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分錢硬幣和三萬元花瓶有一天,媽媽正在廚房裡做飯,忽然聽到從客廳里傳來4歲兒子非常恐慌的聲音:“媽媽!媽媽快來呀!”好一聽,不知道出了什麼事,趕快跑到了客廳。這才發現原來兒子的手卡在一個花瓶中出不來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
她想幫兒子將手從花瓶中拉出來,可試來試去就是不行。看著兒子臉上掛滿了淚水,她急壞了,於是找來一個錘子,小心翼翼地花瓶敲破了。
費了很大的勁,兒子的手終於出來了。這時她看到兒子的小手緊緊握成了一個拳頭,怎麼也不鬆開。她嚇壞了,想難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變了形?
等她將兒子的拳頭小心地扳開了,這才徹底鬆了口氣:孩子的手沒事,他的小手心裡緊緊握著的,是一枚5分錢的硬幣。
這讓她哭笑不得,因為剛剛被她敲碎的,是一個價值3萬元的古董花瓶。
原來,淘氣的兒子不小心將幾枚硬幣扔進了花瓶,他想把硬幣取出來,可由於緊緊握住硬幣的拳頭大過了瓶口,於是就怎麼也出不來了。
她不由問兒子:“你怎麼不鬆開手,放下硬幣呢?那樣你的手就可以出來了,媽媽也就不必打爛這個花瓶啊!”
可兒子的回答卻是:“媽媽,花瓶那麼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為了一枚5分錢的硬幣,砸爛了一個價值3萬元錢的花瓶,這個故事聽上去未必太可笑了。但笑過之後,大家卻一致認為:雖然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4歲的孩子身上,
但其它這種現像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職場中的人,正是由於將手中的東西抓得太緊,最後導致了因小失大,甚至導致了悲劇的產生。當然,他們手中緊抓的“硬幣”,並不是5分錢,而是其他很多在他們看來十分重要的東西,如“成就、權力、利益、面子、學識……
他們之所以緊抓這些“硬幣”不願鬆手,有兩大原因:
第一,已經擁有了,就認為是自己的東西,就要死死抓住。
第二,生怕鬆開手,這些東西就再也沒有了,所以恐懼。
我們覺得孩子緊抓5分錢不放,最後導致3萬元的花瓶被打碎很好笑,也覺得很惋惜,但我們是否也想過:此時此刻,自己是否也抓著一枚或者幾枚硬幣捨不得丟棄,結果喪失了更大的機會與發展,甚至可能造成不應該的悲劇呢?


心中的冰點
一家鐵路公司有一位調車人員尼克他工作相當認真,做事也很負責盡職。
不過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他對人生很悲觀,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這世界」
有天鐵路公司的職員都趕著去給老闆過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的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關在一個待修的冰櫃車裡。
尼克在冰櫃拚命敲打著喊著,但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沒有人聽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紅腫,喉嚨叫得沙啞,也沒人理睬。
最後只得頹然的坐在地上喘息,他愈想愈害怕,心想:「冰櫃的溫度只有華氏零度,如果再不出去,一定會被凍死。」
他只好用發抖的手,找了筆紙來,寫下遺書。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職員陸續來上班,他們打開冰櫃,赫然發現尼克倒地上,他們將尼克送去急救,已沒有生命跡象,但是大家都很驚訝,因為冰櫃的冷凍開關並沒有啟動,這巨大的冰櫃也有足夠的氧氣。更令人納悶的是,櫃本的溫度一直是華氏六十一度,但尼克竟然給「凍」死了!......
尼克並非死於冰櫃的溫度,他是死於心中的冰點,他已給自己判了死刑,又怎麼能夠活得下去呢?
信心是一種心境,有信心的人不在轉瞬間消沈沮喪,試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事時,是否也常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以致於錯失了許多嘗試突破自己的機會呢?
影響你的意志的,不是外在環境,而是你的心被自己給打敗,再多的後援都徒勞無功。


你今天的選擇是什麼?
