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島的100隻猴子 一顆善念種籽 就可創造整片森林 但有15%長不出來
全世界科學界吵了幾十年的老故事:「幸島的100隻猴子」。 話說,在日本宮崎縣有座非常迷你的島嶼:幸島(Koshima)。幸島上啥都沒有,只有一條快要乾枯、要死不活的小溪與一群日本猿猴。
約當60年前,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跑去幸島上觀察這群猴子的一舉一動,因為怕這群死猴子挨餓,所以研究人員還留了一些蕃薯給猴子吃。
後來幸島上的猴子們發現蕃薯可以吃,但是蕃薯上頭的泥巴實在很討厭,所以猴子們在吃蕃薯之前就會用手來拍落蕃薯上頭的泥巴。不過某一天,有一隻芳齡一歲半的聰明小猴子突然發現用清澈的溪水也可以洗淨蕃薯上的泥巴。於是乎,幸島上其他猴子也很快學會這一招,於是幸島上的85%猴子從此就改用溪水來洗淨蕃薯,但是僅佔15%的老猴子卻始終不願意學習這招。
後來幸島唯一的小溪乾枯了,於是又有一隻聰明的小猴子發現用海水來洗蕃薯,滋味似乎也不錯!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幸島上85%猴子又全部學會這招!接下來就是這個故事的重點了!大家要專心聽好!當幸島上出現第100隻「用水洗蕃薯」的猴子時,居然在幸島200公里之外的大分縣猴子也莫名其妙地學會這招。您要知道大分縣的猴子跟幸島的猴子根本沒機會見著面、牠們也不可能寫信、發噗浪、傳真或是MSN,但是這兩群毫不相干的猴子居然在同一時間學會了「用水洗蕃薯」!
為甚麼一隻小猴子用水洗蕃薯的「個別行為」最後會穿越時空,傳播到遙遠的地方之外、成為一種「集體行為」呢?日本經營顧問之神:船井幸雄於是就對大家開示了起來。
船井幸雄說:「只要是對的信念,這種無形的力量就可以匯聚成為一個很大的正向能量!只要團隊中有任何一個人願意率先行動,他就可以在人群中產生示範作用,在無形中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藩籬、去影響絕大部分的人,就像幸島上那群猴子一樣!」。
當然船井幸雄並不是宗教家,他可是日本經營顧問之神呢!他絕對不能講一些沒有數據佐證的形而上言論,為此船井幸雄也特別提出一個非常精準的「7-11」數據(此非指那個便利商店ㄛ):「任何新觀念推廣,起初只要有7%~11%的人願意接受與認同,等到臨界點來臨時,就會出現驚人進展與質變!」。
「幸島的一百隻猴子」這個故事明明白白地揭示一個重要觀念:「整體文化的變遷往往始於個體行為的變化!」,這個觀念就是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小看自己,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個屁、是坨屎、而喪氣地放棄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所有潛能!或許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是請務必相信心的力量可是無遠弗屆!一顆善念的種籽就可以創造出一整片森林,任何人都千萬不能小看自己!大家忽略掉這故事還有另外一個超級大重點:幸島上依舊有15%的猴子自始至終、不願意學習「用水洗蕃薯」這招!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非常哀怨地發現這僅佔15%、「堅持抗拒改革」的死猴子居然全部是公的,而且年齡全部都超過12歲。如果我們用人類年齡來換算的話,這群猴子就是相當於人類的45歲。更糟糕的是:這群死猴子居然清一色都是猴子裡頭有權有勢的領導階層。
如果這群15%的死猴子可以套用於人類的話,那麼就代表45歲以上的高階男性主管 普遍拒絕進步、拒絕嘗試新鮮事物、也不願意接受新觀念。唉這真是一個讓人心 有戚戚焉的結論啊!
幸好這群死猴子的例子無法完全類比到人類,也讓我鬆了八口氣,總之,「幸島的 一百隻猴子」還是非常勵志,勉勵我們大家要相信心的力量,做好自己的本份,進 一步把我們的心量帶給他人、影響全世界,最重要的是:千萬別當那15%、抗拒一 切改變的老猴子啊!



