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
一九七一年,我剛退伍下來,正準備開始找工作。面對浩瀚競爭的社會,我這樣一個沒有念過大學的年輕人,能做什麼?我的心裡,一片茫然。
也是一九七一這一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看到國家遇到這麼大的外交屈辱,我心中非常挫折,但是,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工作而掙扎的我,實在也感覺不到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事。
沒想到,我找到了美國運通的工作。
加入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為全球旅人提供信用卡、旅行支票兌換,以及旅遊服務。
所以在我們櫃台,經常看到各國的人前來拿信。美國運通當時在全世界有八百個據點,很多要出國遠行的人,如果還不知道自己會住在哪裡,就會請家人把信寄到那個國家的美國運通。
我們收到信,會按收件人的姓名分類收著,到時候,這些旅人只要憑護照,就能拿到自己的信。
靠著遍布全球的據點,美國運通成為旅人在全世界的生活據點。
我偶爾到櫃台幫忙發信,看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他們拿到信時那樣的歡欣,心中突然湧上一個感覺:如果我能用更好的服務,讓他們對台灣擁有美好印象,成為台灣的朋友,這不是一件很棒的工作嗎?
這個動機立刻激勵了我,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加倍努力,用讀書時未曾有過的拚勁,猛K我的英文,瞭解我的工作內容。
從此,我在跟每一個外國人接觸時,也永遠抱著這樣的心:如果因為我,能讓他們對台灣印象深刻,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轉眼三十七年了。
這之間我做過許多事,國際的、本土的、有薪的、無給的,但是直到今天,這份初衷,這份熱情,沒有改變。
如果要問,這一生到底什麼力量在驅使我不斷前進?我想,就是這個信念。
我從來不認為推動觀光旅遊,是為一家公司賺錢或為個人求舞台,更從來不曾把它當作我的目標。我始終相信,觀光旅遊有更重大的意義,就是和全世界做朋友,而且是讓台灣和全世界做朋友。這是我這一生最大的信念。
一九七七年左右,迪士尼計畫到亞洲設館時,請了國際知名顧問公司的副總裁陪同,到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走一圈,調查各國市場。
台灣成了調查中的一站,他們也鄭重其事地約我。當時我是美國運通的總經理,在他們心目中,等於是美國企業瞭解當地旅遊的專家。
在談話中,他們很專業地了解台灣的各種數據、資料,也問我:「這幾個國家中,你認為哪個城市最適合?」
我當時幾乎是武斷地說,「那當然是台灣。」
對方問我為什麼。
我一一分析——以土地取得來說,台灣的地價比日本便宜。從薪資水準來看,台灣的工資比日本低很多,還有不少失業人口。就地理位置而論,台灣比起日本更接近東南亞,更方便所有亞洲旅客來遊覽。而香港、新加坡比較小,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經濟不夠好。
「這是一件不必用大腦就可以決定的事,」對著他們的大陣仗,我這樣結論。
看對方也提筆忠實地記錄下來,我心裡想,台灣應該大有希望。
一段時間後,迪士尼正式宣佈新址。謎底揭曉,地點不僅在日本,而且是地價最貴的東京附近。
我非常納悶,並且暗自認為,這些國際集團和知名專家的判斷,也不過爾爾。
過了幾年,因為我對台灣觀光發展的重視,被推舉代表台灣參加亞洲旅遊協會(PATA),成為開發委員會的委員。這個組織網羅全世界的旅遊權威、開發權威,也包括統計調查的權威,一起輔導不同國家的開發專案。我看了巴里島的規劃案、協助尼泊爾的古蹟保存、東馬的開發……,每次都接觸國家級的大開發案。
這個委員會其中一員,正是當年那位迪士尼調查公司的副總裁。
我看到他,就說:「你欠我一個答案!」
「當初你來問我迪士尼樂園的事,我告訴你一定是台灣。我很納悶,為什麼你們最後不選台灣,而選東京?」
這時候他很坦白地告訴我:「當時雖然我們做了一趟很冗長的調查,但是,到最後,從我們的專業來說,那幾乎也是一個不用大腦就能看到的結果。」
我心裡一震,問他為什麼。
在迪士尼的經營規模中,一個遊樂園的營運要持平,一年必須至少要有六百萬到一千兩百萬的入園人口。因此,最重要的考量是,遊樂園必須設在經濟成熟、人口密集的市場的中心。也就是說,這個地區必須經濟能力夠強、人口數量夠多、地理可及性夠好。
那時候,環顧全亞洲,日本的經濟領先所有國家,而且人口有一億。當時台灣人口大概還不到兩千萬,平均所得也不高。
而且,東京是亞洲最大的都市,設在它附近,遊樂園立即擁有最大的基本消費族群:學生常常結伴去同樂,家長有空就帶小孩去玩耍。至於其他國家旅客的消費,那已經是次等的考量。畢竟搭飛機成本高,這樣的人只是少數。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無地藏身,非常慚愧。
原來,當我們主觀地以自己的角色看事情,而沒有專業深入的瞭解,認知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
從那之後,我再也不敢那麼放肆武斷地判斷專業的事情。
我有幸在過去,代表台灣參加亞洲旅遊協會。我的角色之一,是要為台灣的觀光事業廣結善緣,我同時也掌握機會,參加了協會中的各種委員會:開發委員會、古蹟保存委員會、市場行銷委員會、選址委員會……,因而可以和各國、各領域專家共聚一堂,聽到他們的討論。
原本以為我只是受邀為這個組織貢獻經驗,但是在付出之外,我發現,最大的收獲者反而是我自己。
