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會不會看完這篇文章,所有的人都要做前排了呢,原來「永遠坐前排」也是一種哲學,新的一年願大家"用感恩的心送走過去,用誠摯的愛迎接未來",面對每一天都是樂觀有朝氣,就像我的旭珍老師常告訴我,面對不是抱怨而是處理,我也相信佛教迴向的說法,每向一個人抱怨,得到最多不好的晦氣一定是自己,改變讓自己的人生更不同,祝順利,有空可以到以下我的連結參觀分享空間的網站,這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園地,可以進去留言讓我知道大家來過囉!

應邀到許多公司演講時,承辦人員總會在開始時,請原先坐在後面的人往移動,人們為什麼喜歡坐在後面呢?這恐怕與民族性或個性有關。有些人只想要靜靜的聽,不想被老師點到,有的人不喜歡出風頭、不喜歡說話,就把自覺危險的事留給最後來的人。這裡沒有對錯,但卻可以看出一個人在未來發展的差異性,因此我們的演講內容,有許多時候都會從每一個人所選擇的「位置」談起,這其中有一個十分貼切的故事:
上個世紀的30年代,英國的一個小城鎮,有一個叫做瑪格麗特的小女孩,從小就在保守的民風接受非常嚴格的家庭教育,她的父親不時的告訴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讓自己成為最頂尖的人,不能落後於人,即便是坐公共汽車,也要永遠坐在前面。」這位望女成鳳的父親從來都不允許女兒說「我做不到」或「太難了」的推托之辭。
瑪格麗特在這種教育下,培養了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往後的學習與生活、工作中,她總是抱著勇往直前的必勝信念,並盡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她追求完美,以自己的行動實踐父親「永遠坐前排」的教導。
瑪格麗特在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生要在五年內修完拉丁文課程,瑪格麗特用過人的拼勁在一年內修畢,她不僅學業成績優異,在體育、音樂及各項活動上同樣表現傑出,當時的校長便評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都讓人感到出色完美。」
這種積極任事、追求卓越的行事作風,在44年後,讓英國甚至歐洲政壇出現了一顆耀眼的巨星,她就是保守黨領袖,並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11年,被世人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 柴契爾夫人。
「永遠坐前排」的教育在新的世紀裡有了不同的標準,遊覽車坐前排是危險的,驕車的前座也不能讓孩子乘坐,但是主動積極的任事態度仍是在職場上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然而,在坐前排的時候,我們同樣要顧及人際關係的和諧,要顧及倫理與正義,若是為了一個位置而大打出手,弄得兩敗俱傷,那絕非一位成功者所該為之事,所以我們強調要「爭先」而非「搶先」。
爭先是一種求好、追求卓越的心態,不是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搶先。職場上是公平競爭的,誰能勝出,除了實力更要努力。聽演講時請記得坐在前排,這是一種習慣上的改變,更可是自我訓練的一種方式,它所改變的不只是距離,而是對自己未來的期許、對學習重要性的認同,也許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就會從這點來挑選他未來的接班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