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易利信總裁思文凱的帆船領導學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57期
在易利信一年虧損500億元時接手經營,思文凱如何利用駕駛帆船的道理,讓這間公司起死回生,去年更創下營收新高?
二月十一日,穿過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i)的建築和巴賽隆納混亂的車流,二、三百名全世界知名媒體和分析師,把全球行動通訊設備龍頭易利信(Ericsson)的發表會場擠得水洩不通,同時,他們也為了一個人的演講而來,他,是全球3G技術的主要推手。
門外漢躍上電信巨人CEO 接手易利信一年就轉虧為盈
這個被《紐約時報》喻為全球最會拯救公司和降低成本的一流高手,就是易利信的總裁兼執行長思文凱(Carl-Henric Svanberg)。在他手上,易利信從二○○三年一年虧掉一百零五億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五百二十億元),第二年立即就轉虧為盈,五年後的今天,思文凱甚至把易利信的營收帶到歷史新高峰,一年營收一千八百七十八億瑞典克朗,換算新台幣近兆元。
更令人吃驚的是,思文凱根本不是電信業出身,這個會計師之子,原本只是一個製鎖業者,是一個從未碰過電信的門外漢。
五年前,二○○三年時,全球電信業面臨不景氣,全球各大報頭版,寫著易利信裁掉近五成的員工,卻還是止不住虧損。
船身進水、方向不明、船員亂成一團,這不是電影《神鬼奇航》裡的劇情,這是當時易利信經營狀況的寫照。
易利信董事會此時卻找來了思文凱,當時他是全球最大鎖業公司愛沙集團(Assa Abloy)總裁,立即跌破所有人眼鏡。
就像當年IBM請來納貝斯可(RJR Nabisco)菸草公司的執行長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 Jr.),來整頓藍色大象一樣,易利信也在危急之秋請來了賣鎖的思文凱,他接手易利信第二年立即轉虧為盈。
一個對科技完全陌生的門外漢,如何從傳統鎖業轉到全球最先進的電信業,而且一跳就當上了全球行動通訊設備龍頭CEO?這個門外漢又是如何讓巨額虧損的公司轉虧為盈?在二○○八全球行動通訊大會(GSMA Mobile World Congress)西班牙巴賽隆納現場,思文凱接受《商業周刊》的獨家專訪。
思文凱出身平凡,當年僅五十歲,但他在製鎖業傑出的成績,卻讓易利信董事會決定把公司交給他。在他進入製鎖業時,這個產業早已飽和,如果遇上全球建築業不景氣,營收還會衰退,但在他經營愛沙集團的八年當中,購併超過一百家公司,平均一年購併十到二十家公司,當時全球鎖業不景氣,連他的員工都不太相信購併能奏效,但最後卻併下鎖業知名品牌YALE,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鎖業集團。他在成熟產業逆勢突圍的成績,讓他一戰成名。
思文凱不僅是經營高手,他更酷愛駕駛帆船。他甚至有一艘能航行大洋的帆船,放長假的時候,他就帶著家人,到海上旅遊。
談起讓易利信起死回生的方法,思文凱做的事,一是快速減重,二是找出方向。
他發覺,經營公司其實就像駕駛帆船,必須不斷減輕船上多餘的重量,再讓所有水手朝同樣的方向使力,船才跑得快。有效的溝通就像纜繩,掌握溝通原則,就能精準掌握這艘船的方向。「我是靠溝通管理整家公司,」他說。
方法一:進行企業減重 精簡人力、捨棄不賺錢的技術投資
如何減重?
