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生最重要的問題(To Bee or Not To Bee)
內容簡介 ── 《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是一則寓言故事,取了莎士比亞的名言 To be or not to be,以其諧音改為 To bee or not to bee,作為書名;以一隻蜜蜂為主角,描述牠在生活中尋求意義的過程。
你要選擇眼前的生活?還是走不同的路?本書授權七國語言,媲美《小王子》的感動寓言
生活,不該只是汲汲營營!你想過自己是誰嗎? 是否覺得一切都忙亂得沒有出路呢? 人生一定有更好的選擇吧?只要開始尋找就能找出新的方向,但你必須細心體察、深入檢視……. 有時甚至還要質疑你的信仰與認知。有時你覺得自己飽受煎熬,連最好的朋友都快讓你抓狂。有時境遇真的很嚇人,但生命好像以某種未知的方式提供了解答,你開始領悟到,生命太短暫,不該嚴肅以對……快樂不能用追求的,要從內心去體會…… 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內在探索。最完美的當下就是現在,生命,是一段從我到我們的旅程。小蜜蜂嗡嗡一直鬱悶的生活著-建立蜂巢,搜索糧食,哺育幼蟲,儲存花蜜,存放花粉,上床就寢,不斷重複。他總是想:一輩子就只能這樣了嗎?他不斷的自我懷疑,也受人排擠,痛苦不堪。他總是問:我是誰?存在的價值又是什麼?直到他遇到了智慧的老蜜蜂伯特,直到經歷生死存亡的蜂熊大戰,直到遇到了出乎意料的峰迴路轉與曲折,讓他學到生命中最寶貴的教訓。他總是在自己還沒準備好時,就跌跌撞撞經歷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但每一個危機都讓嗡嗡更有智慧,更有洞見-讓他逐漸發現,最偉大的時刻就是當下,以及生命就是一段從自我到我們的旅程。一點好奇,再加上一些對靈性的渴望,成了這篇睿智而鼓舞人心的小故事。如果你沒有感受過熱,如何感覺冷? 沒有經過下坡,怎知何為上坡? 沒有體驗過痛苦,怎麼懂得快樂?原來,每一種選擇,都是圓滿與喜樂。
推薦序一 活在當下 愛人如己 - 暢銷書作家吳若權 ── 我常想,人類究竟要歷練多少挫折、經過多少災難,才能學會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沒有「做到」。《人生最重要的問題》這本書,所講的都是很基本的人生道理,但也都是最容易被忽略,閱讀這本書,透過生動趣味寓言故事,再一次提醒自己:與其改變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不如先改變自己,換個角度,學會珍惜、懂得感恩,活在當下、愛人如己,人生變不一樣了,更美好了!
推薦序二 比成家立業更重要的幸福功課 - 文∕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
美國CBS電視代表性新聞節目「六十分鐘」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報導:美國最大蜂農在去年冬天至今春損失了一半養蜂。美國公共電視 Nature「自然」也報導:前年美國有兩百四十萬個蜜蜂群,但是二○○七年初,無數蜜蜂離巢採蜜,一去不返。今年春天尚未結束,蜂群總數銳減了四分之一。有些地方,蜂農損失了百分之九十的養蜂。據估計死亡蜜蜂的總數達到百億隻。蜜蜂不只提供蜂蜜與花粉供人類食用,對農業更重要的是它們所扮演花粉傳播者的角色。蜜蜂銳減將帶給美國百億美元的農業損失。