我愈來愈深信不疑的是,我們幸福與否,主要取決於面對生命中許多事件的方式,而非事件本身。德國語言學家洪保德(WilhelmHumboldt)
還記得「超人」這部電影嗎?坦白說我只零零星星地看過一些片段。另外,就是透過媒體,知道「超人」的男主角克里斯多夫.李維(ChristopherReeves),從馬上摔落脖子斷裂,終身殘障的新聞。
我曾在CNN的Call-in節目中,看到主持人賴利.金(LarryKing)訪問李維的遺孀。她身著紅套裝,留著長捲髮,充滿活力,臉上的笑容讓人難以想像她剛喪偶不久,有的是他做復健的過程;也有他們夫婦倆一起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的鏡頭,包括奧斯卡頒獎典禮。
聽眾不斷打電話進去,李維太太也滿面笑容地回答或感謝。後來,一位男士打進來。他是一個殘障者,數年前在車禍中扭斷了脖子,曾經失去生存的意志,有一次差點自殺。但李維不屈不撓的表現、對生命的熱愛,鼓舞了他,他決定不但要繼續活下去,還要幫忙他人。他接著告訴李維太太,他已經報名參加基金會活動,要是有什麼他可以做的,請她打電話給他。
李維太太的表情由難過轉為莊嚴,然後是感動。她說,很高興李維一個人的遭遇能影響這麼多人。節目結束前,賴利.金還問她,想不想交男朋友、再結婚。他用感嘆的語氣說,「妳還這麼年輕,這麼美,一定有追求的男士。」她也開玩笑地問主持人,「你是不是其中的一人?」節目就在這樣喜悅的節奏中結束了。
我關上電視,告訴太太我要一個人到外面走走。我想到了很多事。我們每一個人一生都會遭遇很多不如意的事,從生病、沒能進好學校、股票賠錢,到更嚴重的事,如心愛的人離我們而去、受我們幫助過的人不感恩,甚至背叛。還有,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不按規矩開車的人、買咖啡不排隊的人、上完廁所不沖水的人。
關鍵點是我們對這些事情的反應,或說是我們選擇的態度。
「人最大的自由,是他在任何遭遇中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奧地利的心理學家弗蘭克爾(ViktorFrankl)這麼說過。他曾經被關在四個不同的集中營,他的父母和家人也都死在集中營。但是,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用什麼態度來回應每天的遭遇,或煩惱的事,甚至危機。
我們可以選擇希望,或失望。我們可以選擇包容,或憤怒。我們可以選擇善意,或恨毒。
我們可以選擇放敵人一馬,或追究到底。我們可以選擇原諒,或懷恨在心。
如果你的薪水是別人給你的,你就是可以被取代的
理財專家給薪水族的忠告(如果你需要拿錢回家養家,那麼一定要遵守。如果有人養你,則另當別論)


**如果你的薪水是別人給你的,你就是可以被取代的**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離職前多拉了幾個人走,以為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經我觀察的結果做了結論:完全沒有影響,缺人找人,頂多資深員工辛苦點,對公司來說,「所有員工在職時都很重要,離職後都不重要」,沒有一個員工是非留不可的,這似乎就是職場常態。
近20年以來,我長時間在美台兩地以理財專家的立埸談理財,幫助客戶及社會大眾做好理財。我常強調做好理財的目的是錢盡其用,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一個相關的重要原則就是凡事講究划算。
我覺得以這樣的現實觀點來看工作,和我倡議的『回到蠻荒』觀點倒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做徒勞無功的事,或沒有成果的事。蠻荒的動物都能秉持這樣的原則工作。所以依現實的原則看工作,現代人工作的目的應該只是為了能賺錢,除此以外無他。
以下是探討這類觀點的專家所提供的一些工作原則,不妨做為參考:
原則1:工作真的只是一份工作
不要期待工作與生活能兼顧,事實上也沒幾個人能將工作與生活成功的整合起來,工作並不是生活,我們工作是為了要過生活,或保有自己所喜歡的生活。想想看,你一天或一個禮拜能有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處,或和親朋好友去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就可以知道要兼顧工作與生活是不可能的。
工作只是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
想起詹老師說過的,錢只是一個工具,讓您換得食物、衣服、車子、房子、休閒育樂…換得「成就」…而「成就感」必須從個人所做的學習與事物中得到價值和肯定..
