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什麼都要爭取

有一個安分守己的人,一生從不與人爭,一輩子連一隻蚊子也不捨得打死。
孩提的時候,他是玩伴的"馬兒",被騎在腕下。長大了,他是人們取笑的物件,即使是乞討為生的乞丐,也笑話他的迂腐,他從來不會生氣。在這個俗世中,他像野草一樣活了一生,慢慢老了,最後死了。他來到了天堂,他發現天堂的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所有人都你擠我擁,想早點進去天堂的大門。
他想,他不能和人爭,不然會有麻煩的。於是,他一個人排到了隊伍的最後面。前面不斷有人插隊,為此許多人混戰成一團,然後妥協,隊伍又恢復了平靜。他了不敢插隊,連這樣的念頭也沒有。還有人不斷向他請求,能不能把位置讓給他們,他答應了,於是又站到了隊伍的最後面。他在這裏有很好的名聲,所有新來的人,都會讓他把他的位置讓給他們。他永遠都排在隊伍的最後面,這樣過了幾個世紀,他還沒有進入天堂。他慢慢有些不耐煩了,但他從來不敢和人說,更別說生氣了。所有人都說他的脾氣好,然後像在人間一樣,開始把取笑他作為一種遊戲。
終於他遇上一位天使,他壯著膽子問:"天使啊,我在這裏站了幾百年,為什麼不能進入天堂?"天使把他的情況告訴了上帝。
上帝說:"你說的是那個永遠排在隊伍最後面的人嗎?讓他下地獄吧!"天使把上帝的話告訴了他,他終於憤怒了。他去質問上帝:"上帝啊,你不是把天堂留給那些溫良、仁慈的人嗎?"
上帝說:"是的,但是我是留給那些勇於進取,而不是等著進入天堂得人!如果不需要奮鬥,不需要進取,那麼地獄最適合你了!"
上帝有些可憐他,讓他再次投生,他回到了人間。他變成另外一個人,凡事都以積極的態度去應付,他因此富有,成為社會慈善家。死後在天堂的門口邊,他也努力爭取進入,終於順利地升入了天堂。
天堂之路不會因為你與世無爭而得到,只能靠自己爭取,才可以得到一切。
大多數人都覺得,"活在當下"是相當困難的事。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為往事 ,就是在杞人憂天。
"活在當下"就像在繩索走路一樣,剛開始一定會掉下來。但是只要多練習,就越來越能保持平衡。以下是三種讓自己活在當下的方法:
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做任何要做的事
不要像趕場似地過日子。如果我們認定時間永遠不夠,就真的永遠也不會有足夠的時候,趕公共汽車、趕電梯、吃午餐時還要打電話。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告訴自己:"我寫這封信(熨這件衣服、做健身)的時候, 一定要全身貫注。需要多少時間,就用多少時間好好做。決不趕場。
學會"狗的靈敏度"
帶狗出去散散步,就會發現一件事,狗會注意每一樣東西-----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個消防栓。不論你帶同樣一隻狗在同一條路上走多少次,對它來說都是新的經驗。狗是切切實實地活在當下。
剛開始學習"狗的靈敏度"時,我們回發現自己心不在焉。吃飯的時候、嘗試一口一口地品嘗;和朋友談天的時候,聽清楚每一個字;欣賞歌曲的時候,細聽每一個音符;散步的時候,仔細看每一棵樹。慢慢地,我們會越做越好。
告訴自己:"我的時間綽綽有餘。"
一再重複這個保證,它就會成為潛意識的一部分。每當你覺得受到壓力時,就提醒自己:"我的時間綽綽有餘。"
你在繩索上停留得越久,你的生活就會過得越好。