缺少了蜜蜂傳播花粉,上百種的經濟作物將受到影響,包括各種人們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開花植物都依賴蜜蜂傳宗接代。如果蜜蜂絕跡對人類、對整個世界的生態將是一場浩劫。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場浩劫將比地球暖化來的更快速、更急劇。就在蜜蜂的生存發展面對空前考驗的歷史時刻,《人生最重要的問題─ToBee or Not to Bee》適時出版。本書不是探討蜜蜂與生態關係的科學著作,而是透過蜜蜂的實例來分享深刻的心靈小品,使我們注意到人類長期的朋友「蜜蜂」對妳我到底提供什麼生命意義。蜜蜂的勤奮與團結都讓世人多所學習。但是,如此重視群體的動物卻也可能使個別的蜜蜂失去自主性,想要獨自發揮所長,很不容易。就像這本書中的主角所疑惑的:「我可不可以單純地只做自己?不必理會建造蜂巢與繁衍後代這樣的任務?」傳統以來,人類的普遍人生功課就是「成家以繁衍後代,立業以證明能力。」但是在我們的內心中總是有這樣的聲音:「如此努力的人生,夠嗎?有必要嗎?」我們到底要如何證明自己的存在,難道只是成家與立業嗎?這本書的書名是「To Bee or not to Bee」,命名絕佳。因為蜜蜂的英文就是「Bee」,正巧用了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的名言,在該劇,甚至莎士比亞所有作品中,最有名的一句台詞之一莫過於哈姆雷特王子的這段獨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死亡,這是根本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用白話說,就是「做還是不做」,當一個人做了什麼之後,存在的狀況就不同了,所以用「to be」來說,而不是人們熟知的「to do」。建造蜂巢與繁衍後代等都是「做」,但每個人因此有不同的「存在」。大家都知道成功與幸福很重要,不過,成功靠著「做」,靠努力、靠辛苦、靠爭取,但是幸福是什麼?應該是自己能真實地存在,在經歷無數人生考驗後,許多人都同意:「幸福就是真正地做自己。」真正做自己,也可以說是「反璞歸真」,這是可貴的,我們能真誠地對人、真心對自己,回到那個不作假、不虛偽、不取悅、不諂媚的自己。我們都熟悉這首兒歌:「小蜜蜂,嗡嗡嗡,飛到西,飛到東。飛到花叢中,蝴蝶在跳舞。飛到小河邊,蜻蜓在點水。飛到校園裡,學生在做操。飛到森林裡,知了聲聲唱…」飛來飛去的蜜蜂,傳播了花粉、製造了蜜蜂,你可以認為牠們辛苦,但牠們在辛苦中,可能是快樂的,也對世界提供貢獻了。我們呢?能否在持續努力中,服務社會之時也找到自己,更找到幸福的原點。
相信自己就會有力量
打進紐約上流社會的台灣女強人!出身富裕之家,從小生活不虞匱乏的陳文敏,為何甘願在美國的大飯店中從洗廁所的工作開始?她又如何一步步爬上餐飲總部總監的位子、並以一名東方女性的身分打進紐約上流社會?十二年前,聞名南台灣的「帝國大飯店」董事長陳錦泉夫婦,關在自家的豪宅裡發怒,因為自己的掌上明珠陳文敏負笈美國留學,取得紐約大學學位之後,竟然應徵進入一家老美開的大飯店裡洗廁所,幾個月後,女兒還高興地來信:「老爸,我已經成為『帶位小姐』了。」想著女兒在異鄉成為比服務生還卑微的帶位小姐,陳錦泉就快抓狂了。那幾年,陳錦泉從來不敢告訴親友自己有個在美國飯店「工作」的叛逆女兒,他認為那是一件非常見不得人的事。