這幾年,我常看到官員、民意代表,本著對地方的愛做了不少規劃,但是因為沒看到大方向或經驗不足而被誤導,開發失敗了,土地也破壞了,實在非常可惜。
因此,我覺得我應該把自己的經驗,有層次地介紹出來。
於是這麼多年來,我到處奔波、呼籲,甚至不厭其煩地在台灣每一個縣市、每一塊土地,希望用我在國際上學習到、觀察到的經驗,與主政者、土地擁有者、民意代表演說,溝通,說明。最後卻總是發現,道德勸說、專業分析無法動搖許多人眼前的利益誘惑。
寫這本書的動機,也是因為對生命種種無奈的理解和接受。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慢慢體會到:許多事無法一個人完全掌控。要完成一件事,牽涉的,不只是一個人的認知,還要群體的完全瞭解。
有時候,領導人決定去做了,但是因為層層的認知差距,做到最後總是徒勞無功。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從領導人、從規劃者、從每一階層參與的公務人員,到民意代表、到民眾、到觀光科系的老師、到學生、到任何參與這個行業的人,每一個人都能了解地方規劃的重要觀念。
走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和經驗,我愈看愈清楚,有時候或許,你能產生局部影響,有時候或許,你能產生階段性的影響,但是想造成持續的改變,卻總會在政治人物的快速變遷中被打亂。
因為時間在挪移,事情也會改變,那麼,與其為每件事尋找最具體的解決方法,不如把我自己的經驗完全分享出來,讓每個人從中去找到當下對他有用的作法。
過去我還算有一點經驗,是因為我有機會看那麼多:從組團到國外推廣,到參加亞洲旅遊協會、美洲旅遊協會(ASTA),擔任世界傑出旅館系統亞洲主席、青年總裁協會世界大會主席、台北燈會主任委員、中華美食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旅展主任委員、觀光協會會長等等數不完的分外工作。
但是,隨著我卸下觀光協會會長的職務,我的人生也來到一個階段,一個需要緩慢下來的階段。我已經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一年到頭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也沒有積極的參與各種國際最新的開發規劃。
今後,對台灣的觀光旅遊,我能做的已經不多,即使是建議我也必須小心,到底我能說的都是以前的經驗,某種情況下那是危險的。因為事過境遷,以前對的作法現在不見得會再有效。那麼,這本書也算是我在觀光旅遊這一行的畢業報告。
也許這本書的內容,有一天也會不合時宜。但是從過去那麼多的經驗、學習的過程,應該可以給未來的規劃者、給所有關懷台灣這片土地的人,一點參考。
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 文章出處:30雜誌3月號
這次回美國出差,特地見了一些很久沒碰到的老朋友,然後我驚訝地發現,彼此之間,竟有一些相同的境遇與夢想。我們之間的共同處,是都曾經念過這間叫做「史丹佛」的學校。
我們聊了很多事,也聊了很多「人」。話匣子常以這樣的方式打開,「你知道嗎?那個某某某學長,現在在做某某事……」我們發現,史丹佛畢業的人的職涯設計,真和其他學校的人有所不同。史丹佛的人或許待過麥肯錫,然後雷曼兄弟,然後高盛,但之後很有可能拋掉一些東西,自己開一間公司、做一個新事業,我到上海,你到美國,我們全世界四處跑。
簡而言之,「創業」在這個族群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其實大家都在創業
儘管最後真正全職出來「創業」的,嚴格計算下來,十個史丹佛畢業生中其實只有一、二位,但如果將「創業」這個動作廣義化,有些學長成為所謂的「二分之一族」,也就是白天上班,晚上做自己的副業;有些隱身成為知名部落客,白天上班,晚上成為可愛插畫背後的畫者。假如將這些都計入「創業」,全部加總起來,十個裡面可能就有九位都在「創業」了!目前檯面上知名的「史丹佛校友」,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若水公司的作家王文華,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等……看看大家現在在做的事,某種程度上都可算是在「開創事業」中,他們自己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一直在想,為何史丹佛人「愛創業」?史丹佛教了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是什麼?此趟美國行,我又見到台灣的「交大」也有類似的狀況,在矽谷與《拓荒》一書作者李喬琚碰面,她聽到有一批台灣網路創業家要到矽谷出差,馬上約了一個「交大校友晚會」要和大家聚聚。史丹佛偷偷教我們的事,答案已經漸漸明朗。
從史丹佛畢業的,拿到的不只是學位,而是這些「人」。這些校友建立了一套「通報系統」,口耳相傳,某某某創業了、辭工作了、去上海發展了……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了。這就夠了!透過這個掛名「史丹佛」的「學長學姐通報系統」,史丹佛的畢業生都聽過特別多件「正在進行的創業故事」,我們從這些「小道消息」,得知了「前人」所走的路。
記得自從進史丹佛的第一天起,我就聽到「王文華」的名字,當時他還沒有這麼出名,我就看到他的文章以及他的努力。另外,我們看到成功創業家王耀庭,看到楊致遠,看到蔣顯斌,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他們的現在,學校還流傳著他們在求學時代的故事,還有他們的努力過程,我們得以了解他們如何一開始到最後,走過如何怪誕的職涯路,很容易就觸動了「我們也應該給自己另一條路走」的念頭,丟掉現在的光環,退後、轉彎,尋求更大的突破!