把愛送出去-希望世界更好 就要先對人好

擠上傍晚時分的公車,滿滿的都是急著回家的乘客。我已經被擠得站在司機先生的旁邊,動彈不得。這時上來一位孕婦,頂著肚子,巴著柱子,在車子的晃動之間,更顯得肚子大得驚人。
看她搖晃著,我實在很擔心她的安全,因此,我努力越過人群,詢問坐在椅子上的一位高中生,能不能讓位子給這位孕婦坐。可愛的高中生馬上站起來,等孕婦坐下了,我也覺得安心。
當我把這件事告訴朋友,他問我難道不擔心對方不願意讓座嗎?我說有什麼好擔心的,我可以接受那位高中生可能上了一天課,已經很累了,不想讓位。可是,有座位的又不只是他一個人,我可以問第二位、問第三位……。 願意這樣做,是因為我相信人心是善良的,只是需要被引導與啟發。
愛心需要鼓勵和引導
有不少的人批評我們的社會自私自利,人心不古。我卻認為只是多數的人比較害羞,不知如何去表達善意,甚至於,還有一些些的擔心,擔心什麼呢?擔心對方會拒絕自己的善意。好幾次,我都看見有人讓座,可是被讓的人不肯坐下,結果,兩個人很尷尬的站在一張空座位旁。然後,整個公車也瀰漫著尷尬的氣氛。 我們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是富而好禮。希望自己的週遭,充滿了良善。可是,卻很容易將自己的想法,停留在「觀察別人在做什麼」,忘了「自己在做什麼」!
住宅大樓的出入口常常被機車、腳踏車亂停,開管理委員會時,委員們指陳這些人沒公德心,因此主委決定每天定時清理走道。有一天剛檢查、清完,一位委員騎著腳踏車進來,順手就把車子擺在走道上,主委請他把車子擺到外頭的停車格,這位委員說:「我上樓拿個東西,馬上下樓,腳踏車不會佔什麼位置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沒什麼了不得。但就像渾沌理論的「蝴蝶效應」,一隻蝴蝶揮動翅膀,可能催化一個龍捲風的形成。
最近看到一位日本歌手新歌「大理石色的日子」的MV,所謂大理石色,是有點灰色,因此是形容抑鬱不開心的日子。MV當中,有一個送牛奶的男生,沿路把牛奶送給不同的人:孤單的流浪漢、考試失敗的學生、無助的小情侶……。
當我們孤單、不知所措時,何嘗不希望有人遞給我們一瓶溫牛奶,讓我們已經逐漸冷去的心,慢慢恢復溫度,又有無限能量去面對問題?所以,當我們自己可以的時候,我們曾送牛奶給別人過嗎?
行有餘力才能幫助別人
想對別人好,有一些心理建設必須先存在。否則,就像最近的一則新聞,一位手受傷的老婦人,為了幫一位腳傷的婦人推輪椅,結果因為手傷無法控制輪椅,反將老婦人推下山谷。原本希望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反而是越幫越忙! 首先,「要對別人好之前,自己一定要OK!」
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飛機上的逃生影片,都會教導乘客,萬一要使用氧氣面罩時,一定要自己先戴好,再幫自己的小孩戴上!這就是要照顧別人之前,要先把自己照顧好! 其次,要「懂得享受為善的快樂!」 許多人在做好事時,往往會期待自己也有好事發生,這就是典型的善有善報的想法!基本上,這個想法有點不合理,因為,你無法控制好事是不是會發生。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在現實生活裡,很容易有熱臉貼別人冷屁股的感覺,老覺得自己不斷的付出,別人都不領情。久而久之,付出的熱情被澆熄,也不再為善了。這不是很可惜嗎?其實,當你能夠享受付出的快樂時,你已經得到最大的福報。
付出不必期望有所回報
從女兒開始上學,每到她生日的時候,我會幫她準備一些糖果,以便她分送給其他小朋友吃。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我在幫她做公關,其實,我正在訓練她學習享受「分享」的喜悅。
每次我都會提醒女兒,當她在請小朋友吃糖果的時候,心裡千萬不要存有「下次他也要請我」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只能控制從自己口袋拿出去的,不能控制別人從他的口袋拿出來的。當對自己無法掌控的事產生期望時,就是把自己快樂的權利交在別人手裡,這不是很冤枉嗎? 再來,就是「接受對方的不領情」。
我們很容易有一個錯誤的邏輯,就是當自己關心別人時,對方應該要感激的痛哭流涕。如果沒有,就冒出「好心被雷親」的句子來責怪對方!
