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作者:肯尼斯.克利斯汀
一個人的悲劇不在於他輸了,而是他差點就贏了。 那時候的你,聰明、幽默、人緣又好,才華洋溢、鋒芒畢露,是公認最有潛力的明日之星。 明日復明日,星星沒有出現,早慧反成魔咒。你一事無成,變得退縮失落、麻木疏離,生活毫無目標,對自己產生懷疑,墜入漫長的自我折磨過程,開始相信自己已經過了人生高峰,正在走下坡。
沒有重大挫折打擊你,世界也沒有遺棄你,你,到底怎麼了?
答案,在克利斯汀博士的「極限潛能計畫」裡。
投入畢生精力研究「低成就的高潛質族群」,克利斯汀博士發現,很多人總是習於自我設限,導致天賦及潛力無法充分發揮,過著刪節版的人生。有些人帶有某種莫名的傾向,面臨機會故意不盡力而招致失敗;也有人不想長大、拒絕承諾,將拖延視為生命主題;更有些叛逆者以「反抗一切要求」為己任,藉此拒絕探索自己能力的機會;還有人因為害怕失敗會破壞完美形象,寧可將夢想拉高到不容許自己去追求……。有時他們無法跨越的障礙,甚至是不可思議的瑣碎小事。
因為了解,所以能夠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方向。超過二十年臨床經驗的克利斯汀博士,從「自我挫敗行為」研究開始延伸,發展出一套關於低成就的全觀視點,提出十五個實用且有效率的步驟,讓人可以突破障礙,發揮自己的極限潛能。本書,是這套計畫所有技巧的精華呈現。
謹以此書,獻給那些長了翅膀、卻飛不起來的人~~~
有潛質卻低成就你是這樣的人嗎?
下述哪些狀況,你覺得就是在說你?
■凡事力求簡便,只做最低程度的努力,即使是很重要的事情。
■花很多時間「準備」工作、「逃離」工作,或找別人「代替」你的工作,但就是不「投入」工作。
■做事不持久,常常徒勞無功。
■無法樂在其中,即使是面對你人生中重要的活動或人際關係。
■猶豫不決,無法做決定。
■「訂立」計畫、「談論」計畫,但就是無法「貫徹」計畫。
■無法組織工作、組織人生。
■無法達成任何長程目標,因為缺乏適當的計畫和持久度。
■總是對新鮮事物感到興奮莫名,當新奇感消失後便開始失望倦怠。
■追求目標的動機錯誤,變動頻繁。很快感到無聊,總是渴望開始新的事物。
■無法完成重大計畫,無論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
■接近成功的時候,就萌生放棄的念頭。
■做事拖拖拉拉。
■只參與低於你真正能力的工作、人際關係和其他狀況,因為你不必全力以赴。
■常被非傳統的事物吸引,一心迴避傳統、按部就班的工作計畫或老闆的命令。
■有些事情你認為一下子就會過去,卻老是深陷其中。
■自我懷疑、自我評價過低或飄忽不定。
■總是害怕無法達成自我或他人的期望。
■總是擔心自己是虛有其表,而且即將被拆穿。
■無法力爭自己內心真正想望的東西,因為你不想失望或失敗。
■對於「成功先決條件」的認知不切實際。
■避免做出重大承諾,因為想要有更多選擇。
■老是分不清「機會」和「冒險」的差異,習慣性承擔無謂的風險,或是太過害怕失敗,或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或是他人過失,不肯承認自己錯誤。
■覺得自己有社會適應不良症,認為自己落後同儕,無法實現遠大的理想。
■總有一種「快沒時間了,自己卻還沒開始」的感覺。
■常陷入沮喪的情緒中。
不跳舞的舞者,沒寫作的作家
以上是HPPs(HighPotentialPersons,高潛質族群,簡稱HPPs)特質摘要,主要是從我輔導過的人身上,歸納出的自我設限的慣性模式。你的答案可以提醒你,你正用什麼方法限制自身的可能性。你回答Yes的次數越多,代表你可能已經染上了某些習性。
如果你符合上述許多項目,別擔心,你並不孤單,你的情況並不絕望。自我挫敗的習慣、退而求其次的期望,搭配二流的努力,其實是很常見的。有太多舞者不再跳舞、太多作家停止寫作、太多運動員放棄並懷疑自己的過去──有才華的人閃耀短暫光芒,然後因為某種原因突然消失,這種人太多了。在會議室、臥室,在高檔酒吧,從運動場到醫學院,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活動種類,不分人種民族、社會經濟地位……,人們成就的遠比所能成就的還要低,或是直接放棄他們真正想追求的東西。
如果你在這份清單中看見了自己,也不代表你正在走下坡,或是被判出局、一事無成。從外人的眼光看來,搞不好你的表現還不錯呢。然而,你可以做得更多,不要安於「未滿」的狀態,或因襲簡單、傳統、取巧的方法,也不要放棄尋找讓自己熱血沸騰的夢想,或是把夢想棄置在一旁。
也許你多才多藝,而且很早就已顯現出來;在學校時學習的速度比別人快,在舞蹈、詩歌、體育、音樂等方面,表現得比同儕突出;也許別人勉強才能完成的事,對你來說卻是輕而易舉。你有成就的潛力,然而,一路走來,事情就變成這樣了,在工作、創意、人際關係或某些重要活動中,你就是無法完全發揮;關於你的目標和追求的方法,感覺就是少了些什麼。
哪些東西不見了?有哪些內在潛能尚未被開發,阻撓著你成功?「才華」本身是否變成了你的負擔,甚至造成你的成就不足?或是你的內心有種恐懼,讓你不敢發揮天賦,實現夢想?