「給自己另一條路走」,就是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某某某這樣做了,你還在等什麼!」
給自己另一條路走
現代上班族,尤其是到30歲,愈高學歷,進入名聲愈響的企業,取得愈好聽的頭銜,就愈不容易再給自己「另一條路走」了。當你進入公司,表現得很優秀,反而容易卡在這間公司,捨不得離開。
這個現象真的很弔詭,一旦表現得愈好,我們的路反而愈走愈窄!而願意給自己「另一條路走」的,常常是「無路可走」者──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創業!學歷不佳無法加薪,就只能創業……因為如此,有一位創業成功、身家已達百億的史丹佛學長曾告訴我,他回台灣前一定得在大學弄個顧問教授職之類的,好好印一張名片,因為「創業家」不是一個受台灣人所認可的「正當職業」。
這就是我這次自美國回來後,最有感觸的一個話題。夢想自在心中,所有心中還有夢的社會中堅份子現在所需要的,是由一個人來告訴大家:「你知道嗎,某某某也正在創業中!」「你知道嗎,給自己另外一條路走,是正確的!」人生座右銘應以「VIA」為目標,「Variety is Abundance」,多一點選擇,就會帶來更豐收的人生。我想告訴你,已經有很多人正在做,他們目前還沒有傲人的成績可以宣布,不過我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他們其實可以選擇做其他更好、更穩定的工作,但他們選擇了創業。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現在,由我偷偷地告訴你。
「呷飽未」和「來呷飯」
嬸嬸的父親有三個女兒,分別嫁在相隔不遠的鄉鎮,有一天,這個父親心血來潮,想去看看三個女兒。
他在早上十一點的時刻來到大女兒家,大女兒正忙著做午飯,離吃午餐的時間尚有一個小時,老人家坐了一會兒,起身到二女兒住處。
十二點多,來到二女兒家,她們正在用餐。
二女兒問:「阿爸,你呷飽未?」客氣的老人頻頻點頭,笑著說:「呷飽了,呷飽了。」
二女兒竟然就信了阿爸這番客套話,便不再招呼他吃飯。
事實上,老人家的肚子餓得很。
離開二女兒家,來到小女兒家時已是下午一點過後,小女兒正是我嬸嬸,她得知父親剛剛去了二姊家,心想他必定在那兒吃過飯了,於是沒有開口詢問父親吃了沒,盡是閒扯些雜事。
這個餓著肚子的老人,回到自己的家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獨自到菜園摘了一把豆子,自己炒了吃,沒想到三個女兒的家各繞一圈,連頓飯都沒得吃,唉,真的是「三個女兒卡輸一把菜豆子」。
事後,老人提起此事,不忘告誡女兒們,下次有人在吃飯時間來訪,要請人家「來呷飯」,而不是問他:「呷飽未?」
聽了這個小小的典故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何每次吃飯時間到隔壁嬸嬸家,總是開來就說:「來,來吃飯!」
嬸嬸說得沒錯,「呷飽未」和「來呷飯」同樣都是請人家一起來吃飯的一句話,後者讓人感受到主人更多的熱誠,同時對於造訪者亦是個好台階。簡單的一句話,就因表達方式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
增加食材營養的九大祕方 【講義雜誌2008年3月號】
處理生鮮食材時,應切大塊一點,避免維他命C的流失,維他命C有助於預防感冒。若切太小塊,營養容易暴露在氧氣和光線中。同時,記得將紅蘿蔔、馬鈴薯和番茄切塊,而不是切片,哈密瓜應切成半月形,而不是塊狀。
你很努力地攝取綠色蔬菜嗎?你知道使用一點橄欖油翻炒,而不是蒸煮,會幫助吸收五倍能保護視力的抗氧化劑貝他胡蘿蔔素嗎?購買食材只是健康飲食的第一步,正確的烹飪方式也很重要。
1.保護心血管
將富含茄紅素的番茄加熱,化學變化使這個有益心臟的營養素更容易吸收。
將番茄切成片狀,放在烤盤上,滴上橄欖油,以鹽和胡椒調味,烤十五至二十分鐘,直到番茄微微起皺。也可加入一些罐頭番茄或番茄泥。
2.預防癌症
大蒜中的「蒜胺酸脢」是對抗癌症、增加免疫力的重要元素,但高溫會破壞這個營養素。大蒜切片後,要加入油鍋前,請先放置十至十五分鐘。賓州州立大學和國家癌症中心的科學家說,這樣會使大蒜產生能對抗熱度的成分。也可生吃大蒜,將大蒜切碎,和番茄丁、洋蔥丁一起撒在麵包上,再淋一些橄欖油,就是簡單的義式開胃菜。