然而不到十年光景,陳文敏已打破競爭激烈的紐約五星級飯店業中多項紀錄,成為最年輕的經理、最年輕的總監以及上流圈中聞名的「W萛b會公司」老闆,尤以一位台灣來的女性,打入紐約上流社會,成為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華爾街銀行總裁們以及巨星麥克.道格拉斯、茱蒂.福斯特等名流的好友。現任「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陳文敏,寫下一段傳奇的紐約之路。陳文敏生長在富裕之家,三十年前,經營建材有成的父親在高雄創辦了當時南台灣第一大飯店「帝國大飯店」,轟動一時;當時的陳文敏上下學都是司機專送,帶的便當是飯店廚師們準備的山珍海味,每次兩大盒便當一打開來,同學們都紛紛圍著瞠目結舌。
高中畢業後,陳文敏赴美國取得紐約大學的飯店管理學位。畢業前夕,被分發到紐約排名前三大的五星級大飯店「漢斯理皇宮」﹝HemesleyPalace﹞實習,飯店派給她的工作是洗廁所。或許表現得不錯,畢業後,陳文敏順利考進這家大飯店,成為五星級大飯店的正式員工,不過,她的工作仍然是掃廁所。
不久,餐廳部門的一位白人帶位小姐請辭,飯店主管們便在眾多打掃工裡,挑選出她來遞補缺額。
這位東方女性,非常感謝這位比她多出三年工作資歷的「資深」前輩,因此在交接過程中,謙卑請益。漢斯理皇宮的客人都是紐約上流人士、歐洲以及中東的王公貴族。成為帶位小姐的陳文敏,一下子見識到這些人,非常震撼,她說:「才二十出頭的我,就像海綿一樣,開始大量學習紐約上流階層的談吐、知識及文化!」這樣的工作,她覺得有趣極了,壓根兒不想回台灣。她被訓練為專業的帶位小姐,知道如何用上流社會的方式稱呼部長、大使、王子、總裁等。然而,美國五星級飯店的服務生並不晉用女性。在美國,進餐廳有一個竅門:「如果服務生都是男性,就很貴!所以,儘管成為帶位小姐,陳文敏的升遷之路仍充滿障礙。當了兩年帶位小姐後,竟破天荒直接成為領班,引起同事們不滿。被拔擢成為領班後,陳文敏說:「因為我願意工作比別人晚,常常有一些領班無法等待晚走的客人時,儘管外頭已有朋友等著接我下班,我還是願意留下來成為最晚走的工作人員。」而且這段期間,陳文敏特別受到中東王公貴族的歡迎。有一位名叫薩烏的中東王子,甚至告訴她:「妳很適合經營飯店,我出一筆錢,妳來我的國家經營飯店吧!」休息時間,其他領班要她幫忙盤點葡萄酒,陳文敏也願意負擔額外的工作。她說:「多做一點,反而學更多,因為其他領班還教我如何看酒單。」領班必須帶三組服務生,每組三人,共九位。剛開始所有服務生都不願意跟她,因為領班的表現影響到客人給的小費,小費是他們的重要收入來源,大家都認為陳文敏無法獲得客人的青睞。領班必須取得葡萄酒鑑定執照,陳文敏此時雖已取得品酒執照,但卻因缺少服務生的歷練,有一次替客人開酒時,當場把軟瓶塞開斷,引起飯店主管一陣緊張。為了雪恥,陳文敏自告奮勇加班替吧台的酒保開酒瓶,連續開數個月直到非常熟練為止。後來每回有服務生把軟瓶塞開斷了,反而變成陳文敏來解圍。說也奇怪,東方女性的陳文敏,竟然頗受客人歡迎,沒多久她這組的收入竟成為全餐廳最高。她分析:「因為凡事為客人著想,手腕要很靈活。」有一次,巨星麥克.道格拉斯與他的導演行色匆匆地走進來,這兩位來頭很大的客人卻沒有穿西裝也沒打領帶,按規定,漢斯理皇宮是拒絕這種客人進入的,除非穿上飯店為客人準備的西裝,否則形同侮辱其他客人。陳文敏判斷神色匆忙的麥克.道格拉斯此時必定不願穿上飯店的西裝,於是靈機一動,拿著西裝上前披在麥克.道格拉斯的手上。麥克莞爾,相當配合。接著陳文敏刻意為他安排在隱密處,並沒有像一般飯店會把明星放在明顯位置當作「招牌」。接著專業地問他:「請問有多少時間?」麥克答:「四十分鐘。」陳文敏便迅速為他準備精緻的小餐點,還細心安排一位服務生擋在前面,防止有人上前打擾。反應機靈贏得客戶死忠。