可惜的是,當我們深入探討箇中原因,發現越有天賦的人,越容易陷入這樣的情境,成為低成就的族群。針對高中資優生做調查,很讓人驚訝的是: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在大學表現不佳。這樣的統計數據令人錯愕和不解,然而學業成績只是潛力受限、表現不如預期的一小部分而已。
當天賦異稟的人在無意間揮霍他們非凡的才能,渾渾噩噩生活,難免引起人們的關注。你可能聽過某人IQ很高,大學一帆風順,也漂亮的完成論文,就快要拿到博士頭銜,只剩下口試這一關,但他在最後關頭卻放棄所學,成日放蕩不羈,年紀輕輕就酗酒身亡。或是你可能聽過才華洋溢的作家或天才音樂家,也是這樣揮霍天賦。然而「低成就」並不限於特別有才華的人,也不一定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很多才華洋溢的人就算自我設限,卻也甘於平凡。大部分的人都會說,當初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做得更好,覺得自己已經完全發揮潛能的人,幾乎少之又少。
就算你沒有落入上述自我設限的行為模式,還是可以了解抑制潛力的狀況。不論是有意的選擇或是無意的懈怠,不論程度的輕重,如果你忽視個人的雄心,不肯全力以赴,並接受低於自身期望的成果,那麼你就是妨礙了自身的可能性,限制了自己的人生。
該怎麼「準備好」?
沒有準備,就準備失敗。──強尼.伍登 Johnny Wooden
一看到「準備」,可能嚇壞了你這個嚮往無拘無束的人,但你我都心知肚明,準備是行動最重要的步驟。和平團的志工不會毫無頭緒就進入一個國家,他們在事前會做好百分之兩百的準備。同樣的,想要成就大事,準備功夫也絕對不能少。還記得奧古斯特嗎?我那位好心的朋友,想載我去買油漆粉刷公寓。但是,他遺漏了最重要的步驟──沒放一份地圖在車上。「準備」並不是浪費時間,更不會耽誤開始的契機。它本身就是開始。
接下來這兩章,我將詳列改變計畫的精髓。這倒不是你做事的永恆方針,而是針對幫助你打破自我設限模式、學習克服障礙的方法。
一個好的計畫將會告訴你怎麼做,以及什麼時候去做。這個精進計畫包含了十五項任務,讓你可以循序漸進,逐步改變自我設限的惡習。每一個任務都和上一個息息相關,但你可以自己改變順位。
你才華洋溢,創意十足。聰明如你一定會覺得,不需要實地操作也可以理解這些任務的基本訣竅,因此,另外一種心態也隨之而來,那就是抗拒。光了解想法而不身體力行,這樣是不夠的。為了節省時間,一心想走捷徑而省略步驟,耽誤的卻往往更多。這點請你謹記在心。
幾乎所有的任務都需要練習(請準備筆記本加以記錄)。我可以向你保證,每一項任務都不麻煩,簡單又有效。透過不斷的重複練習,就可以確保成功。
人生中有很多事是你不能控制的。因此,請控制你可以控制的──這裡指的是你努力的品質。持之以恆,扎實練習,成功就在眼前。
任務1:先找樂趣,快樂是不能省的東西
一切就從讓你快樂的事物開始。這些練習可不是錦上添花的點綴。雖然接下來的改變任重而道遠,需要你全力以赴,但也不必犧牲你的情緒品質。用愉快的心情開始,一切將會更有效率。每天都在生活中加進一件讓你開心的事,就這樣一直持續下去。
如果你忽略樂趣的重要性,接下來的工作效率將會大減。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從事下列活動:閱讀、聽音樂、沉思或創作、接觸大自然、運動,或是獨處。如果一小時對你來說太多了,別急,慢慢來。有多少時間就用多少,然後慢慢增加。你甚至可以這樣開始:拿出一直以來都想閱讀的那本書,每天看一頁。
如果你認為這些愉快的休閒活動是種奢侈的放鬆,算不上真正認真生活,那麼,你會發現每天的生活都很枯燥乏味,做每件事都提不起勁。快樂是不能省的東西,千萬不要抱著「哪天有空再來享受」的心態,或因為太麻煩而將休閒往後拖延。從每天的生活中開始找樂趣,你將會受益。
四十七歲的露絲有一整套的古典唱片,她總是夢想著哪天要深入鑽研,重複播放某個章節,邊聽邊看樂評,聽遍同一位作曲家的所有作品等等。雖然有這樣的決心,但她幾乎沒聽過這套收藏裡的任何一張,她之前的說法是:要留到退休後再享受。