3.十倍的鐵質
德州科技大學的研究顯示,在烹調番茄、蘋果、檸檬這些酸性食物時,使用鑄鐵鍋,能增加兩千倍的鐵質吸收。「鍋子上的一些鐵質會進入食物,但分子夠小,看不見也嘗不出,非常安全,」美國飲食學會的發言人辛西亞‧薩斯說。
●小祕方:不必真的拿出鐵鍋,只須配合一些富含鐵質的食物,加上高酸度的食物,就能有十倍的鐵質吸收。「雖然紅肉裏的鐵質容易單獨吸收,豆類、穀類和蔬菜卻不是如此,」薩斯說。做菠菜沙拉時,加入一些芒果片,增加鐵質含量,其他的健康組合包括:豆子和番茄醬,玉米麥片加草莓。
4.加強眼睛和骨頭的保健
在紅色、綠色、橘色和黃色蔬菜中,加入酪梨、橄欖油、堅果、橄欖,或任何健康脂肪,能增加可溶於脂肪的維他命,例如A、E、K。這些營養分別能加強視力、增強免疫力、預防中風和骨質疏鬆。「脂肪扮演運送的角色,」薩斯解釋。
同樣的技巧也可運用在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是番茄和紅蘿蔔顏色的來源。證據: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比起普通莎莎醬,食用含有酪梨的莎莎醬男女,能吸收四點四倍的茄紅素,二點六倍的貝他胡蘿蔔素。
5.增加鈉的攝取
燉雞湯時,應該加一點點檸檬汁、醋或番茄。根據哈佛大學和波士頓的貝斯以色列醫院的研究,在大骨熬煮的湯頭裏加一點點酸性,會增加湯的鈉含量百分之六十四。
●小祕方:其他研究顯示,烤肉時,在豬肋排上加入醋底的醬汁,也能大量增加鈉含量。
6.安心燒烤
烤肉的高溫可能釋放出一種叫「異環氨」的致癌物質,不過,事先醃製會有幫助。以黑糖、橄欖油、蘋果醋、大蒜、芥末檸檬汁和鹽醃製雞胸肉四小時,燒烤二十分鐘後,釋放出的異環氨會減少百分之九十九。
●小祕方:如嫌醃製漢堡太麻煩,只須加入一些迷迭香。研究發現,最多會減少百分之72的異環氨。
7.對抗感冒
處理生鮮食材時,應切大塊一點,避免維他命C的流失,維他命C有助於預防感冒。若切太小塊,營養容易暴露在氧氣和光線中。同時,記得將紅蘿蔔、馬鈴薯和番茄切塊,而不是切片,哈密瓜應切成半月形,而不是塊狀。
8.保留重要養分
處理茄子、蘋果、馬鈴薯和其他食材時,不要削皮,既節省時間,又能保留養分。外皮是防止養分流失的關卡,許多維他命和礦物質都存在於表皮上、下方。
地瓜皮有很多纖維,節瓜皮有很多葉黃素,能幫助防止老化相關的分子衰退。最好以清水和刷子清除上面的粗粒和病原。
●小祕方:在最喜歡的食譜中加入檸檬皮。亞利桑納大學的研究發現,檸檬油精能降低皮膚癌的風險,達百分之三十四。
9.加倍抗氧化
根據最近一項義大利研究發現,在沙拉醬中加入香草,能加倍抗氧化。比起沒有加香草的花園沙拉,加入檸檬油和馬鬱蘭的沙拉有雙倍抗氧化效果。薑黃或茴香等香料,也能增加抗氧化的作用。
一九七一年,我剛退伍下來,正準備開始找工作。面對浩瀚競爭的社會,我這樣一個沒有念過大學的年輕人,能做什麼?我的心裡,一片茫然。
也是一九七一這一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看到國家遇到這麼大的外交屈辱,我心中非常挫折,但是,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工作而掙扎的我,實在也感覺不到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事。
沒想到,我找到了美國運通的工作。
加入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為全球旅人提供信用卡、旅行支票兌換,以及旅遊服務。
所以在我們櫃台,經常看到各國的人前來拿信。美國運通當時在全世界有八百個據點,很多要出國遠行的人,如果還不知道自己會住在哪裡,就會請家人把信寄到那個國家的美國運通。
我們收到信,會按收件人的姓名分類收著,到時候,這些旅人只要憑護照,就能拿到自己的信。
靠著遍布全球的據點,美國運通成為旅人在全世界的生活據點。
我偶爾到櫃台幫忙發信,看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他們拿到信時那樣的歡欣,心中突然湧上一個感覺:如果我能用更好的服務,讓他們對台灣擁有美好印象,成為台灣的朋友,這不是一件很棒的工作嗎?
