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情緒的四放--放鬆放下放開放空

每一個人難免都有情緒。正面的情緒是積極、樂觀;負面的情緒是沮喪、悲觀、消極、挫折感。
情緒管理有四種方法:

一、放鬆
二、放下
三、放開
四、放空

我們姑且稱之為「四放」。
第一個方法是「放鬆」,現代人最需要身、心放鬆。
站在台北車站前面完全無法停下腳步,總是被後面的人推擠得不由自主的往前衝,人海茫茫,不知前往何處,衝進地獄也不自知。所以現在的人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我引用一個故事:佛住世時,阿難尊者一直跟在佛的身邊,從佛那裡聽到不少法門。在慕道者眾多,導師不能分身兼顧時,阿難也教學生。
有一個彈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億耳」,他的音感很好,很會彈琴。阿難尊者教億耳用數息的方法襌修。億耳因為怕數息數錯,開始非常緊張,到最後心煩氣躁,於是告訴阿難尊者:「你教我數息,卻讓我很緊張,心更亂。」
阿難聽了很驚訝,但他無法教億耳去掉心煩氣躁的毛病。
億耳於是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你很會彈琴,一定知道弦太鬆會如何?太緊又會如何?」
億耳回答:「弦太緊會斷,弦太鬆會彈不出好音樂。」
佛說:「襌修的道理也是鬆而緊,緊而鬆。該緊則緊,該鬆則鬆,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懂得身心放鬆,就懂得修行的道理。可是太放鬆,就要緊一點。
第二個方法是「放下」。
有句成語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要先「捨」才能「得」,不捨就不得。我們不肯放下,是因為我們都是「貪得無厭」,怕手中的東西一放下,就會被別人拿走,於是抓得越緊,就越不能得到新的東西。
各位朋友,如果你一時失掉地位或事業,不必傷心,如果你現在是經理,不肯放下經理這個職位,就可能會得不到副總經理,甚至是總經理的位子。你一定要放掉一樣東西,才能得到另一樣東西。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兼得的。
第三個方法是「放開」。
我們為何怕東西丟掉呢?因為我們怕放開了這個東西,就不再是我們的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你放開的東西,是不會喪失的。
比如你放開心胸,可以接納更多的人、事、物,可以得到新的成長。再比如說,因為成見,你越討厭的人、事、物,你就越無法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他們的經驗、長處,也無法接觸新事物。即使你是一個佛教徒,也要開放心胸去接納不同的宗教,這樣當你接觸到別的宗教時,就可以學到別的宗教的方法、教義。你也可以從天主教、基督教朋友那裡學到佛教徒所沒有的東西,多開放就可以多吸收新的東西。
第四個方法是「放空」。
完全放空就可以擁有一切,放得越空,便擁有越多;放得越少,就越苦悶。我們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就會感覺不自由,因為觸目所及都是牆壁,就束縛了自己。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種一望無際的草原、森林、天空,讓我們感覺很開放,好像和大自然合而為一。我們可以利用外境來放空自己,到高山,到西藏喜馬拉雅山上,放眼望去,一片湛藍的天空,毫無邊際的蒼穹,就把自己給放空了。
佛教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位學問很好的教授,有一天,他想向寺裡的老和尚請教問題,他到和尚的方丈室坐下,滔滔不絕談他對佛教的看法。他說:「我今天是來向您請教的。」
老和尚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拿著茶壺,往杯子一直倒茶水,杯子都裝滿了,他還是不斷地倒水,水不斷流到杯外。
教授看了,疑惑地問:「老和尚,你是不是頭腦有問題?為什麼水滿了,還是一直倒水?」
老和尚笑著對他說:「這就對啦,你說你來向我請教問題,你卻一直在講話,你的心是滿的,怎麼能容得下我給你的新東西?」所以,要學東西,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空,這樣才能學到新的東西。若不能放空,就還有「相」在。
放鬆、放下、放開、放空,四放可以管理好情緒,對人生和事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兩塊錢的啟示--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有個年輕人到公司應聘會計,這位剛剛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在面試時就遭到拒絕,因為他實在太年輕了。
公司找的是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年輕人一再堅持,他對主考官說:
「請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參加你們的筆試。」
主考官拗不過他,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這為位年輕人居然通過了筆試,由人事經理親自複試。
人事經理對這位年輕人非常有好感,因為他的筆試成績是最好的,不過年輕人的話呢?
讓經理極為失望,他坦率的對經理說自己沒有工作過,唯一的經驗就是在校時掌管學生會的財務。
找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人做會計無疑是很不划算的,經理決定收兵。
他對年輕人說:「今天就到這裡吧!如有消息我們會打電話通知你。」
年輕人從座位上站起來,向經理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不管你們是否錄取我,請都給我打電話。」經理從來沒有遇見過這種情況,竟一時呆了。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問:「你怎麼知道我們不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呢?」
「你剛才說有消息打電話,那言下之意就是說沒錄取的人就不打電話了。」
經理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興趣,接著問:「如果你沒被錄取,我們打電話給你,你想知道什麼呢?」
「請你們告訴我在什麼地方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在那方面不夠好,這樣我好加以改進。」
「這兩塊錢是……」 年輕人微微一笑:「給沒錄取的人打電話不屬於貴公司的日常開支,所以由我來付,請你們一定給我打電話。」
「經理也微微一笑:「請你把這兩塊錢收回去,我們不會打電話給你了,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取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找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經理在工作會議上說:
「一開始就被拒絕,仍堅持參加筆試,說明他有堅強的毅力。
清算帳務 是一件十分繁瑣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
坦言相告自己沒有工作經驗,則顯示他的誠實,這對於從事財務會計的人尤為重要,
即使不能錄取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評價,證明他有面對不足的勇氣和取於承擔責任及力求更好的上進心。
員工不可能在工作中不出現差錯,也不可能把每項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我們可以接受員工的失誤,卻不能接受員工滿於現狀止步不前。」
「 我們需要員工和企業共同前進,自己掏電話費,反應出他公私分明的良好意識。堅強的毅力,可貴的誠實,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力求更好的上進心,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則,都是公司所需要的經驗不足可以積累,公司發展的希望就寄託在這些優秀的年輕人身上。 」 ——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吃苦要趁早