有句西諺:「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也就是:適合一個人的,不一定適合另一個人。敝帚自珍,就不需要別人也認為很好。因此,不接受自己的善意,原本也就是一件正常且平常的事。
社會心理學的「社會交換理論」曾指出,所有的東西,都會越給越少,只有「愛」是越給出去,自己擁有的更多。這世界是不是充滿希望,絕對不在於別人做了什麼,而是自己做了什麼。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讓每個小小的自己都留下美麗的痕跡,世界還會醜陋嗎?

只要你認為你可能 ~吳淡如~

只要你認為你可能,沒什麼不能。「雖然有時,會有很多聲音,認為你不能。
最近,我有一次「奇妙」的經驗,某一次演講會之後,有一位講話聲音一直髮抖的男子跑來對我說:「我……我有問題要請……請教……你……」
他接著問:「你……怎麼可能……念……念……法律……之後……又考上……中文研究所……」
我偏過頭注視他的眼睛,心想,你的問題在哪裡?
「你怎麼……可能……十年來……每天平均寫三千字……據……據我調查……你出書率是……是作家之冠……而且……而且你還要……主持節目……你還要……演講……怎……怎麼可能?」
(出書居作家之冠,有嗎?因為我不是在跟大家比「多」的,所以我沒注意別人的速率,又不是參加大胃王比賽,多的得冠軍!)我的眼神一定很困惑,這個人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呢?
「你……上電視時……還說,你讀書……時就開始……談戀愛……那樣……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還……還考上第一……志願?」
我變得更加好奇,嘿,你還要多久才要說出你真正的問題。我等著,但旁邊的工作人員大概有點不耐煩了,問他:「先生,你有什麼問題?」
他似乎愣住了,嘴裡重複著: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我努力幫他尋找「可能」性的問題,於是我把一個「虛擬實境」的解答告訴他:「我的每一本書每一個字都是我自己寫的,這是事實,沒什麼不可能。」
「為什麼你可以……」他鍥而不捨的問同一句話。由於他耽擱了其他人的時間,有人發出嘖嘖不耐的聲音,他只好離開了,不過,仍然留給我一瞥懷疑的眼光。
後來我想了想,明白了他的問題根源:他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這些事,於是也認為我不可能。我該回答他的是:我可能。因為我從沒想過,我不可能。
我不認為我做了什麼不可能的豐功偉績,我的可能很「個人」,不像華盛頓、林肯、甘地、孫中山和翁山蘇姬,他們是人類的英雄,知其不可而為之(不,他們根本不知其不可才力之),背負著同時代幾千萬、幾萬萬人交相詠頌的「不可能」。
做自己的英雄,所需的勇氣比起這些人來說,是芝麻綠豆比大象。
但做一個芝麻綠豆的人也不容易,如果你處處扼殺自己的可能,你一定會過得很辛苦,而一無所獲。
念大學的時候,本地很流行一句批評所謂「知識分子」的話,叫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我認為這句話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還是恭維,其實,大多數人是「妄想的巨人,行動的癱瘓者」。想了一大堆,卻只是胡思亂想,行動時則擠命告訴自己「不可能」。
我們的腦袋常分裂出看不見的敵人,來阻擋我們自己。我們才是自己最可怕的敵人,不是別人。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別人對你說「不可能」或「你做這行沒飯吃」,常只是他們認為,他們不可能,他們做這行沒飯吃,不代表你不可能。他們不可能,關你家什麼事?