這個動機立刻激勵了我,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加倍努力,用讀書時未曾有過的拚勁,猛K我的英文,瞭解我的工作內容。
從此,我在跟每一個外國人接觸時,也永遠抱著這樣的心:如果因為我,能讓他們對台灣印象深刻,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轉眼三十七年了。
這之間我做過許多事,國際的、本土的、有薪的、無給的,但是直到今天,這份初衷,這份熱情,沒有改變。
如果要問,這一生到底什麼力量在驅使我不斷前進?我想,就是這個信念。
我從來不認為推動觀光旅遊,是為一家公司賺錢或為個人求舞台,更從來不曾把它當作我的目標。我始終相信,觀光旅遊有更重大的意義,就是和全世界做朋友,而且是讓台灣和全世界做朋友。這是我這一生最大的信念。
一九七七年左右,迪士尼計畫到亞洲設館時,請了國際知名顧問公司的副總裁陪同,到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走一圈,調查各國市場。
台灣成了調查中的一站,他們也鄭重其事地約我。當時我是美國運通的總經理,在他們心目中,等於是美國企業瞭解當地旅遊的專家。
在談話中,他們很專業地了解台灣的各種數據、資料,也問我:「這幾個國家中,你認為哪個城市最適合?」
我當時幾乎是武斷地說,「那當然是台灣。」
對方問我為什麼。
我一一分析——以土地取得來說,台灣的地價比日本便宜。從薪資水準來看,台灣的工資比日本低很多,還有不少失業人口。就地理位置而論,台灣比起日本更接近東南亞,更方便所有亞洲旅客來遊覽。而香港、新加坡比較小,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經濟不夠好。
「這是一件不必用大腦就可以決定的事,」對著他們的大陣仗,我這樣結論。
看對方也提筆忠實地記錄下來,我心裡想,台灣應該大有希望。
一段時間後,迪士尼正式宣佈新址。謎底揭曉,地點不僅在日本,而且是地價最貴的東京附近。
我非常納悶,並且暗自認為,這些國際集團和知名專家的判斷,也不過爾爾。
過了幾年,因為我對台灣觀光發展的重視,被推舉代表台灣參加亞洲旅遊協會(PATA),成為開發委員會的委員。這個組織網羅全世界的旅遊權威、開發權威,也包括統計調查的權威,一起輔導不同國家的開發專案。我看了巴里島的規劃案、協助尼泊爾的古蹟保存、東馬的開發……,每次都接觸國家級的大開發案。
這個委員會其中一員,正是當年那位迪士尼調查公司的副總裁。
我看到他,就說:「你欠我一個答案!」
「當初你來問我迪士尼樂園的事,我告訴你一定是台灣。我很納悶,為什麼你們最後不選台灣,而選東京?」
這時候他很坦白地告訴我:「當時雖然我們做了一趟很冗長的調查,但是,到最後,從我們的專業來說,那幾乎也是一個不用大腦就能看到的結果。」
我心裡一震,問他為什麼。
在迪士尼的經營規模中,一個遊樂園的營運要持平,一年必須至少要有六百萬到一千兩百萬的入園人口。因此,最重要的考量是,遊樂園必須設在經濟成熟、人口密集的市場的中心。也就是說,這個地區必須經濟能力夠強、人口數量夠多、地理可及性夠好。
那時候,環顧全亞洲,日本的經濟領先所有國家,而且人口有一億。當時台灣人口大概還不到兩千萬,平均所得也不高。
而且,東京是亞洲最大的都市,設在它附近,遊樂園立即擁有最大的基本消費族群:學生常常結伴去同樂,家長有空就帶小孩去玩耍。至於其他國家旅客的消費,那已經是次等的考量。畢竟搭飛機成本高,這樣的人只是少數。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無地藏身,非常慚愧。
原來,當我們主觀地以自己的角色看事情,而沒有專業深入的瞭解,認知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
從那之後,我再也不敢那麼放肆武斷地判斷專業的事情。
我有幸在過去,代表台灣參加亞洲旅遊協會。我的角色之一,是要為台灣的觀光事業廣結善緣,我同時也掌握機會,參加了協會中的各種委員會:開發委員會、古蹟保存委員會、市場行銷委員會、選址委員會……,因而可以和各國、各領域專家共聚一堂,聽到他們的討論。
原本以為我只是受邀為這個組織貢獻經驗,但是在付出之外,我發現,最大的收獲者反而是我自己。
這幾年,我常看到官員、民意代表,本著對地方的愛做了不少規劃,但是因為沒看到大方向或經驗不足而被誤導,開發失敗了,土地也破壞了,實在非常可惜。
因此,我覺得我應該把自己的經驗,有層次地介紹出來。
於是這麼多年來,我到處奔波、呼籲,甚至不厭其煩地在台灣每一個縣市、每一塊土地,希望用我在國際上學習到、觀察到的經驗,與主政者、土地擁有者、民意代表演說,溝通,說明。最後卻總是發現,道德勸說、專業分析無法動搖許多人眼前的利益誘惑。
寫這本書的動機,也是因為對生命種種無奈的理解和接受。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慢慢體會到:許多事無法一個人完全掌控。要完成一件事,牽涉的,不只是一個人的認知,還要群體的完全瞭解。
