,若不寫上注音連念都不會念。而到底一個好的名字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運勢嗎?真的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或是成功或失敗嗎?
在美國紐約就有一位叫羅伯特拉尼的父親,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取名為「Winner」以及「Loser」,意即「成功」與「失敗」,或「贏家」與「輸家」,這位父親原先已有六個孩子,當第七個孩子誕生時,羅伯特拉尼非常興奮,希望這孩子曰後一帆風順,就取了Winner的名字,可是3年後第八個孩子出生了,這位父親已對取名工作感到厭煩,心想既然有了「成功」,何不取個「失敗」呢?於是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這兩個兄弟的際遇真的有所不同。
這兩兄弟同為父母親所生,同在一環境下成長,可是在四十年後他們名字的特色卻成了一則趣聞。名為「失敗」的弟弟在學校裡成績優異,拿到獎學金,進入賓州知名大學念書,後來從軍,成為一位高級軍官,而現在他是紐約的一名偵探,事業非常成功。而「成功」走的卻是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他至少有31次被逮捕的記錄,更曾因竊盜被判監禁兩年,如今年近五十歲的「成功」住在紐約貧民區中一個流浪者收容所中,這兩兄弟平常已很少聯絡。
這位名為「失敗」的人說了一句語重心長的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名字,但到了高中的時代,所有人都知道什麼叫做失敗者,我成了大家譏笑的對象,我也曾恨透了這個壞名字,也許正是這原因激發了我的鬥志,激勵我處處都要做得比別人更好,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
對中國人而言,可能一個名字不能只靠其字面上的意思,還包括配合其聲音及當事人的生辰八字都有關。但是即使各方面都具足,如果不靠自己努力,只做個守株待兔的人是沒有用的;如果不讓自己走出去,不讓自己成為客戶或老闆信任的人,好運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我相信「自助人助」、「自助天助」的說法,所以一個人在改了名字以後應該是要更努力的,因為它讓我們在心態上可以告別過去、可以煥燃一新的開始,千萬別以為改了名就會擁有郭台銘的財富、劉德華的英俊或周杰倫的才華,成功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妥當。

迎風而立 翱翔天際-巫季鏹、陳美麗夫婦

英勇的老鷹會用喙去猛撞岩石,直到流血脫落,再用新長出的喙將指甲拔掉,然後用新指甲將羽毛一根一根拔掉,靜待新羽毛的長出,這段耗時150天的漫長蛻變,讓老鷹有如浴火鳳凰,再次展翅高飛,享受後30年的黃金歲月。酷愛老鷹的巫季鏹和老鷹一樣有著堅定的意志力及不畏蛻變的勇者風範,他始終以老鷹般銳利眼光,朝明確的目標全力俯衝……
目光明確 不畏蛻變
熟識巫季鏹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巫季鏹常帶著一只舊皮包和大家分享安麗事業,這只用了19年的舊皮包,除了好用之外,皮包上的老鷹圖騰才是念舊的巫季鏹之所以捨不得丟棄皮包的主因。在得知40歲老鷹的故事後,原本就酷愛老鷹的他更加敬佩老鷹的果決與勇氣了!而陳美麗和巫季鏹不同,她則喜歡美麗的蝴蝶。但不管是老鷹和蝴蝶牠們都具有不斷蛻變成長的特質,這和巫季鏹夫婦給人的感覺不謀而合。
第一次參加安麗創業說明會時,巫季鏹和陳美麗剛新婚燕爾,由於主講人經驗不足,生澀的演講方式並未引起巫季鏹對安麗事業的興趣,當時他服務於全亞洲最大的廣告公司,對於自己的收入頗為滿意。而婚前本是上班族的陳美麗,在做了10個月全職的家庭「煮」婦後,卻不禁自問:「難道我就這樣過一生嗎?」她知道,這是一個可以走出家庭、開創新生活的契機,她立刻抓住機會,簽下了直銷商申請書,成為安麗的一員。這個決定也讓他們夫婦從此開創出一片未曾預料的湛藍天地。
加入後,陳美麗把每次聚會的經驗和心得與巫季鏹分享,在巫季鏹的鼓勵之下,她興緻勃勃地將這份兼職做得有聲有色。三個月後,巫季鏹看到公司主管,儘管勞苦功高,卻因老闆不喜歡被迫走路,這讓他深感傳統事業沒有保障,他從此積極參與安麗,當達到翡翠獎銜時便毅然辭去高薪的工作,專職從事安麗,夫婦倆齊心努力開創未來,一年後即榮獲鑽石的獎銜。
波瀾驚起 勇往直前
然而,他們的安麗事業並非就此平順無瀾。在直銷風暴的衝擊下,他們直銷網的業績曾一落千丈,巫季鏹夫婦心中也曾掙扎過:是否要回頭經營傳統事業?要不要繼續從事安麗呢?「我們也真的去找工作了,但比較後還是覺得安麗最好,」巫季鏹說,「我們靜下心來思量,我們追求的是什麼?以前我們告訴下手安麗事業的優點和保障,他們因為相信安麗,也信任我們才成為安麗人,一旦我們放棄安麗,這一切就成了謊言,我們的人格和信用也跟著破產。何況安麗是個有歷史、有文化、根基穩固的公司,兩位創辦人的經營理念,使安麗更為可靠更值得信賴。」加上陳美麗父親的支持與鼓勵,因而在面對其他直銷公司的高價延攬時,他們固守著安麗毫不動搖。他們花了很多心力來重整直銷網,並在三年內將經過風暴摧殘後原本只剩下二條半的線,發展成12個積極活動的小組,這證明了他們的選擇是對的,他們的堅持是值得的。