繞不過去的路

世上的路千萬條,但是,有些路是繞不過去的,是不能不走的。
小時候,爺爺經常帶我去走親戚。走親戚,意味著能夠吃上幾頓比家裏好得多的飯菜。這是爺爺對我的曲線疼法,使我得到許多實惠的慈愛。
爺爺經常去盤富村的那一家親戚。不過,我並不愛去,因為必須經過一條七彎八折的厝弄,弄子兩旁住的是獵戶,養著好多兇猛的獵犬,那些獵犬幫助主人獵獲過很多野獸,也給主人惹來不少麻煩--咬傷過好多陌生人--我害怕那些獵犬。
畢竟爺爺老了,爬山越嶺,母親不放心,叫我陪爺爺去,我豈敢說不?
在我躊躇之際,不知從哪里傳來一陣螺號聲。這是狩獵的號子。爺爺舉起拐杖指著後山說:"獵犬都在那呢,不要害怕了。"
我順著爺爺指的方向望去,隱約可見幾個獵人正在管茅和芒箕叢生的山上,仿佛泅在水裏圍追著什麼,獵犬異常興奮的狂吠,此起彼伏,一浪又一浪地滾到我們的耳邊來。
真的不用害怕了。
我又蹦又跳地走在前面。爺爺拄著拐杖,不緊不慢地走著,離我越來越遠。我很快就到了那弄口,也許是條件反射,我停了下來,回過頭,看看爺爺走到哪里了。看著爺爺慢吞吞的樣子,我沒有耐性等,便躡起腳,試圖像貓一樣無聲無息地通過那條恐怖的弄子。我才走進弄口幾步,天哪,一聲沉悶的惡吠,像平地驚雷,直轟我的耳根!我驚叫起來,倉皇四顧,不見一個人影。我家曾經養過母狗。我知道,這是一條正在哺乳的母狗,惡吠是它護仔的威嚴警告,哺乳期的母狗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兇猛的,遇上這種狗是不能跑的,你越跑,它就追得越凶。而逃生的本能驅使我拔腿跑了。又驚又恐的我,跌跌撞撞地跑了幾步,一條瘦瘦的黑狗搖擺著兩排略顯蒼白的乳房,狂風似的呼嘯過來。我雙手抱頭,雙目緊閉。它先在我的右臀猛咬了一口。幸好那時正值隆冬,我穿了兩條打了補丁的褲子,臀部的補丁又密又厚--狗的利牙沒能深入我的細皮嫩肉,很不甘願,又倏地爬上我的背,企圖把我按倒,然後再慢慢地咬,要咬哪里就咬哪里,肥瘦任它挑。我又哭又喊,身體左搖右甩,可怎麼也掙脫不掉抓住我肩膀的狗!幸虧爺爺聞聲趕到,猛擊一杖。我只聽到"咯"的一聲鈍響,狗便翻了下來。
爺爺得意地說:"打中的正是狗的最致命的部位--鼻樑。"那狗趔趄著爬起來,垂頭喪氣地走進一個樓梯腳下的旮旯裏。
爺爺摟住我,讓我的臉貼著他的胸口,又是呼兒又是喚命,連連說:"不用害怕,沒被咬傷就好。"
爺爺牽著我繼續走,他自言自語:"想不到這裏還躲著一條產仔的母狗。"
"我又不傷害小狗,它憑什麼那麼咬我?"我問。
"憑什麼?憑它對小狗的疼愛呀。”
“所有的母狗都這樣嗎?"
"是的。”
“我以後再也不走這條路了!"
"孩子,人一生在路上,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意外的事情,為了一個目標,有些路你不能不走,沒有別的選擇啊。"
我一知半解地點了點頭。爺爺笑了。我很少見到爺爺這樣的微笑。
後來,我獨自多次從那條弄子穿過。弄子兩旁住的還是那些獵戶,還有好多獵犬。只是我不再穿有補丁的衣褲,而是像爺爺那樣,拿了一根拐杖,雄赳赳、氣昂昂而不是畏首畏腦、縮手縮腳地走著;那些獵犬好像識相了,一般只在遠遠的地方狺狺狂吠,只有一二條追逐過來,甚至狂吠著尾隨到弄子的盡頭--當然,沒有一條膽敢逼近。該走的路,就大膽走吧。