有時候,領導人決定去做了,但是因為層層的認知差距,做到最後總是徒勞無功。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從領導人、從規劃者、從每一階層參與的公務人員,到民意代表、到民眾、到觀光科系的老師、到學生、到任何參與這個行業的人,每一個人都能了解地方規劃的重要觀念。
走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和經驗,我愈看愈清楚,有時候或許,你能產生局部影響,有時候或許,你能產生階段性的影響,但是想造成持續的改變,卻總會在政治人物的快速變遷中被打亂。
因為時間在挪移,事情也會改變,那麼,與其為每件事尋找最具體的解決方法,不如把我自己的經驗完全分享出來,讓每個人從中去找到當下對他有用的作法。
過去我還算有一點經驗,是因為我有機會看那麼多:從組團到國外推廣,到參加亞洲旅遊協會、美洲旅遊協會(ASTA),擔任世界傑出旅館系統亞洲主席、青年總裁協會世界大會主席、台北燈會主任委員、中華美食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旅展主任委員、觀光協會會長等等數不完的分外工作。
但是,隨著我卸下觀光協會會長的職務,我的人生也來到一個階段,一個需要緩慢下來的階段。我已經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一年到頭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也沒有積極的參與各種國際最新的開發規劃。
今後,對台灣的觀光旅遊,我能做的已經不多,即使是建議我也必須小心,到底我能說的都是以前的經驗,某種情況下那是危險的。因為事過境遷,以前對的作法現在不見得會再有效。那麼,這本書也算是我在觀光旅遊這一行的畢業報告。
也許這本書的內容,有一天也會不合時宜。但是從過去那麼多的經驗、學習的過程,應該可以給未來的規劃者、給所有關懷台灣這片土地的人,一點參考。
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 文章出處:30雜誌3月號
這次回美國出差,特地見了一些很久沒碰到的老朋友,然後我驚訝地發現,彼此之間,竟有一些相同的境遇與夢想。我們之間的共同處,是都曾經念過這間叫做「史丹佛」的學校。
我們聊了很多事,也聊了很多「人」。話匣子常以這樣的方式打開,「你知道嗎?那個某某某學長,現在在做某某事……」我們發現,史丹佛畢業的人的職涯設計,真和其他學校的人有所不同。史丹佛的人或許待過麥肯錫,然後雷曼兄弟,然後高盛,但之後很有可能拋掉一些東西,自己開一間公司、做一個新事業,我到上海,你到美國,我們全世界四處跑。
簡而言之,「創業」在這個族群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
其實大家都在創業
儘管最後真正全職出來「創業」的,嚴格計算下來,十個史丹佛畢業生中其實只有一、二位,但如果將「創業」這個動作廣義化,有些學長成為所謂的「二分之一族」,也就是白天上班,晚上做自己的副業;有些隱身成為知名部落客,白天上班,晚上成為可愛插畫背後的畫者。假如將這些都計入「創業」,全部加總起來,十個裡面可能就有九位都在「創業」了!目前檯面上知名的「史丹佛校友」,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若水公司的作家王文華,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等……看看大家現在在做的事,某種程度上都可算是在「開創事業」中,他們自己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一直在想,為何史丹佛人「愛創業」?史丹佛教了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是什麼?此趟美國行,我又見到台灣的「交大」也有類似的狀況,在矽谷與《拓荒》一書作者李喬琚碰面,她聽到有一批台灣網路創業家要到矽谷出差,馬上約了一個「交大校友晚會」要和大家聚聚。史丹佛偷偷教我們的事,答案已經漸漸明朗。
從史丹佛畢業的,拿到的不只是學位,而是這些「人」。這些校友建立了一套「通報系統」,口耳相傳,某某某創業了、辭工作了、去上海發展了……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了。這就夠了!透過這個掛名「史丹佛」的「學長學姐通報系統」,史丹佛的畢業生都聽過特別多件「正在進行的創業故事」,我們從這些「小道消息」,得知了「前人」所走的路。
記得自從進史丹佛的第一天起,我就聽到「王文華」的名字,當時他還沒有這麼出名,我就看到他的文章以及他的努力。另外,我們看到成功創業家王耀庭,看到楊致遠,看到蔣顯斌,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他們的現在,學校還流傳著他們在求學時代的故事,還有他們的努力過程,我們得以了解他們如何一開始到最後,走過如何怪誕的職涯路,很容易就觸動了「我們也應該給自己另一條路走」的念頭,丟掉現在的光環,退後、轉彎,尋求更大的突破!