思文凱雖然沒有經營電信業的經驗,卻在接任後,就大膽做出放棄發展CDMA2000技術的決定,這在當時也引起極大的騷動。
CDMA2000是3G主流技術之一。當時易利信在CDMA2000市場,市占率約一二%至一三%,但是始終無法獲利。台灣易利信資深協理王方平回憶,思文凱上任後,就不斷丟出問題質問,「我們該不該繼續經營CDMA2000市場?」
一開始,所有人搬出各式各樣的報告,證明這種技術的優勢,思文凱只丟出一個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我們已經有不錯的市占率,卻為什麼沒有辦法主導價格,而且還在虧損?」他問。
他切問題就像剝洋葱一樣,一層一層攤開來討論。最後易利信決定停損,退出花六年時間和大筆資金投資的CDMA2000市場。減重,除了一層一層刪除公司贅肉,在他接任那一年,繼續精簡人力,易利信只剩下三萬五千名員工。
「他是一個喜歡擁抱變化的人,」《金融時報》分析。思文凱從小生活在變化中,跟著當會計師的父親,他小時候十年搬了十次家,反覆適應新環境,讓他像變色龍一樣,敢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
在歐洲,很少公司用購併策略,但他一併就是一百多家公司;當其他瑞典人極力反對瑞典加入歐元時,思文凱卻敢反對主流意見,主張瑞典一定要加入歐元體系。思文凱說,要擁抱變化,必須要有開放的心胸,才能看見方向。
在製鎖業已經待了十九年,進到技術難度極高的通訊產業,他怎麼樣在完全不同的產業繼續成功? 「易利信有很多人才,缺的是方向,我能帶給易利信的,只有領導能力。」
「起死回生,你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本刊記者繼續問,他回答,「其實都是人。」怎麼樣激勵員工,確認每個員工都支持公司的政策,是最困難的部分。
方法二:建立溝通系統 凝聚兩百個經理人共識,並全員討論
在思文凱接手之前,易利信是個官僚的老公司,英國《金融時報》曾觀察,「這家公司充滿了僵化的流程、手冊和標準作業程序,」要讓這家公司動起來,並非容易的事。
「領導最重要的,就是確認所有人都朝同一個方向移動,」他分析。不斷購併、精簡成本的過程,合併的公司雙方都會遇上劇烈的組織改變。思文凱既要一面精簡公司組織架構,一面統一所有人的步伐。
如何讓駕駛的帆船都確定往同一方向前進,「公司內部討論策略的流程非常重要,」他說。關鍵要建立一個能讓所有員工都參與公司未來策略制定的方法,「我們要讓員工相信,他們的聲音會被聽見,而且只要是好的意見,就會真的成為公司的策略,」他分析。
這個概念在大部分公司都有,但思文凱在易利信做法卻更複雜。易利信最高決策單位是一個包含兩百名最高階主管的會議,全公司所有員工都能對這個主管會議提出問題或建議。有了公司的策略目標後,就會發給下屬單位,討論他們是否同意這個策略,每個人又能有什麼貢獻,再把意見交給總公司,就像打乒乓球一樣反覆討論,甚至連每個人的考績方式,都必須按照討論的結果制定。現在易利信的員工數已回升到七萬人,透過這個方法,思文凱可以一次抓住七萬名員工的方向,確定所有人都按公司策略前進。
透過這樣的溝通系統,思文凱一點一點的把易利信的包袱拿掉。用同樣的方法,他簡化了易利信的中層組織,也讓易利信從設備製造商,開始轉型為電信服務提供者。
一個門外漢跳到開始下沉的船上當船長,「從這些事業裡,你最大的學習是什麼?」本刊記者問,思文凱想了一下,緩緩的說,「是犯錯。」他解釋,「成功固然很好,但是我從失敗裡學到更多,一點一點從挫折裡學新東西,才讓我有今天的發展。」
*未來3G新世界,三個螢幕帶著走
走進巴賽隆納全球行動通訊大會會場,穿過佇立在門口、八層樓高的雙塔,就走進未來行動通信的新世界,在噴水池和巴洛克風的歐式建築前,展示的卻是最新的技術。
這是全球行動通訊產業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活動,今年最受矚目的是行動寬頻和手機電視。三個螢幕互相串聯的時代,即將兌現,手機不但可以看電視,看手機電視的同時,亦可傳訊息,確切實現三機一體。
另一個耀眼的技術,就是3G的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目前台灣使用的3G技術,頂多只能提供每秒三MB到七MB的頻寬,但LTE技術卻能提供兩百MB的頻寬,而且還可以在高速行進的車裡使用。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電信設備廠紛紛展出可以橫跨手機、電視和網路的新平台。就以電視為例,最新電信技術讓你可以把手機當成SNG,把手機拍下的東西直接傳到別人電視螢幕上。在荷蘭,甚至已有一家電視台用這種新技術,不聘記者,只用一般人手機拍攝的內容做新聞。