最後,麥克準備離開時,陳文敏調皮地問他:「有沒有人告訴你,說你長得很像麥克.道格拉斯?」麥克聽了笑著說:「有時候會有人這樣說。」陳文敏接著道:「不,你比他帥多了。」惹得麥克哈哈大笑,伸出手與她握手說:「你是我在紐約見過最好的飯店人員。」然後留下五十美元鉅額小費。美國五星級飯店,客人給的小費,五元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價碼。有了這一次體貼又愉快的用餐經驗,從此麥克到紐約都上漢斯理用餐,並且指定陳文敏為他服務。又有一次,沒有訂位的麥克帶著太太與朋友忽然走進來,由於已有三組客人正在吧台等待,麥克這位巨星勢必要等上許久。陳文敏又靈機一動故意嚷嚷:「麥克先生,您怎麼晚了二十分鐘才來!您的訂位剛被取消,不過,我試著想辦法盡快幫您安排座位。」五分鐘後,便幫麥克第一順位上桌,其他等候客人,就沒有抗議。麥克笑著告訴她:「我看妳可以來好萊塢演戲了!」又有一回,麥克在餐廳用餐,在另一桌的「第一波斯頓證券」副總裁雷納一直偷看麥克,陳文敏發現了,趁著服務生上菜時,走上前問他:「雷納先生,您的公子上回說想要麥克的簽名,對不對?」雷納會過意高興地說:「對啊,對啊!」就這樣,從未提出要麥克為客人簽名的陳文敏,為雷納做了這件令他永生難忘的事,並且顧全了他這種身分所不能啟齒的心願。就在陳文敏的死忠客人越來越多時,有一天,她接到剛卸下國務卿的季辛吉秘書南茜打電話來說季辛吉即將蒞臨飯店用餐。當時季辛吉所到之處均引來大批媒體跟蹤,安全與隱密是最重要的事。安排這種政治人物的位置非常講究,陳文敏本能地問:「有多少隨從?」陳文敏說:「一定要安排在門口的對角斜線,讓他面向大門,背靠牆壁,左右與前面三桌均安排安全人員。」同時,用餐的花費也設身處地著想。陳文敏說:「企業人士比較有錢,餐點可以建議較高級的,但是卸任的政治人物,要為他們設想花費。」於是陳文敏很細心、又很體面地讓季辛吉在這家大飯店完成划算又有面子的宴會。最重要的是,要研究知名人物的用餐習性,這就是五星級大飯店的「競爭力」。陳文敏設法打聽出猶太裔的季辛吉的習性:「不喝酒,愛喝沛綠雅﹝Perrier﹞礦泉水,不吃有殼的海鮮,不吃豬肉。」因為季辛吉愛喝沛綠雅,所以,後來紐約的上流社會都喝沛綠雅。也因為陳文敏的用心,季辛吉後來每回一定要先確認陳文敏在,才願意進漢斯理用餐。甚至整條華爾街的知名總裁與執行長,全都非常喜愛陳文敏,包括美國運通的執行長羅賓森、中東銀行總經理雷夫、國際投資公司總裁貝克,甚至各國駐紐約的大使們,也都成為她的好朋友。有的客人會寧願花時間等候陳文敏來上班。陳文敏回憶,有一次,一位女士單獨走進來,仔細一看竟然是巨星茱蒂.福斯特。茱蒂很嚴肅,不愛講話,陳文敏一眼就判斷茱蒂是很有個性,不喜歡被煩的人。接著,陳文敏俐落地把她引到角落,前面還有一棵植栽遮住。茱蒂吃得很清淡,不喜歡油膩,另外也喜歡紐約歌劇。大概欣賞陳文敏的善體人意,茱蒂.福斯特後來也常來,但總是一個人。陳文敏利用機會讓她知道自己也很喜歡歌劇,所以茱蒂有時會邀請陳文敏一齊坐下來聊一聊,詢問紐約的歌劇近況。因為表現優異,有工作狂的陳文敏在當了一年半的領班後,二十八歲便成為餐廳部門的經理,創下紀錄。三十四歲,又進一步升為餐飲總部的總監,掌理六個餐廳,也刷新紀錄,她這位東方女性的成就,在當時紐約變成大事,她也因此成為『紐約客』雜誌以及『紐約』雜誌的新聞人。陳文敏也認定:「人生的造化,與自我的努力有絕對關係!」她成為經理時,接到一通電話,是多年前那位請辭的白人帶位小姐打來的,她以請求的口吻說:「有缺人嗎?」陳文敏回答:「據我所知,現在好像沒有經理的缺。」她聽了連忙說:「啊,我不是要應徵經理,我還是應徵帶位小姐。」