現在,露絲開始每晚花上半小時欣賞這些音樂。
不要等待。把找樂趣當作無法妥協的任務,特別是當你覺得沒時間的時候。時間遠比你想像的要有彈性多了。
想要拖延時的小提醒:當然,你已經擠不出任何時間、你的行程早已滿檔。但是,當你開始重視這件事,就一定可以挪出時間,不論多少。
三十六歲的凱爾是個身體力行的人,加入這個計畫的六個月前,他毅然決然的搬離東岸。那時候他完全沒時間看書或練太極,不知道為什麼,他總是感到筋疲力盡。加入計畫後,不管再怎麼累,他開始上健身房,開始在晚上看書。兩個月後,他就感到明顯的不同,做事變得更有組織,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和體力,這是前所未有的新體驗。
當你做哪一件事情的時候,會讓你覺得自己好多了?把這件事找出來,安插進你的生活作息當中,以此做為開始的第一步。
為了開始找樂趣,你需要找出時間;要找時間,就要檢視你的行事曆,然後做決定。也就是說,你必須「走私」快樂到你的生活當中。
蘇菲教派寓言故事中,有一個人物納斯魯汀,他每天都牽著一頭身負重物的驢子越過阿富汗邊界。邊界守衛認為他一定攜帶了什麼違禁品,因此,三十年來,每天警衛都叫納斯魯汀把行李卸下,大肆搜索一番;但是他們從未找出什麼違禁品。後來,當納斯魯汀宣布退休之後,喪氣的警衛終於忍不住問了:「這些年來,你到底走私了什麼?」
「驢子。」納斯魯汀回答。
把這個新活動加進你的行事曆吧。你無須犧牲任何東西,就能增加工作效率。

不要埋怨環境
有一隻烏鴉,從一個地方飛往另一個地方,途中遇到喜鵲。
喜鵲問牠:「烏鴉!你為甚麼要飛到另外的地方去呢?」烏鴉回答說:「那個地方的人很討厭,他們都常常批評我、誹謗我,嫌我的聲音不好聽。我不要在這裡了,我要換一個地方。」
喜鵲聽了就說:「烏鴉!你不必飛到另外的地方去,你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吧!如果你的聲音不改,即使你飛到天涯海角,天下的人都不會喜歡你的。」
所以,我們不要怨恨別人待我們不好,也不要怨恨環境如何惡劣,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能夠處理環境,改變環境,不要自己在環境裡迷失了自己。
你做了什麼改變? 文/何飛鵬
一個在大陸工作的年輕人,回台來看我,我問他做得如何?沒想到這句尋常問候語,引發他一連串的回應:他先說大陸和台灣環境完全不同,市場不透明、不規範,消費者不講理、挑剔。接著又說到他的公司規模小、不上軌道、資源不足,不容易和同業競爭。最後又提到他的老闆,經驗不足、又不相信同事,很多決策遠離現場,經常有不合理的指令,讓他們這些在各地區現場的工作人員,無所適從……。我接著問:這些都是你面對的環境及困難,那你在工作上做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成果?他回答:沒有做出什麼成果,什麼事也沒有改變。
他雖然不是我的員工,但因為和我工作過,我忍不住直言我對他的不認同。
我告訴他,大陸環境不透明,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只能理解、因應,抱怨無益。你所服務的公司小,剛起步,一切不上軌道,這是你進公司前就知道的事,也只能接受,說公司的不是,只是讓別人看不起你。至於直屬老闆經驗不足、不英明、不授權,老是做錯誤的決定,你生氣有用嗎?你能讓公司換主管嗎?如果不能,抱怨也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可是你最後沒有做出任何成果、沒有做出任何改變,結論就是你無能!環境、公司、主管對你所造成的困難,只是你無能的幫凶而已,說得越多、抱怨越多,只是凸顯你想推卸責任而已!我直言不諱的訓誡,對他似乎是很大的打擊,但也似乎點醒了他,他承諾回大陸後,會努力做出改變、做出成果,不再計較環境、公司、主管的問題!