原則2:不要害怕換工作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可能賺更多錢,或做起來更愉快、更有滿足感,何妨就換工作?而且,以這樣的原則換工作,收入當然會越換越多,跳槽可能也會變得稀鬆平常。只要每次工作時都全力以赴,有稱職的表現,對雇主和業界都能交代,應該隨時可以找到下一個工作機會。但站在生涯規劃的觀點,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份工作,而是下下一份工作在哪裡。尤其如果已經三十歲以上,更應該將目標放在提早規劃四十歲以後的人生,就會知道自己該做好什麼準備。
原則3: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很多公司都聲稱他們有優渥的福利制度,包括退休金計劃。可是不斷有事實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在屆滿退休之前就失去工作了。所以爭取眼前的福利可能更實際,比較值得期待,例如包括健康醫療保障在內的團體保險、托嬰照顧、親職休假、績效獎金的分發,增加加班費或年終獎金等等。
更值得思考的是---這份工作你能做多少,或是說---老闆會讓你做多久?然後呢?
原則4:謀生本事不厭其多
新世紀的工作與收入可能會變得不穩定,產業的興衰或輪替也會變得快速無比,在同一家企業內辛苦一輩子可能會以失業收場。所以橫向拓展各方面的技能,會比縱向的在企業的組織內向上攀爬追求位高權重還要實際。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一些聰明的技巧,對授予好聽的高階職位並不吝惜,可以讓你擁有耀眼的頭銜,但對薪資增加並沒有多大幫助。與其追求這種虛名,不如讓自己能具備十八般武藝可以多方面賺錢,隨時跳槽。充實自己的技能讓自己無可替代,或者在風險控管下,掌握機會自己創業,才是M型社會生存王道!
原則5:做好份內工作就回家去
再提醒你,工作只是工作,公司少了你一個人的工作,照樣可以運轉下去。踏實的學習你的工作所該具備的技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但不要奢望你可以憑一己之力多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或產能。不要因此耗掉你大量的私人時間,讓自己從盲目工作中抽離出來。記住,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然後回家去。說真的,在老闆的眼中,你真的沒有那麼重要!面對現實吧!
原則6:遠離辦公室政治
你工作的目的是為賺取合理的收入,而不是追求虛名與權位,所以不用在心思在辦公室政治上。當紅炸子雞可能因改朝換代而去職走路,被冰凍的失志衰老也可能鹹魚翻身。與其耗費時間介入這些無意義的辦公室鬥爭,不如多花時間在自己的家庭。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規劃準備才是最重要的。


富蘭克林的工作習慣 【講義雜誌B】第283期
富蘭克林一生非常勤勉努力地工作,他的工作顯得非常合理而有序,這主要得益於他善用大事表的工作習慣。富蘭克林曾自豪地對一個朋友說:「只要有大事表,大小事都能搞定。為什麼大事表這麼管用?其實,大事表的概念,就是讓你把所有應做的事完整地寫下來。它不只是寫今日或明日的待辦事項,而是列出每一件你需要去辦的事情,包括今天、明天,還有長遠的未來。
「所以,大事表寫得愈詳細,你就愈能掌握情況。有了大事表,你就不用再在桌上堆一堆文件了,你只要把這張表從頭到尾看一遍,就馬上知道自己該辦什麼、該向誰報告、該何時完成等,這中間如何安排,由你全權掌控。再加上辦公桌也已整齊乾淨,你就永遠不用在亂成一團的環境中做事了。」
富蘭克林給人們留下了他寫大事的要領,主要包括以下十三大要點:
一、用大張的紙。用大一點的紙來寫大事表,不要寫在信封背面或便條紙上。
二、保持整潔。大事表是很重要的文件,不要拿它當計算紙,或在上面亂畫。
三、把大事表放在桌上,方便隨時補記或刪除事項。
四、不要隔行書寫。一張紙通常可寫二十五到三十行左右,如果要新加內容,每行都要用到,不要空行。
五、不要用鉛筆,否則字跡容易模糊。
六、不要拘泥於先後順序。每天早上把大事表從頭到尾看一遍,找最重要的事來做。這樣完成的都會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成果豐碩,比浪費時間重寫一張表好多了。
七、不時看一看大事表,以完成重要工作為目標。
八、刪除完成的事。每完成一件工作,就把它在表上劃去。這比打勾還要有成就感。
九、完成任務後,找出下一件待辦的重要工作。不要花時間考慮,立刻動手做。
十、隨時補充新事項。要是一天之中,接到電話、收了信和電子郵件後,有新的事冒出來,別因此就放下手邊所有的事。只把新的工作加進大事表中,先把手上的事做完再說。