*思文凱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學歷:瑞典林雪平理工學院應用物理和電機碩士、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企管學士
經歷:ASEA公司負責貿易相關業務、Securitas公司總裁、愛沙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現職:易利信總裁兼執行長
所有的痛苦都會與美好並存 文章來源:郭騰尹的幸福天空
為了準備一場特別的演講,我特別找出了以前的舊照片,想用數位相機來翻拍,然後以自己為題材做成從小到大成長的故事,本來只想利用周末假日二個小時完成的工作,卻不料每張照片都讓我陷入了回憶,時而感傷的嘆息、時而會心的微笑,四十多年的歲月,竟是如此匆匆。
從剛出生沒多久到照像館的藝術照,到小學、初中、高中,從黑白的花邊照片變成彩色照片,從每一件自己穿的衣服都有著獨特的故事,不論背後的背景是家裡的客廳、院子或是野柳、溪頭等風景區,那都是一個被壓抑的自己,因為那也是一個被壓抑的時代。
到了大學,社團活動的多彩多姿,我的臉部笑容更多了,初戀的悸動、在外島當兵的成長,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一種生命的蛻變。接著又看到自己的結婚照、看到妻子臨盆前留下的身影、以及我雙手抱著雙胞胎的成就感,到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也戴起了眼鏡,現在已經是與妻子身高一般的可愛美少女了。再看我的父親也不再是個精壯的漢子、而是一位年近九十的老叟。生命像一首歌,有不同的高低起伏,生命也像一條長河,我們永遠可以看到它的包容與延續性。
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自己的這對雙胞胎女兒,小時候的模樣實在是太可愛了,大大的眼睛,兩人幾乎一模一樣的五官,我總是能捉住她們最純真的神韻。我突然很懷念起那段時光,那段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時光,我可以牽著她們、可以抱著她們、親著她們的那段美好記憶。我不由得把內人喚來,一起欣賞孩子每一張天真的笑容,每一張逗趣的模樣,內心有著無比的欣慰。
內人說「現在看照片當然可愛啊,誰會想到這兩個娃兒真擾人,晚上要哄好久才睡得著,每次走沒多久就要人抱,坐飛機時因為耳壓不舒服、猛踢前面乘客的椅背、而且哭聲震天,當時可真的是辛苦啊。」是啊!雙胞胎的辛苦就在往往兩個人要同時餵奶,而且一個睡醒了往往會把另一個也給吵醒了,那段大人每晚都睡不好的日子好像已經雲飛煙散,現在只留下來一段美好歲月的追憶。這讓我想起來林清玄先生曾經在書中的一段話:「所有的痛苦都會與美好並存,而痛苦會過去,美好會留存下來。」而此刻我的確感同身受。
我相信這句話可以運用的地方非常多,只要你用心去回味走過的一些難忘時光,那時絕對有美好事物的存在。大學畢業受徵召入伍時,我曾經因為抽到金門前線而懊惱不已,周遭的同學要不是本島就是很輕鬆的單位。而在金門服役的期間,沒有太多的娛樂生活,晚上有燈火管制,偶爾晚上還要參與夜行軍,有一次碰到大旱,金門太湖的水都乾涸了,於是近一個星期沒有洗澡,最後只好花點錢到老百姓家裡,用所抽出來的黃泥巴水來洗澡,當時只覺得身上能有些肥皂味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即使我拼命的爭取績效、拼命的給女朋友寫信,但仍然挽回不了一段令人心痛的情感,退伍回來沒多久,女友就嫁給別人了,當獲知有他人介入時,在前線的心情更苦悶了。只是匆匆的二十年終究也過去了,當時的心酸與淚水早已流盡,而留下來的美好是自己無怨無悔的付出,以及騎著單車不論風雨的盡忠職守,看著老照片,愛人的影像已模糊,清晰的是那金門的風光以及無盡的綠。
我也曾經因為離開一個自己熱愛的工作而傷心不已,因為沒有了固定的收入讓生活動盪,自己的心情也不時因懷疑自己而沮喪,那時很怕聽到舊公司的一舉一動,每一個消息都像一顆巨石丟進漸漸平靜的心海、又激起延綿的漣渏,畢竟那個工作是我年輕歲月中最輝煌的時光,雖然也是十多年過去了,那份工作給了我榮耀以及更多的遺憾,而此刻回憶起來,那朝不保夕的恐懼與無助已不復存在,可是回味最深的是當時所建立的人脈與友誼,即使相隔多年,大家依然有著不曾消失的情誼。