選對池塘釣大魚 文章出處:郭騰尹的幸福天空

在大陸福建一個職場選秀節目擔任評委,其中有一個題目是:如果你工作了二年,現在公司高層有一個機會外派,你有三種選擇,你會決定去哪裡?
A. 市場空白,但具有很大潛力的城市
B. 市場巨大,但有很多競爭對手的城市
C. 已經經營了兩年,相對較成熟的城市
其實這三個答案都各有利幣,但是召聘企業所要的工作職位是一個地區的銷售經理,很自然的,所有的評委都猜到了選手會為了符合企業的利益而選擇A答案,選手的解釋是他本身的個性就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而且他熱愛挑戰,相信越困難的環境越能激發一個人的鬥志。
這個答案選手答得很完整,我自己也很贊同,但是有時為了現場的效果,為了讓觀眾喜歡看,就要設計一些衝突性,一方面考驗選手的邏輯性及應變力,同時更要刺激收視率,這種傳媒趨勢,好像兩岸皆然。
我問選手市場空白代表沒有競爭者,這裡有沒有風險?我舉了一個例子,在山腳下有二個魚池,一間魚池有許多釣客,大家熱烈的討論今天的釣況並且笑聲不斷,想必收獲頗豐;而緊臨在側的魚池則有些破落,雖然面積較大,但是一個釣客也沒有。我希望選手告訴我,如果他是一名新來的釣客,他會選擇哪一個魚池?選手很聰明知道我設了一個套,所以一直堅持要到沒有人的魚池,避免他之前的答案與我設計的情境相違背。我又繼續問,這些老釣客不去這魚池釣魚的原因有哪些?選手沉默了,因為他有感覺,他好像已經上鈎了,任何的答案都會被咬住,我告訴他依然可以選擇去那無人的魚池釣魚,但是旁邊魚池的釣客會很質疑的看著你,或者會有人熱心的把你叫過來這裡釣,因為他們會告訴你那兒根本沒有魚,或者魚兒還沒有長大,這裡雖然釣客多,但是只要你的魚餌好,能滿足魚的胃口,再加上你的技術,魚兒一樣會上鈎的。
這雖然是節目現場效果所舉的例子,但是依然有著其道理,首先我們不能只憑一股一往直前的勇氣去開創市場,對市場的評估及調查是必要的,無人的魚池用盡一切方法釣了二、三個小時還是釣不到魚,就要學習轉進,並非能力不好,而是時機尚未成熟,像魚兒還沒有長大一樣。
競爭者多的市場可不同了,最明顯的是在福建因為盛產鐵觀音茶,所以一條熱鬧的街上,幾乎都是茶行,在台灣迪化街也是一個例子,每當過年時,迪化街的老商舖所組成的年貨大街雖然賣的東西都差不多,但是因為同業的匯集,反而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所以麥當勞所選的地方總是有肯德基,在中信房屋的旁邊總會有其他的仲介公司比鄰而居。
在競爭者林立的市場要讓自己脫穎而出靠的是創新與差異化,如果在魚池裡,你的餌和大家是一樣的,釣法也無創新,你就不容易讓自己勝出。所以在選擇市場時千萬別只靠企圖心,還要謹慎的評估,也許時機未成熟,千萬別為了面子待在沒有魚的魚池死撐,只要你的餌香,魚兒自然會捨棄別人朝你游來。另外補充一點,那位選手後來被淘汰了。