那晚看湖南衛視《背後的故事》,請來的嘉賓是臺灣著名的音樂製作人包小柏。熟悉他,是他在"超女"、"快男"之類選秀節目上做評委,給歌手做點評時,總是顛覆傳統的套路,語出驚人、非常犀利地指出歌手的問題所在。據說包小柏因此被娛樂界人士稱為"毒舌",還有他的神情冷峻、不苟言笑,使很多剛出道的新人看到他恨不得繞道而行。我很好奇,包小柏究竟有著怎麼樣的經歷,能讓他成就了如此冷靜淡定的氣質?那晚的訪談揭開了這個跡底。
原來,早在20年前,17歲的包小柏和他的孿生哥哥包小松就組成了臺灣最早的男孩偶像組合,他們的歌舞在當年風靡一時、唱片大賣。所有別人翹首企盼的東西,他們在一夜之間都得到了。
到了服兵役的年齡,包小柏兄弟雙雙入伍。他們相信,兩年後他們再回來,還會有大批的歌迷在忠實地等候著。可等到23歲退役之後,包小柏發現娛樂圈卻已不是自己熟悉的樣子了。有更多的新歌手走紅,觀眾們的視線也早就轉移了。
接下來的生活變得異常艱辛。最為窘迫的時候他連房子都租不起,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上臺機會,是幫其他的歌手暖場。現實的不如意讓包小柏決定轉行去做生意,可又賠得一塌糊塗,覺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
似乎已經到了人生的谷底,落魄的包小柏決定重新回頭做音樂。在音樂工作室當上了一名管雜事的製作助理,他抓住一切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躲在廁所裏寫歌,為了說服歌手適應某種曲風他甚至給別人下跪。6年之後,他成了華納唱片音樂總監。
當螢幕裏播放包小柏20年前的錄影時,我注意到,包小柏對著那個邁著誇張的舞步、又蹦又跳的自己說了一句:那時的我真醜。少年得志是很多人的夢想,張愛玲都說了出名要趁早。可相比而言,我覺得那個順風順水、名利雙收的少年偶像,遠遠沒有現在的這個冷靜沉著、內斂而豐富的音樂製作人有魅力。他對音樂的理解變了,對人生的感悟也更深刻了,吃苦的經歷讓他完成了破繭成蝶的轉變。
過於順利的成長和過早成名,像一顆裹著巧克力的慢性毒藥,消解了人的意志,迷惑了人的心智。吃苦才是一劑良藥,苦的滋味固然不好受,但吃苦的經歷卻能讓人沉澱出智慧和力量,讓心靈變得強大而寬闊,表現出生命的張力和豐富。所以,吃苦要趁早,成名不用急的。