披頭四主唱約翰藍依的成名過程中,有個有趣的小故事。有天他和幾個朋友在家中彈彈唱唱時,他那愛管閒事的姑媽跑來,不客氣地丟下一句話:「彈吉他是不能當飯吃的。」
這句堂堂正正的教訓不多久就收到反效果,沒兩年披頭四唱片風靡全球,衣錦還鄉。
我猜約翰藍依是很有幽默感和報復心的,他還帶來禮物給她,一大塊黃澄澄的金牌啊。
上頭刻著:彈吉他是不能當飯吃的。
每一次打破別人對我說的不可能(當然我先須相信我能),都是我成長的勳章。
個人的方向盤操之在己,為什麼不能?走在自己要走的路上,其實一點都不苦,最苦的是走在你不要走的路上,還得在眾人推擠簇擁下到達你不要去的地方。
對那些發誓登上喜馬拉雅最高峰的人來說,沿途冰天雪地,哪裡會讓他們覺得苦,在他們眼中,處處都是天地晶瑩,難得美景。
你一定會聽到很多質疑,如我一樣……有一只烏鴉,嘴裡銜了一塊肉,碰到一只狐狸。
狐狸對它說,烏鴉啊,看你的羽毛黑黑亮亮的,你的歌喉必然也不差;今天天氣真好,你為什麼不唱歌呢?烏鴉難得聽到有人對它歌喉的稱讚,於是一張開嘴,肉掉了下來,狐狸一馬當先搶走了。
又有一只餓狼,在原野中遇見一條狗。狗說,你應該和我回家,我的主人不曾使我挨餓,美味的食物、香嘖嘖的澡從沒缺過。狼有點心動。可是在這時,它看見狗脖子有傷痕。狗說,沒什麼,早上我的主人牽我散步時,把我拉傷了。狼說,哈,我還是過我那餐風露宿的日子好了。
多年來我一直聽到許多似是而非的論調。比如,為什麼為什麼你不寫新詩、或偵探、武俠、戰爭小說?為什麼你學法律不當主持正義的律師而當(無用的)小說作者呢?為什麼你不講(有用的)勵志人生成功學而專注(無用的)的兩性愛情呢?為什麼你寫這些(五四三的)東西而自足,不去從政為婦女策劃?感謝每一個期待我成為千手觀音的人,我的回答只有上面兩個寓言。每一個在人生路上企圖做自己的人,必定遭遇由狐狸和狗發出的質疑。不是,每個會打高爾夫球的人都該去選總統,不是嗎?
先問自己,你嘴裡銜了什麼?還有你喜不喜歡被主人牽著走?如果你們真那麼功利,那麼看得起自己比別人看得起會更「有用」些。
我一直有這樣的自信:研究人類談情說愛的行為及待人接物中奧妙的人性學,跟某些人喜歡研究某種動植物的動機一樣,因為關心,因為想了解,就像梭羅喜歡觀察種子與森林,勞倫茲喜歡觀察雁鵝求偶行為一樣,並沒有比較不高級,我想也比絕大多數的從政看來得超然二優雅高尚。
舒曼曾說,只有小提琴,組織不了一整個管弦樂團。這個世界因個人所愛不同,燦爛美麗。
我知道我愛,所以可能。在自己的路上選其所愛,愛其所選,選錯了跌傷了再爬起來,就是成長。
成長是唯一的希望。別人可能打擊你,反正死狗是沒人踢的,難以應付的是自己打擊自己。
人很奇妙。當事情多能「操之在我」時,偏偏打擊自己,事情明明「操之在他」時,又不服氣,又怨天尤己,比如愛情。愛是X+Y所產生的變數。我們偏要主宰,偏以為自己的意志就是命運的注定,偏要連別人手中的方向盤也要牢牢握住,儘管你根本不知道,這有兩個方向盤的車要開去哪裡。
不信自己能操控自己的未來,竟如此渴求自己能操控愛情,真是人性的吊詭。
一個阻礙成長的感情不是真愛,只是控制欲這個怪獸變出的異形。多少扼殺成長的刀斧,假愛之名。
在愛中,或在失去愛的時候,在頻遭冷嘲熱諷的低潮期別忘了,你認為你可能。
至少你會繼續成長,即使,未必成功。成長本身就是生命最豐厚的犒賞。



今天你想對誰表達感恩和感謝呢? 文/黑幼龍

懂得感恩的人,通常比較謙虛,也比較不狂妄、不驕縱。
我認識一個外國人,他在台灣的外商公司工作,喜歡花天酒地、到處有女朋友。他有一次喝醉酒,向我吐訴心情。他說,他有十個兄弟姊妹,今天有這樣的成就,完全靠自己拚命得來。他那時候已經五十八歲,覺得人生苦短,應該要好好享受。我想,這位朋友就是沒有感恩的心,認為自己已經付出太多,無論怎麼揮霍都是應該的。
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看,別人喜歡你或厭惡你、願意繼續幫助你或逐漸遠離你,常常取決於你是否心懷感恩之情。