當陳文敏距離總經理職務只剩一步之差時,她做了一個決定:「我要自己出來創業。」於是一年後,她跳出來開設「WM宴會公司」,專門幫上流社會辦理宴會與活動。由於她掌握上流社會的名單,上流圈子都願意讓她接案子,所以營業額驚人,一開始就創下一百萬美元的年營業額,獲利率在四成以上。紐約上流人物非常重視隱私,陳文敏獲得他們的信任,所以不斷增加客源,她說:「為他們辦宴會,還要簽下秘密協定,信守不得攝影、不得錄音、不得將宴會所見所聞洩漏給第三者,否則會吃上官司。」憑著一己之力,陳文敏在紐約不僅成為一家公司的老闆,且擁有三棟公寓、名車及司機、傭人。一九九五年、應年邁的母親之命,三十八歲的陳文敏決定結束紐約的事業,變賣紐約的資產回台灣,當飛機飛離甘迺迪機場時,她喃喃自語:「當我再回紐約時,我將只變成一位遊客,因為紐約的商場競爭太激烈了,我知道這麼一走,就無法競爭了。」
美式風格注入營建業新生命
陳文敏回台創立「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引進紐約上流社會新的休閒觀念,也成為這兩年「豪宅」案中有關頂級休閒俱樂部設施的主導人。才短短五年,她已接辦包括青山鎮、天籟、海神及寶成建設總部等的俱樂部施工、管理與服務等二十多個案子。預估今年營業額為新台幣五千多萬元。陳文敏以美式風格,游走在傳統產業的大老闆中,頗引人矚目。寶成建設董事長林常榮說:「我認為陳文敏為非常傳統又逐漸走下坡的台灣營建業注入了新生命。」陳文敏說:「在我的眼裡,台灣像是一個十八歲的男孩,卻擁有四十歲的財富,所以像是暴發戶。我有一個想法,想讓台灣變成一個四十歲,成熟又有文化的男人。」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化不可能為可能 文/蒲公英希望月刊
麥斯是個剛畢業的新鮮人,初到一間報社任職廣告業務,在客戶拜訪名單上,有前輩幫他在一些人名上做了記號,並告訴麥斯:「小老弟啊!這些都是我從前沒有洽談成功的客戶,現在也不可能會和我們合作,你就別浪費時間啦!」然而,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麥斯所成交的客戶中,就有兩人是在「不可能」名單中的,再過了幾週,「不可能」名單中的客戶,竟然只剩一個尚未成交!主管相當讚賞他的表現,同事驚訝的問麥斯:「你究竟怎麼做到的?他們都是之前與許多業務談過,都無法成交的對象啊!」麥斯反問同事道:「那麼,請問您本人有實際和他們接觸過的經驗嗎?」同事回答道:「我可不想浪費時間,當前輩告訴我之後,我就直接把這些名單剔除啦!」麥斯笑著說:「其實,我把那份有著記號的名單收了起來,而用一份空白表格,填入想要拜訪的客戶,所以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在『不可能』名單中的人啊!」麥斯誠懇的說:「我並沒有什麼特別厲害的訣竅,但我也不認為,有誰是不可能合作的對象呀!」因循怠惰、倚老賣老的「不可能」心態,常常限制了我們的行動,使自己屈居狹小視野;若能倒空自己,用全新態度勇於挑戰之時,便能打破「不可能」魔咒,迎向充滿各種可能的奇蹟世界!
你會怎麼選擇~跳脫思考的窠柩
有一天晚上,你一個人開著一輛雙人座的跑車,行駛在郊外,發現不遠的前方有三個人在向你攔車,而你的車只能搭載一個人,你會怎麼選擇?
a:一個身患重傷的老奶奶 b:曾經是你救命恩人的醫生 c:你夢寐以求的夢中情人
先想一下妳/你會怎麼做,再往下看喔!!!!!!!!。
你可能會選擇a發揮你的愛心
也可能選b報答他的恩惠
或成全你的夢想選c
可是.............................
你有沒有想過能有更好的方法呢?