「給自己另一條路走」,就是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某某某這樣做了,你還在等什麼!」
給自己另一條路走
現代上班族,尤其是到30歲,愈高學歷,進入名聲愈響的企業,取得愈好聽的頭銜,就愈不容易再給自己「另一條路走」了。當你進入公司,表現得很優秀,反而容易卡在這間公司,捨不得離開。
這個現象真的很弔詭,一旦表現得愈好,我們的路反而愈走愈窄!而願意給自己「另一條路走」的,常常是「無路可走」者──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創業!學歷不佳無法加薪,就只能創業……因為如此,有一位創業成功、身家已達百億的史丹佛學長曾告訴我,他回台灣前一定得在大學弄個顧問教授職之類的,好好印一張名片,因為「創業家」不是一個受台灣人所認可的「正當職業」。
這就是我這次自美國回來後,最有感觸的一個話題。夢想自在心中,所有心中還有夢的社會中堅份子現在所需要的,是由一個人來告訴大家:「你知道嗎,某某某也正在創業中!」「你知道嗎,給自己另外一條路走,是正確的!」人生座右銘應以「VIA」為目標,「Variety is Abundance」,多一點選擇,就會帶來更豐收的人生。我想告訴你,已經有很多人正在做,他們目前還沒有傲人的成績可以宣布,不過我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他們其實可以選擇做其他更好、更穩定的工作,但他們選擇了創業。史丹佛偷偷教我的事,現在,由我偷偷地告訴你。
「呷飽未」和「來呷飯」
嬸嬸的父親有三個女兒,分別嫁在相隔不遠的鄉鎮,有一天,這個父親心血來潮,想去看看三個女兒。
他在早上十一點的時刻來到大女兒家,大女兒正忙著做午飯,離吃午餐的時間尚有一個小時,老人家坐了一會兒,起身到二女兒住處。
十二點多,來到二女兒家,她們正在用餐。
二女兒問:「阿爸,你呷飽未?」客氣的老人頻頻點頭,笑著說:「呷飽了,呷飽了。」
二女兒竟然就信了阿爸這番客套話,便不再招呼他吃飯。
事實上,老人家的肚子餓得很。
離開二女兒家,來到小女兒家時已是下午一點過後,小女兒正是我嬸嬸,她得知父親剛剛去了二姊家,心想他必定在那兒吃過飯了,於是沒有開口詢問父親吃了沒,盡是閒扯些雜事。
這個餓著肚子的老人,回到自己的家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獨自到菜園摘了一把豆子,自己炒了吃,沒想到三個女兒的家各繞一圈,連頓飯都沒得吃,唉,真的是「三個女兒卡輸一把菜豆子」。
事後,老人提起此事,不忘告誡女兒們,下次有人在吃飯時間來訪,要請人家「來呷飯」,而不是問他:「呷飽未?」
聽了這個小小的典故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何每次吃飯時間到隔壁嬸嬸家,總是開來就說:「來,來吃飯!」
嬸嬸說得沒錯,「呷飽未」和「來呷飯」同樣都是請人家一起來吃飯的一句話,後者讓人感受到主人更多的熱誠,同時對於造訪者亦是個好台階。簡單的一句話,就因表達方式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
增加食材營養的九大祕方 【講義雜誌2008年3月號】
處理生鮮食材時,應切大塊一點,避免維他命C的流失,維他命C有助於預防感冒。若切太小塊,營養容易暴露在氧氣和光線中。同時,記得將紅蘿蔔、馬鈴薯和番茄切塊,而不是切片,哈密瓜應切成半月形,而不是塊狀。