雕琢與感恩

有一個師傅要為一座廟宇雕刻一尊菩薩,特地到山裡頭去尋找材質最好的石頭。歷經千辛萬苦之後,他找到了。回程時,除了這顆材質最好的石頭之外,他又順手撿了一顆普通石頭帶回去。
為了趕在三個月內完成,師傅趕緊拿出材質最好的石頭來刻佛像。可是才敲第一下,好石頭就說:「好痛喔!」敲第二下,好石頭大叫:「我受不了!」師傅說:「可是我要把你雕琢成供人膜拜的菩薩呀!」再敲第三下,它終於忍不住大叫:「不要再敲了,我實在太痛了,我不當菩薩沒關係!」師傅沒辦法,只好將它放在一旁,拿出普通的石頭。
他開始雕琢普通的石頭。在師傅雕刻的過程中,普通石頭也覺得很痛,但不斷地再忍耐,因為它知道師傅要將它雕琢成菩薩。所以它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忍住痛苦,感謝師傅汗流浹背地成就它。終於師傅雕刻出一尊非常完美的菩薩像,放在廟裡供人膜拜。
這間廟的香火鼎盛,每天都有許多善男信女前來祈願。幾年後,廟宇前的一堆碎石對著廟宇裡的菩薩說:「你真好,一顆普通的石頭都可以成為菩薩。我明明材質很好,卻被人當成鋪路石,每天被人踩在腳底下。」
菩薩開口說話:「好石頭呀,當年師傅因為你的資質好,想要讓你成材,你卻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要做什麼,亦無感恩之心,所以忍不住雕琢的痛苦,放棄了成為菩薩,才使我們兩個今天命運完全不同,你能怨誰呢?」碎石子無奈地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師傅欲降大任於我,我卻完全不懂他的苦心。現在,你是萬人膜拜的菩薩,而我卻正被萬人踩在腳下的碎石,還要常常聞小貓、小狗的尿糞臭……這一切的確是我自找的,怨不得人呀!」
人的資質或有好有壞,但卻不會因此訂出成就。唯有在奮鬥的過程中,清楚自己的目標,堅忍不移、願意接受挫折挑戰,才會創造一片天。
落入坑洞的獵人
有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獵,其中一個獵人不小心掉進很深的坑洞裡,他的右手和雙腳都摔斷了,只剩一隻健全的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無策,只能在地面喊叫。
幸好,坑洞的壁上長了一些草,那個獵人就用左手撐住洞壁,以嘴巴咬草,慢慢的往上攀爬。
地面上的人就著微光,看不清洞裡,只能大聲為他加油。
等到看清他身處險境,嘴巴咬著小草攀爬,忍不住議論起來!
「哎呀!像他這樣一定爬不上來了!」
「情況真糟,他的手腳都斷了呢!」
「對呀!那些小草根本不可能撐住他的身體。」
「真可惜!他如果摔下去死了,留下龐大的家產就無緣享用了。」
「他的老母親和妻子可怎麼辦才好!」
落入坑洞的獵人實在忍無可忍了,他張開嘴大叫:「你們都給我閉嘴!」
就在他張口的剎那,他再度落入坑洞,當他摔到洞底即將死去之前,他聽到洞口的人異口同聲的說:「我就說嘛!用嘴爬坑洞,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在我們的人生裡,落入漆黑陡峭的坑洞,是非常不幸的事,更不幸的是,當我們在坑洞裡的時候,別人不但沒有伸手,反而事不關己的議論,卻得不到慈愛與關懷。
但是,只有在困境中的慈愛與關懷,可以救人;在困境中的議論與批評,只會陷入更深的絕境。
因此,在自己面對困境和難關時,不要在意別人的議論,要意志堅強,往上攀爬。
在別人受到挫折和危厄時,不要急著議論,要將心比心,學習別人在逆境中的勇氣。