在創業過程中,我曾經和他一樣,把一切罪過歸諸環境、資源與其他人。一直到我看到公司內一個小部門主管,把工作做得秩序井然,成效良好。當時我的公司整體一團混亂,其他部門也一樣績效不彰,只有他的部門,士氣高昂,氣氛、成果完全不一樣。這個小主管告訴我,不管環境如何,我可以把我主管的部門做好。
我恍然大悟,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能力,就可以做出一個人的成果,可以做出改變。這種有能力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在小公司、在混亂的組織中,也能用一己之力做出成果。從此之後,我絕口不談環境、不談困難、不談限制,只想我能做什麼改變,這恐怕是我創業過程中,最關鍵的頓悟吧!
工作者通常只看到限制與困難,覺得做不出成果,是因為這些外部的問題,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工作者,不能做什麼,只有有權力的人能做出改變,因此一切等待外部的改變,這是一般隨波逐流工作者的通病。好的工作者,能改變自己、影響旁人,進而提升部門績效,甚至改變公司,當然他自己也會因而調升職位,成為耀眼明星。
你的3句話
*一隻天鵝,如果堅持待在大多數人都堅守的陸地上,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搖搖晃晃地笨拙前進,可是一旦走進那看來深不可測的水中,牠的姿態頓時優雅而順暢了。
*改變別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先改變我們自己,改變你的模式,你就會發現,"他們"也不一樣了。
*不要追趕時尚。按說年輕人應該是最時尚的,但是獨立思考和個性生活更重要。在這個物質社會,其實對時尚的追求早已經成為對金錢的追求。
今天,時尚是物欲和世俗的同義語。
*真正的財富乃源於你對自己的愛,它也是一種自由,讓你可以決定該做什麼事以及何時去做。它不是一大筆錢,而是一種心靈的狀態。
豐富他人的生命 文/理查.狄維士
以下內容取自「扭轉人生的10句話-安麗創辦人的成功智慧」
當我在2006年過八十歲生日時,曾說「從零歲活到八十歲感覺只有十秒鐘」。八十年的歲月聽起來似乎很長,但對當事者來說卻不然。然而,重要的不是時間過得有多快,而是我們是否明智地運用神賜給我們的寶貴時光。
活了八十載之後,我反思一生經歷的風風雨雨,並感謝神賜給我不只是旁人眼中的幸運。我回顧一些時常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重要禮物,並驚訝地發現,在神的計畫中,這些禮物是有關連性的。
我成長於一個物質條件不充裕、但充滿了愛的家庭。我的成長環境教育我,世上最寶貴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以及對神的堅定信仰。我有幸在基督教家庭、教會與學校的培育中成長。我與妻子海倫結婚已逾五十年,我們養育了四個孩子,而今他們都已成家,為我們帶來了十六個孫子。我從來不將這個充滿了愛的家庭視為理所當然,而我總是把握每一個機會告訴我的妻子、孩子與孫子,他們對我有多麼重要。
另一件我常做的事是保持積極的態度並肯定他人。我從摯友慈奧理(Billy Zeoli)那裡學到了利用勵志短句激勵自己,並幫助別人保持積極的價值。我非常清楚勵志短句所能激發的強大力量,但比利卻能以格外清楚有力的方式傳達這些勵志短句。因此,我決定發自內心地使用這些短句,而非只是隨口說說而已。本書的目的也是要幫助你隨時在心中和言語中常存這些勵志短句,讓你成為一個「豐富他人生命的人」──一生中經常鼓勵他人的人。
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的珊瑚脊長老教會(Coral ridge Presbyterian Church)已故的甘雅各牧師(Dr. James Kennedy)曾對我說:「你是我所見過最積極的人。」我很感謝他這麼說,因為我一直努力要成為這樣的人。而他也非常清楚我很欣賞他,同時鼓勵他發揮長才,並肯定他的貢獻。這一點也不難,只要我們下定決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積極的人。從我第一次演講開始,我就打定主意要談論這個社會與世界美好的一面,而非有問題的一面。我希望豐富我的聽眾與其他人的生命。
我一直在應用比利告訴我的勵志短句,同時再加上一些我自己發掘的短句。我希望你也這麼做。我衷心希望這些短句能幫助你成為一個積極的人,同時也讓你開始幫助別人改變對人生的期望。假如我們都做到了,我真的認為我們可以從此改變我們的家庭、社區與世界。
謝謝你拿起了這本書。你有興趣成為一個積極的人,這點讓我深受鼓勵。學習這些短句,每天將它應用在對你最重要的人身上。有些短句可能會讓你覺得難以啟齒,但請練習說出來,你一定會有收穫。我衷心相信我們都有能力讓這個社會與世界變得更積極。祝福你實行順利。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