你很努力地攝取綠色蔬菜嗎?你知道使用一點橄欖油翻炒,而不是蒸煮,會幫助吸收五倍能保護視力的抗氧化劑貝他胡蘿蔔素嗎?購買食材只是健康飲食的第一步,正確的烹飪方式也很重要。
1.保護心血管
將富含茄紅素的番茄加熱,化學變化使這個有益心臟的營養素更容易吸收。
將番茄切成片狀,放在烤盤上,滴上橄欖油,以鹽和胡椒調味,烤十五至二十分鐘,直到番茄微微起皺。也可加入一些罐頭番茄或番茄泥。
2.預防癌症
大蒜中的「蒜胺酸脢」是對抗癌症、增加免疫力的重要元素,但高溫會破壞這個營養素。大蒜切片後,要加入油鍋前,請先放置十至十五分鐘。賓州州立大學和國家癌症中心的科學家說,這樣會使大蒜產生能對抗熱度的成分。也可生吃大蒜,將大蒜切碎,和番茄丁、洋蔥丁一起撒在麵包上,再淋一些橄欖油,就是簡單的義式開胃菜。
3.十倍的鐵質
德州科技大學的研究顯示,在烹調番茄、蘋果、檸檬這些酸性食物時,使用鑄鐵鍋,能增加兩千倍的鐵質吸收。「鍋子上的一些鐵質會進入食物,但分子夠小,看不見也嘗不出,非常安全,」美國飲食學會的發言人辛西亞‧薩斯說。
●小祕方:不必真的拿出鐵鍋,只須配合一些富含鐵質的食物,加上高酸度的食物,就能有十倍的鐵質吸收。「雖然紅肉裏的鐵質容易單獨吸收,豆類、穀類和蔬菜卻不是如此,」薩斯說。做菠菜沙拉時,加入一些芒果片,增加鐵質含量,其他的健康組合包括:豆子和番茄醬,玉米麥片加草莓。
4.加強眼睛和骨頭的保健
在紅色、綠色、橘色和黃色蔬菜中,加入酪梨、橄欖油、堅果、橄欖,或任何健康脂肪,能增加可溶於脂肪的維他命,例如A、E、K。這些營養分別能加強視力、增強免疫力、預防中風和骨質疏鬆。「脂肪扮演運送的角色,」薩斯解釋。
同樣的技巧也可運用在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是番茄和紅蘿蔔顏色的來源。證據: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比起普通莎莎醬,食用含有酪梨的莎莎醬男女,能吸收四點四倍的茄紅素,二點六倍的貝他胡蘿蔔素。
5.增加鈉的攝取
燉雞湯時,應該加一點點檸檬汁、醋或番茄。根據哈佛大學和波士頓的貝斯以色列醫院的研究,在大骨熬煮的湯頭裏加一點點酸性,會增加湯的鈉含量百分之六十四。
●小祕方:其他研究顯示,烤肉時,在豬肋排上加入醋底的醬汁,也能大量增加鈉含量。
6.安心燒烤
烤肉的高溫可能釋放出一種叫「異環氨」的致癌物質,不過,事先醃製會有幫助。以黑糖、橄欖油、蘋果醋、大蒜、芥末檸檬汁和鹽醃製雞胸肉四小時,燒烤二十分鐘後,釋放出的異環氨會減少百分之九十九。
●小祕方:如嫌醃製漢堡太麻煩,只須加入一些迷迭香。研究發現,最多會減少百分之72的異環氨。
7.對抗感冒
處理生鮮食材時,應切大塊一點,避免維他命C的流失,維他命C有助於預防感冒。若切太小塊,營養容易暴露在氧氣和光線中。同時,記得將紅蘿蔔、馬鈴薯和番茄切塊,而不是切片,哈密瓜應切成半月形,而不是塊狀。
8.保留重要養分
處理茄子、蘋果、馬鈴薯和其他食材時,不要削皮,既節省時間,又能保留養分。外皮是防止養分流失的關卡,許多維他命和礦物質都存在於表皮上、下方。
地瓜皮有很多纖維,節瓜皮有很多葉黃素,能幫助防止老化相關的分子衰退。最好以清水和刷子清除上面的粗粒和病原。
●小祕方:在最喜歡的食譜中加入檸檬皮。亞利桑納大學的研究發現,檸檬油精能降低皮膚癌的風險,達百分之三十四。
9.加倍抗氧化
根據最近一項義大利研究發現,在沙拉醬中加入香草,能加倍抗氧化。比起沒有加香草的花園沙拉,加入檸檬油和馬鬱蘭的沙拉有雙倍抗氧化效果。薑黃或茴香等香料,也能增加抗氧化的作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