十一、另起一頁。大事表第一頁寫完了,就另起一頁繼續寫,不要擠在空白的地方。
十二、重新整理。完成了大事表第一頁上約半數的工作,就是重寫、合併事項的時候了,否則又會有一疊的大事表。方法很簡單,只要先把大事表的第一頁逐項看過,把待辦事項重寫在最新的那一頁上。寫完後,與第一頁對照一下,看看有無遺漏,然後第一頁就可以丟了,要不也可以把它歸入一個「舊大事表」的檔案中。
十三、為明日計畫。下班回家前,記得再看一遍大事表,想想隔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然後為自己排定時間,寫在行事曆上,便於隔天一早就動工。這也是非常好的省時祕訣。
富蘭克林強調,不要先做大事表上的每件瑣事,然後再對付困難的部分。要領是:趁自己精力十足的時候,挑最重要的事做,也就是最花時間、最耗腦力、最耗精神的工作。這樣工作品質不但高,又能準時完成,成果也令人滿意,而且花的工夫、承受的壓力也相對減輕。
「很多人都怕大事表變得很長,因為他們認為一天之內就要把表上所有的事都辦好,要是辦不到,他們就垂頭喪氣,」富蘭克林說,「我自有另一套做法──我會把我該做的事全都列出來,這樣才不會忘記。通常我每天都會有一百到一百五十件左右的事(或電話)待辦。」
他又說,「你可別以為我一天之內就把這一百多件事全辦完了,我沒有。我的目的是每天都要把重要的事做完。因此有時我一天大概只從大事表上劃掉一件事,但是那件事是至關緊要、非完成不可的事。從這個角度看,我那天的產量還非常好哩。」富蘭克林和大事表相伴終生,由此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獲益豐碩。富蘭克林認為:養成把每項必辦的事記在大事表上的習慣,不但事半功倍,工作質量高,最重要的是,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亮麗。


陳婉芬老師金玉良言800句──安麗篇(2)
安麗最重要的是放下自己。
安麗最大的力量是同化的力量,環境的力量,團隊的力量。
你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事業,不需要投資,只需要投資愛心、耐心,你就可以幫助別人成功;自己也可以成功,成功以後,可以得到被人尊重,被人需要,被人愛戴。你只要透過每天平淡無奇的事情:刷牙,洗臉,你就可以創造奇蹟,創造奇機,這就是——安麗。
做安麗三階段:(1)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只問耕耘不問收穫;(3)樂在其中。
安麗要做到三點:(1)笑容多一點;(2)嘴巴甜一點;(3)腰要彎一點。
做安麗三大補藥:積極、樂觀、上進。
做安麗三大毒藥:消極、悲觀、喪志。
做安麗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動力比能力更重要;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做安麗:願要大、氣要柔、心要細、志要堅。
安麗是帶動的事業,不是推動的事業。
安麗事業就是老師話一遍去做100遍。
做安麗要相敬如賓,不要相敬如兵。
安麗不是向外求,而是要向內求。
做安麗要不斷提升心境。
做安麗要先付出後傑出,先學習後收穫,先做人後做事,先助人後助己。
安麗不是一夜致富,而是一夕頓悟。
人生多少曲中求,安麗可以讓我們直中取。
安麗事業是讓人們種植觀念的事業。
做安麗的三個重點:(1)有一個吃苦的經驗;(2)有一個最愛的人(為他而努力);(3)有自己的理想抱負。
做安麗要注意挖掘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複製人才。
安麗事業是給人快樂、給人智慧、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安麗事業是從真誠友誼開始。
安麗三大法寶:銷售、配合與帶動。
安麗成功不是轟轟烈烈,而是點點滴滴。
安麗做不起來的兩大原因:老師的話沒聽懂和不去做。
安麗事業要對領導人100%的信任。(1)上等信任:信賴不依賴;(2)中等信任:信賴又依賴;(3)下等依賴:依賴不信賴。
安麗事業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安麗事業講差了有經驗,講活了有功勞。
安麗事業辛苦一陣子,享福一輩子。
安麗事業五大禁忌:(1)不能有金錢的往來;(2)不能有感情上的糾葛;(3)消極的言論到此為止;(4)不能干擾旁部門;(5)有好的點子要先問過領導人。
做安麗成功快的人,是真正能歸零的人。
做安麗要經營三關:1自己要不要成功;2能不能學到位3關鍵是不斷去做。
做安麗不講能力,就講動力,講學習力,講堅持力。
做安麗要爭氣不生氣,鬥志不鬥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