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在思考事情的時候,就會想到哲學家選擇娶妻的故事,旭珍老師常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平均會遇到三次重大轉變命運的機會,可是每次停留的時間只有7秒鐘」重點是否能夠把握住機會,很多時候我們傻傻的分不清楚機會和誘惑,機會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但在某時某地出現在某個人的面前,卻是偶然的,這時就需要我們當機立斷,及時抓住。抓住了機會,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最初機會出現時可能很不起眼,但抓住了,有了一個好的開端,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就可能有大的成功。機會有時就相當於一種“誘惑”,卻有可能讓我們偏離目標,誘惑會牽著自己的鼻子跑。如何判別機會和誘惑,就要有好的眼光和眼界,趁早去做,讓機會帶來的夢想成真,感恩!
「值得去做的事,永遠都不會太早或太遲。成為你所期望的自己,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如果你發現生活並不如你所期望,我希望你能夠擁有勇氣,重新出發。」--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不猶豫與不後悔】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氣質,不知迷死多少女人。

某天,一個女子來敲他的門,她說:「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我,你將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

哲學家雖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說:「讓我考慮考慮。」

事後,哲學家用他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壞所在,分別條列下來,才發現,好壞均等,真不知該如何抉擇呢?

於是,他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無論他又找出了什麼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選擇的困難。

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人若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驗過的那一個。

不結婚的處境我是清楚的,但結婚會是個怎樣的情況,我還不知道,對!我該答應那個女人的央求。

哲學家來到女人的家中,問女人的父親說:「你的女兒呢?請你告訴她,我考慮清楚了,我決定娶她為妻。」

女人的父親冷漠地回答:「你來晚了十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

哲學家聽了,整個人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向來自以為傲的哲學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

爾後二年,哲學家抑鬱成疾,臨死前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對人生的註解,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是「不後悔」。

也許你曾經買了一件很喜歡的衣服卻捨不得穿,鄭重的供奉在衣櫃裡,許久之後,當你再看見它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過時了。

所以,你就這樣跟它錯過了,也許你也曾經買了一塊漂亮的蛋糕卻捨不得吃,鄭重的把它供奉在冰箱裡,許久之後,當你再看見的時候,它已經過期了,所以,你也這樣與它錯過了。

沒有在最喜歡的時候穿上的衣服,沒有在最可口的時候品嚐的蛋糕,就像沒有在最想做的時候去做的事情,都是遺憾。

生命也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該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願鄭重的供奉在心裡,卻未曾去實行,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與它錯過,一如那件過時的衣服,一如那塊過期的蛋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