把你的車交給醫生,讓他載老奶奶去醫院,然後跟你的夢中情人漫步在月光下。許多人想不到這種完美的結局,原因是因為你放不下手中的方向盤(權力),你會侷限在所有權的框框裡,車子是我的;房子是我的;口袋中的錢是我的,忘記了(捨得),忘記了捨得的真正涵義「有捨才有得」另一項的另類思考:人活在充滿選擇的世界裡,早就忘記了如何去突破僵局。為什麼一定要將就別人給你的框框呢?
當你陷在左右為難的十字路口時,難道就一定要選擇別人建好的道路嗎?
拋棄這個觀念吧,你也可以為自己建一條更好的道路啊!
不留平常心
有一個學僧到法堂請示禪師道:「禪師!我常常打坐,時時唸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自忖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為什麼就是無法開悟?」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把粗鹽,交給學僧說道:「你去將葫蘆裝滿水,再把鹽倒進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會開悟了!」學僧依樣葫蘆,遵示照辦,過不多久,跑回來說道:「葫蘆口太小,我把鹽塊裝進去,它不化;伸進筷子,又攪不動,我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只搖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的說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學僧:「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禪師:「修行如彈琴,弦太緊會斷,弦太鬆彈不出聲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學僧終於領悟。世間事,不是一味執著就能進步的,讀死書而不活用,不能獲益。留一點空間,給自己轉身;餘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不急不緩,不緊不鬆,那就是入道之門了。
抓住機會的曙光 乘著夢想的翅膀飛翔 洪淵元雙鑽石
十多年前,洪淵元放棄穩定的工作與優渥的薪水,以年輕當本錢,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人生,雖然曾經山窮水盡到銀行只剩下77元,但是他的堅持,終於有了今日開花結果的非凡成就。「人都害怕改變,因為改變就有風險,」甫登上雙鑽寶座的洪淵元笑著說:「可是,沒有改變,就沒有機會!」
從改變中尋找機會
洪淵元大學畢業、當兵後,就到鋼鐵公司擔任工程師,由於煉鋼高污染、又得現場帶工人的工作環境,並不能像白領工作那般吸引高學歷的人才,不過也因為如此,洪淵元能在當時大學生畢業生平均15,000到18,000元的就有25,000元的高薪,同時獲得老闆的賞識、有意栽培。然而,洪淵元年輕的心並無法得到滿足,一些對未來理想生活的模糊想法,讓他覺得自己不該安於現狀、自己的人生也不會只有如此,他思考自己的未來,難道一輩子就只能待在製造業嗎?在他的生命中,可以有其他的「可能」嗎?於是他決定尋找不一樣的人生,從「改變」中尋找機會。但是改變並不是那麼容易,?要符合自己的興趣,又要考量未來發展,讓他苦惱好一陣子,一直無法在游離與模糊的摸索中找到答案。後來他到大陸旅遊散心回來後,找到一份黃金藝術條塊投資公司的工作,就在此時,他接觸到安麗「我當初是為了找客戶,才會主動跟陌生人聊天,對方竟然邀請我去參加安麗的聚會,我就順水推舟啦!」洪淵元想起這段過去,大笑起來:「哈哈!一個多月內,每次聚會我都到場發名片,但是從未加入,因為我的心根本不在此,卻沒想到,安麗竟然會改變我的一生。」那時,洪淵元對安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賣洗衣粉、清潔劑」的公司,且其姊妹都曾加入安麗、並沒有做成功,所以他完全沒有興趣,也不認為這公司有什麼發展;直到有次,聽到陳婉芬老師只提人生觀念的思考、並未大肆渲染安麗事業種種好處的演講,讓他開始對安麗有好奇心,覺得這個組織當中,一定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與對象。雖然,洪淵元加入安麗,也開始帶人來參加聚會,但由於帶著玩票、當備胎的心態,且上線又在台北,「我是帶一個來,死一個,因為我不學,方法也不對,」他說。後來黃金投資公司倒閉了,他才認真思考,決定好好學習,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