保持目標感,人生更精采 羅敏助、吳寶銀夫婦

從生意興隆的早餐店轉換跑道,將安麗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從昏天暗地的忙錄到充分掌握時間自主;從被拒絕、嘲笑、潑冷水到令人羨慕的收入和生活方式,證明羅敏助、吳寶銀的選擇是對的,如果人生再重來一次,安麗仍是他們堅持不變的選擇!
心態歸零再上一層樓
羅敏助、吳寶銀夫婦一路從鑽石衝刺到雙鑽石獎銜,或許很多人會有相同的疑問:「達到鑽石成就應該很好了,可以好好享福了吧!」的確,從初期一邊忙於早餐店的生意、一邊兼職做安麗,到榮登雙鑽鑽石獎銜,羅敏助與吳寶銀達成的目標,早已遠遠超過加入安麗時單純嚮往海外旅遊的夢想。是什麼樣的因素,讓他們在每一次達成目標之後,依然努力向前邁i?吳寶銀說:「因為人生不應該只有這樣!」
  如何才能不斷地為生命創造一次又一次的高潮?最大的秘訣就在於「目標感」,唯有將心態歸零,隨時保持目標感,才能繼續朝更高的成就邁進。「從兼職做安麗開始,發展至今,我們一直都很有目標感。我們知道如果沒有目標,讓一切順其自然,成功的機率就會很小。所以我們一直自我期許、設訂目標,盡可能吸收學習各方面的資訊,畢竟要帶領一個團隊,自己一定要不斷成長,才能帶給團隊更多的知識。」就是因為「目標感」,讓羅敏助與吳寶銀在短短一年內從執行專才鑽石躍上了雙鑽石獎銜。
人生重來還是選安麗
  回首過去十多年來經營安麗的過程,羅敏助與吳寶銀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他們曾為了銷售一包洗衣粉賺37元,卻被朋友數落而心灰意冷;曾為了掌握經營安麗的方法,犧牲睡眠時間,只為了進教室學習安麗;曾面臨兼職與全職的關鍵抉擇,在五天內收掉生意興隆的早餐店;曾被週遭的親朋好友抱著看笑話的眼光對待。吳寶銀笑著說:「剛開始做安麗的時候,我們夫妻倆有很大的摩擦,因為兩個人的步調不同,再加上生活腳步大亂,清晨起床開早餐店,晚上該補眠的時間還要去上課,家人反對的聲音不斷,許多人等著看笑話,但是我們夫妻倆都很好強,吵架歸吵架,我還是告訴羅敏助:『如果今天你不做安麗,就會讓人家笑一輩子!』」
  夫婦倆堅持努力經營安麗,都是因為「相信」!相信安麗事業可以完成海外旅遊的夢想、相信安麗事業的價值、相信安麗事業可以擺脫傳統早餐店的生活模式、相信安麗事業成功之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甚至可以將安麗事業傳承給下一代,讓孩子的未來也有保障。羅敏助說:「我的第二個孩子有成長遲緩的狀況,所以要送他去上很多課程,當時還在經營早餐店的我們並沒有很多時間照顧他,所以我告訴太太,如果全職做安麗,至少有時間照顧孩子。」一連串的抉擇,讓生命有了轉折,如果人生可以再來一次,羅敏助和吳寶銀還會選擇安麗嗎?他們堅定的回答從未改變:「還是要做安麗!因為我們不希望只是庸庸碌碌過一輩子!」
不可忽視每個潛在顧客
  樸實、親切及誠懇的特質,讓羅敏助與吳寶銀容易贏得初識者的信任感,吳寶銀說:「我們兩個人的特質就是草根性很重,我們做安麗很自然,不會給別人壓力。例如,有位媽媽以前一直拒絕安麗,但是我第一次與她見面,她就爽快的加入會員,我想,那是因為我和她的調性與感覺相同吧!」
  除此之外,羅敏助和吳寶銀從不輕易放棄每一個人,羅敏助說:「很會算計成本的人,做不好安麗!」許多具有經商經驗的人,非常會計較投資報酬率,容易短視近利,看不見每個人背後龐大的市場。羅敏助說:「經營事業一定有『付出』與『獲得』。有些人不願意親自送貨給遠距離的顧客,而改用郵寄或其他方法,但我們依然堅持親自送貨,透過面對面溝通,可以增加信任度,讓關係變得更像朋友!」吳寶銀說,讓別人從拒絕安麗到接受安麗,最後成為好夥伴,那種感覺最棒!「每次挑戰一個人成功,背後又多了一個市場。」吳寶銀信心十足的說。
  即使上了雙鑽石,羅敏助和吳寶銀卻沒有任何架子,他們依然捲起袖子為客戶服務,裝完淨水器順便清潔廚房,親切誠懇的態度,讓顧客願意與他們做一輩子的朋友,以身作則的行動,也帶動組織蓬勃發展。「只要你堅持下去,做出成績,所有的人都會看得到。當別人看到你的進步、你的成功,他們也會更願意跟隨你的腳步!」羅敏助和吳寶銀堅定地說。保持目標感,事業才會更上一層樓,羅敏助與吳寶銀的下一個目標是五年之內登上皇冠,讓我們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想發源地 的頭像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夢想發源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