大師與學生

一位音樂系的學生走進練習室。鋼琴上,擺放著一份全新的樂譜。「超高難度...」
他翻動著,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盡。
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他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
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十隻手指頭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的鋼琴大師。
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
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
「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了一個星期,第二週上課時正準備中,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
「試試看吧!」上星期功課,教授提也沒提。學生再次掙扎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戰。
第三週,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
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剋死,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面臨難上兩倍的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週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
學生感到愈來愈不安、沮喪及氣餒。教授走進練習室。
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眼神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訝異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
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仍然,學生出現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學生怔怔地看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份,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程度。」教授--鋼琴大師,緩緩地說著。人,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
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檢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歇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
因為,人,確實有無限的潛力!
美國奇異公司曾經有這樣的例子:
一位經理因表現優異被提升為副總經理,但做了二個多月馬上被撤換下來,這個老兄很生氣的直接去找威爾許(總裁)申訴;威爾許淡淡的告訴他:「你的表現確實和當經理時一樣賣力,但是你忘了你現在是副總經理。」
一個成功的人往往是能隨時調整和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思考,去應付更多更艱難的挑戰;一昧地附應以往的成功影子而不思自我突破改變,還在表現你所謂最擅長的部份,往往最後會淪為時勢下的波臣!
有了這層體悟與認知,會讓我們更欣然樂意,面對未來勢必更多的難題!
這篇文章讓自己醒悟到要不斷進步的原因,希望也能鼓勵正在辛苦進步的你!

心裡的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
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杆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
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瞭解別人。