有心,才是成功的開始
決定投入之後,洪淵元展現十足的毅力與企圖心,有五個月的時間,他每週一次的坐夜車來回北高之間,到台北聽課,從未間斷;第六個月,他就帶著五萬元積蓄,單槍匹馬的搬到台北,全力以赴。「有心,就是成功的開始!」有心、有學習、有方法,讓洪淵元到人生地不熟的台北的隔月,業績就躍上21%。不過安麗是一份紮紮實實的事業,公平而無僥倖,洪淵元經營的過程也吃盡苦頭。他回憶起那段起步階段的日子,露出苦盡甘來的笑容:「其實21%並沒有多少收入,我每個月幾乎都是透支過日子,五萬元很快就用得差不多了,你相信嗎?我曾經連300元的電話費都要向同學周轉,還有銀行帳戶只剩下177元,我去領出100元來用。」他當時以一台90cc的二手偉士牌機車代步,經常故障、坐墊又會滲油,但是他還是騎著送貨或是見客戶,甚至載下線一起跑;記憶深刻的是,有次帶下線到陽明山去,爬坡過程中,老爺車竟然上不去的往下滑,把他的下線嚇壞了,對他說了句:「做安麗真的太辛苦了!」幾年以後,再遇到這位下線,他才知道,當時下線看到他如此清苦,就決定不做了!「陳婉芬老師曾說過,他的車是一部只有喇叭不會叫的老爺車,但是車上坐的卻是最有夢想的人……就是夢想,讓我堅持下來!」他說,自己也是凡人,起步的辛苦、不豐厚的收入還有組織內的人際問題等等,的確讓他有三次想要放棄的念頭,可是「我不甘心,家人與朋友都在看著我,看我能『玩』多久,我不斷告訴自己,要做就要有成果,沒有上到翡翠,我就不回高雄。」「家人親友會反對,是正常的情況,因為他們不了解,可是你要堅信,他們絕對不是反對你的努力,而是反對你的不成功!」洪淵元以「時間」與「學習」,來熬過每一個挫折;就是不在低落的情緒當下去做錯誤的決定,多給自己一點時間,沉澱情緒,同時不斷學習,活力就會再現!一年半後,他就脫離了老爺車代步的日子,短短三年多,洪淵元就到達鑽石的頭銜。
好位置不如用心學習
洪淵元說,安麗事業提供許多支援與資源,可是個人成敗的差別卻很大,「那是因為,有資源不見得會成功,要善用資源才會成功啊!」就以上線來說,在傳統事業中,根本很少有所謂的上線來輔助你,如果新人一昧的依靠上線,自己不學習、不做準備,反而會有惰性、阻礙成長,任何幫忙都成多餘,且效力大減,「這就像是你坐在最好的聆聽座位,但是不認真學習,那比坐在最角落的爛位置、卻仔細認真的人,更沒有收穫!」「而且,學習、資源運用等等的成效,都是要靠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他認為人的眼光要放遠,雖然耕耘不見得能看到立即的收穫,但是不耕耘就永遠也沒機會看到成果。像洪淵元目前的大陸線,發展極為迅速、業績驚人,別人可能不知道,當初洪淵元為了輔導在香港的一個朋友,飛了40幾趟的台北香港,花錢又花時間,並沒有立即的業績,而這位朋友到第二年才開始動起來、1995年大陸開放後,組織網才擴展到大陸,可是今日,這條線卻能在安麗網路業績即時統計表單上,每月業績重新起算的第一小時內,就能立刻到達21﹪的驚人績效。即使這幾年經濟不景氣,但對於未來,他充滿信心:「韓國的生活水平還不如台灣,但是都能有1000名鑽石直銷商,人口少韓國一半的台灣,照理說至少也要有500名,可是現在台灣才有120多名鑽石,台灣市場還是有很大的空間!」「五年之內,必要晉升到皇冠大使!」這是洪淵元對自己的期許,問他這麼辛苦的一路走來,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他笑著以不同於其他安麗人的逆向思考回答:「我要有自由又有保障的生活,現在努力的做安麗,為的就是以後可以不做安麗!」目前安麗是他的目標,未來安麗就融為他的生活與理想。洪淵元的成功並不傳奇,然而他走過的每一步,卻是最真實的奮鬥典範,為自己「創造生命中的無限可能」,更為「堅持過好日子」大步邁向更巔峰的未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