作家張拓蕪健康情形不佳,靠著賣彩券維生。他在《代馬輸卒手記》一書裡,描寫回大陸探親的經驗。他和妹妹幾十年不見,簡直不能想像小女孩已經變成中年婦人,而且還有個女兒。張拓蕪從包包裡拿出而個電子錶,很便宜的那種,一個給妹妹,一個給未曾謀面的外甥女。妹妹看到那隻錶,臉上顯露不屑的表情,說:「買這個多可惜,把錢給我算了!」張拓蕪覺得好沒意思,想立刻回台灣,以後也不想來探親了。半夜,他到屋外上廁所,看到另一間屋子裡,外甥女就著床頭的一盞小燈,兩隻眼睛瞪得好大、帶著微笑,把玩著那隻電子錶。張拓蕪在書裡描述,那一刻他看到小女孩的表情,真想馬上回台灣,把唯一的房子賣了,把所有的錢都送給她。
如果總是把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不知感恩,別人以後就不想跟我們在一起了。即時表達心中的開心與感謝,別人會由衷地與我們有善意的互動。今天你想對誰表達感恩和感謝呢?

安麗的價值與遠景-------李建昌鑽石

李建昌醫師來自馬來西亞,從高中畢業之後最大的夢想就是來台灣念大學,考上醫學系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之下接觸了安麗,李建昌醫師在演講開始之前問了我們一個問題:
當你的面前矗立了五棟高樓你要爬哪一棟?當下很多人都回答 "第三棟",為什麼是第三棟???因為第三棟離我們站的地方最近,而當你正要往上爬的時候有個人從樓頂探頭出來問你,"你上來做什麼???"
對阿!!! 我們上去要做什麼??? 我們所期望能夠看到的是什麼???
如果爬上高樓卻甚麼也看不到的話我們為什麼要上去??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這是在這兩天一夜的活動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在開始之前先想想你所要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決定自己要什麼!!!
而現階段的我們目前我們所處的環境,其實都是五前年的我們所決定的,相對而言~ 我們現在所做的任何決定,會影響到五年甚至是二十年後的自己,在當時李建昌醫師擁有很優渥的薪水有貴人的幫助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在他的專業領域發光發熱,但他卻選擇到基隆的一家小醫院當醫生,為的就是他要發展他的安麗事業,為什麼他會將安麗事業看得比優渥的薪水還要重要,他所看到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李建昌醫師說:"一般大眾都用金錢來衡量時間說時間就是金錢,這種說法把時間的價值降的太低了!!!""如果是我我會說當每經過一小時我們就越接近死亡",~ 時間的價值應該是用生命來衡量的!!! ~
那麼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現在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時的話你要做什麼??))))
多年前的李建昌醫師放棄了優渥的待遇選擇將安麗事業為第一考量,現今的他已經是一個全職的安麗直銷商,帶著家人孩子多次接受安麗公司的招待海外旅遊,有時間可以陪著孩子看五月天的DVD,承諾女兒們會帶他們去看五月天的演唱會,沒有繁忙的工作擁有的是更高品質的生活與健康,當初所設計的夢想圖一一達成,現在有的是更新版本的夢想圖等著他去實現。
((((如果你每天都過得很好即使今天只剩24小時你也不會有任何遺憾!!!))))
李建昌醫師說:"一個成功的人就是在看見機會的時候抓住不放",設想當初如果李建昌醫師沒有將安麗這個事業機會緊抓不放,今天的他也許會因為醫生的職業而擁有優渥的薪水,但相對的因為繁忙的醫院工作他沒有多餘的心力與時間去陪伴家人,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與放鬆來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所付出的代價比當初選擇基隆小醫院要來的太多太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