堅持創造不凡人生 綻放梅花精神 嵇龍生、陳婉芬夫婦

他們的過去 如同寒冬中的梅花
不論你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雙皇冠大使嵇龍生、陳婉芬夫婦,他們挑戰命運的勇氣都令人敬佩。嵇龍生,來自吃不飽、餓不死的軍人家庭,海洋大學畢業後,曾當過船員、工程師、室內設計師、證券分析師……等工作,從過往豐富的經歷可以看出,他努力嘗試跳出命運的格線,然而,在他揮汗為事業奮鬥的時候,老闆捲款潛逃,打碎了嵇龍生對於生命價值的定義,他不斷吶喊:「為什麼我的前途要掌握在別人的手裡?」
陳婉芬,出生於一個坐著船搖搖晃晃才能抵達的馬祖離島,在這個貧瘠的島上,她是一級貧戶的遺腹子,在她身上存在著所有不可能成功的因子,甚至連存活下來的力量也微乎其微;然而,這顆毫不起眼的種子,有一天漂流到了另一個島嶼──台灣,在這裡,種子生了根、發了芽、開出美麗的花朵,直到聞到迷人的香氣,人們才知道,這是在寒冬中勇敢綻放的梅花。
「越冷越開花」正是嵇龍生與陳婉芬生命的寫照,即使面對艱困的環境,他們始終不低頭,奮力綻放一朵朵令人驚豔的花朵。他們來自平凡甚至貧苦的環境,有著不可能成功的背景,世界像是與他們作對,雖然他們努力向生命發出怒吼,卻無法得到生命應有的回應。直到他們選擇了當時剛進駐台灣僅僅三天的安麗,並且單純相信安麗事業就是實現夢想的最佳機會,終於他們在堅持與行動中,證明了正確的選擇帶領他們戰勝命運!
嵇龍生表示,努力一定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除非你做對了選擇。然而面對週遭紛至沓來的資訊及負面聲音,許多人常常不知如何正確選擇?陳婉芬說,選擇做一件事情時,重點不應該是自己有沒有興趣、有沒有時間或能力,而是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我在安麗事業25年了,走遍世界各地,我更加確信安麗事業太值得做了!我們不是安麗的唯一,安麗才是我們的唯一!」陳婉芬堅定地說道。
他們的現在 樂在回饋
然而,做對選擇也不見得會有好的結果,除非懂得相信與堅持。「很多人都知道安麗,但是知道是沒有力量的,唯有相信才能產生力量。」陳婉芬強調。如今25個年頭過去了,夫婦倆攜手走過了風風雨雨,他們深刻記得老狄維士先生曾經在台灣遭逢直銷風暴時,親自前來台灣對所有直銷商許下的承諾:「世界各地,只要還有一個人要做安麗,安麗公司就一定會支持到底!」這樣的一句話,深深烙印在夫婦倆的心,他們告訴自己:「我們相信,堅持到最後的,一定是我們!」
於是,「我相信、我行動、我堅持」成為嵇龍生與陳婉芬的成功方程式。其實,以嵇龍生與陳婉芬目前的成就,大可和許多人一樣,放下工作、享受自由非凡的人生,但是他們仍親力親為,不斷從事銷售、推薦與服務,每一個專業化、標準化的行動,都是來自他們對安麗事業的尊重與熱情。陳婉芬笑著說:「把累積25年的寶貴經驗放著不用,不是太可惜了嗎?」
陳婉芬把從事安麗事業的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此階段著重的是心態的建立,也就是基礎建設,一旦建立穩妥,暴風雨來臨也能屹立不搖;第二階段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也就是相信安麗事業,不受環境影響,而且要訂定目標與計畫,使從事安麗事業成為一種習慣;第三階段是「樂在其中」,在這個階段裡,拒絕與批評已經無法影響自己,不但樂在其中,而且已經超越獨善其身的範疇,進入兼善天下的境界。
現在,嵇龍生、陳婉芬夫婦正在第三階段中享受著,他們發自內心想要幫助那些值得幫助且需要幫助的人,「這就是我們至今仍然不斷突破,向前邁進的動力。」他們不但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甚至將「回饋」加入成功方程式中,他們積極實踐回饋鄉里的承諾,在馬祖中學設立獎助學金、提供鄉里急難救助金,甚至在大陸偏遠地區設立學校,幫助貧苦學童就學,並且立志要讓更多人認識安麗,幫助他們透過安麗改變人生。
他們的未來 願做一塊磚
去年歷經了母親過世的哀慟,讓陳婉芬感嘆:「孝順不能等、健康不能等、成功也不能等!」這也是促使她努力從事安麗事業的原因。當他們以雙皇冠大使的身分,榮獲創業者獎金FAA60分的榮耀時,卻嚴格並謙虛的給予自己「安麗人生剛好及格」的評價,也更加突顯嵇龍生、陳婉芬夫婦不斷設定更高目標的決心。「願做安麗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這樣一句話,出自嵇龍生、陳婉芬夫婦的口中,更令人覺得可敬。
25年前,一個惶惶不知終日的小夥子,以及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兒,一起選擇了安麗事業;25年來,他們在相信的道路上堅持、發光、沒有埋怨、沒有疑問,只有不斷向前朝目標前進。如今,嵇龍生、陳婉芬夫婦願意將這份榮耀與所有和他們一同經歷成長的朋友分享;未來,他們更要持續以感恩的心,為生命綻放最動人的光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