一路走來巫季鏹夫婦始終以「信、行、學」的信念,積極、樂觀的迎向未來。「信,是相信公司、相信上線、信任下線;行,就是做,不要光說不練;學,要問更要學,」陳美麗認為,信念是一切的根基,透過不斷的行和學才能實踐信念,邁向成功之路。因此,他們把公司命名為「信圈」公司,就是希望他們的組織網是由信心所組成的一圈又一圈的勝利團隊。歷經直銷風暴,他們對安麗更加有信心了,他們引用了佛法「依法不依人」的精神領導團隊,「有些人沒有把安麗做好,是個人的問題,並不是安麗不好,安麗還是很好的,」陳美麗說,「我們不希望別人是因為我們個人的魅力加入安麗,而是希望他能看清楚安麗的價值,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才加入安麗。」他們夫婦認為,唯有讓下線目標明確、信念堅定,才能使組織穩紮穩打。
行事低調,穩健踏實的巫季鏹夫婦,非常認同安麗公司所推出的FAA獎金,巫季鏹說,「FAA能讓領導人重視人才的培育,這樣才能讓安麗事業走得更穩、更久,安麗要的決不只是曾經擁有,更要天長地久。」
相互信任 彼此分工
當巫季鏹把市場慢慢延伸至海外時,台灣市場的運作重心漸漸地轉移至陳美麗身上,巫季鏹則轉換角色,擔任陳美麗的最佳顧問,只提供意見,最後決定權則在陳美麗身上。陳美麗亮眼的表現則讓巫季鏹能無後顧之憂的去開拓海外市場。同樣地,在海外市場的開發上,她只提供一些建議,主要還是由巫季鏹主導海外組織的運作。因此,就算他們之間出現意見相左,也能相互尊重,達成共識。
他們夫婦在事業上看似分工清楚,卻又關連密切。陳美麗說,「一個人身兼數職時,容易亂了腳步,不如相信對方,由對方全權處理,這是因為我們對彼此非常的信任。」巫季鏹夫婦非常重視溝通,他們和下線開會前若有必要,兩人會先開會達成共識,而在不同階段,他們也會不斷自我檢討,調整彼此間的步伐。
巫季鏹說,帶領下線有如下棋,得步步為營,如果涉入太深則無法觀看全局,一不小心也會被下線拉著到處跑,反而顧此失彼。他認為他和陳美麗之間相互以「旁觀者」立場提供各自意見,能讓他們對事情的判斷更為客觀。這對既是夫妻又是事業夥伴;是良師又是益友的領導人,在互信中合作無間,攜手向前。
信念領航 冬必為春
篤信佛法的巫季鏹夫婦認為接觸安麗是一種「緣份」,這份殊勝的緣份引領他們能藉此展現自我的價值。而安麗成就了他們的創業理想,與佛法中助人發現生命價值及發展生命潛力的善念不謀而合。不過,夫婦倆一路走來,卻很堅持「宗教歸宗教、安麗歸安麗」,不會以「利」為出發點去運用兩者的資源,反而因此受到兩邊團體的認同與信任,難能可貴。
「創辦人狄維士曾經說過,安麗是自由的企業,但當我們的雙手攤開時,一樣不能打到別人。」陳美麗說,「我們的信仰清楚而明確,但我們也尊重別人的信仰。」他們把對佛法的信念充分展現在安麗事業,要求自己不只在事業上,在家庭、信仰上都要做到一百分。他們相信只要有積極、樂觀的信念,一定能得到絕對的幸福,一種不被破壞的幸福,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他們會不斷地鼓勵自已「冬必為春」,未來一定會更好的。就是這樣的信念,他們一路過關斬將,綻放出勝利的光芒。
他們並鼓勵20幾歲的新一代年輕人,要以更長遠的目光來看待安麗事業,「雖然台灣號稱傳銷人口有300萬,但許多加入其它直銷公司的人,對安麗卓越的企業文化、優良的產品及完善的制度並不了解,我們相信,安麗的市場還很大,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安麗,喜歡安麗,」巫季鏹建議年輕人除了適時的玩樂外,不要虛擲過多的青春,而應投資一些時間認識、經營安麗,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放眼世界 守護「美麗」天地
愈是成功的人愈懂得謙卑與感恩。儘管巫季鏹夫婦再次締造佳績,但他們卻表現地很謙遜,「感謝安麗公司及全體員工的付出,安麗公司與我們的夥伴關係,有如親戚般,讓我們非常放心、非常有安全感,也激發了我們的潛力。」巫季鏹夫婦並感謝其他領導人的激勵,如陳老師與嵇老師。除此透過安麗的網路,他們網羅了各個層面的人才,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學習,這也是他們在安麗的豐碩收穫。
此外,安麗的海外旅遊也使巫季鏹夫婦見多識廣,能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他們參加過71次的海外旅遊,走過26個國家,最後還是認為台灣是個寶島,是個美麗的地方,值得大家在此深耕播種。「雖然目前台灣人的痛苦指數偏高,但我們相信這只是過程,這個過程也許痛苦,但一定會過去,未來台灣一定會更好,」巫季鏹語重心長地表示,希望大家對台灣要有信心,能夠更加疼惜台灣。最近,巫季鏹夫婦邀請上海大學美術系主任、原籍台灣的大陸名畫家廖炯模與夫人夏善慧來台舉辦畫展,就是希望透過藝術、文化的交流,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美,為兩岸和平盡一份心力。
我們看到了巫季鏹、陳美麗在浩瀚的蒼穹下築起了安麗世界,也感受到他們疼惜、愛護台灣的急切心情。我們相信,這對迎風而立、勇氣十足的夫婦,將以無比的毅力,持續努力,並且守護台灣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此,祝福他們像老鷹般愈飛愈高,締造出事業的另一個巔峰。(文/簡靜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