歲末,一個人去福建武夷山旅行,武夷山有一個知名景點叫「天遊峰」,天遊峰雖不高,但是景觀極佳,在峰頂向下俯望,九曲溪蜿延在前,溪上時而有竹筏漂流而過,只是要爬上天遊峰卻不是件輕鬆的事,因為天遊峰不能說是山,它是一個很大的石頭,而盤山鑿石而建的階梯如龍般昂首天際,那魚貫而上的遊客像是龍的鱗片一般閃耀。在山下許多人就開始打退堂鼓了,而我爬不到三分之一就開始冒汗脫外套,石階很窄幾乎不容你休息片刻,只要一停,兩隻腳就會發抖,也不知是筋肉疲勞、還是因地勢險峻而產的敬畏?爬到一半,雖然景色如畫,但根本無暇觀望,撐著疲憊痛苦的雙腳,我也終於登上了峰頂,四周的人忙著拍照,而我只是靜靜坐著,打開手機,告訴在台灣的妻子,山上的風很甜,而我正享受著武夷山最佳的美景。
就像一段旅行一樣,身體的酸痛、休息幾天就沒事了,它甚至可以被淡忘,可是在心中留下來的感受卻有著無比的成就感,有著對旅行過程中對美的悸動,那蜿蜒的石梯不再是令人生懼的佛地魔,而是從人間通往快樂天堂的必經路途。
每一個人都可以試著從自己的戀愛、工作、旅行中找到類似的經驗,不論過去曾經遭遇怎樣的磨難,不論身體與心裡曾遭受多大的煎熬,這些都會過去的,而會讓你回味的一定是那些美好的部分,會讓你在多年後,即使周遭物換星移,你仍然會帶著一抹微笑,並且充滿感激。
如果美好是會留下來、而痛苦終會過去,我們此刻也不必太強調或放大眼前的痛苦,也不要因痛苦在眼前而阻擋自己前進的決心,我相信你會更有勇氣去解決困難、面對改變,因為痛苦是一時的,而美好是永遠的。
祝福你一生美好!
Action is Power:
1. 災難讓人痛苦,痛苦讓人高貴。
2. 接受比抗拒更讓你有新的思路、新的可能。
3. 試著找到自己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去回味那段過程中的心裡感受。
4. 只要心美,任何事情就會有美的存在。
5. 痛苦與美好是一體的兩面,經歷過痛苦的人才能真正體會生命的甘甜。
6. 懂得觀功念恩,心中就能永保善意。
7. 別逃避,勇敢去面對挑戰,這段過程就是美好力量的來源。
乳酸菌的保健功效 【健康世界 2008年1月號】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某些特定乳酸菌菌株可應用在急、慢性腸道感染疾病上,且成效顯著;此外,對於食物過敏與遺傳性過敏疾病,甚至結腸癌與直腸癌等均有預防和治療的效果。
【撰文/臺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潘子明】
人體的腸道中存在有400多種不同的菌株,每克糞便中的總菌量達到千億個,有約100兆個以上細菌生存在腸道中,菌體之間存在共生或互利共生的關係。雖然健康個體中的腸道菌相幾乎是穩定的,但是菌相仍有可能因為一些外在因素而改變,例如:年齡、生理狀況、藥物、疾病、飲食與壓力。
腸胃道中的菌種
胃部因酸性強,細菌不易生長,菌數最少,每毫升約有10至1000個菌,主要為乳酸桿菌(Lactobacilli)、鏈球菌群(Streptococci)及酵母菌。
小腸內主要包括乳酸桿菌、腸內細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及鏈球菌群等兼性厭氧菌,以及其他的絕對厭氧菌,如類細菌屬(Bacteroide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及細梭菌(Fusobacteria)等。
大腸的菌數最多,絕對厭氧菌是優勢菌種,如類細菌屬、雙歧桿菌、梭狀芽孢桿菌屬(Clostridia)和細梭菌等,其他則由兼性厭氧菌如酵母菌(yeast)、鏈球菌群、腸內細菌科及乳酸桿菌等構成次要菌群。
人體的腸中雖然有許多細菌,但是這些細菌大致可分好菌與壞菌兩種,此兩種菌一直處於競爭狀態,以一位健康的人而言,腸中的好菌應該是處於比較多或比較佔優勢的狀態。
身體欠安將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加
然而當身體不適、飲食、環境的改變、壓力或老化等因子就可能破壞此種狀態,而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加,進而影響腸道生理。
一般而言,好菌是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為代表,它除了會產生乳酸與醋酸外,也具有抑制壞菌的功能。
至於壞菌方面,衛生署評估小組決議以產氣莢膜梭菌作為腸道壞菌的代表。產氣莢膜梭菌會分解蛋白質成氨氣、胺類、硫化氫等而引起身體的不適。
腸道菌叢擁有非常多的酵素,可以在腸道中進行代謝,將受質轉變成對宿主有益或是有害的成分。這些物質可以影響宿主的營養、生理功能、藥物效力、致癌性與老化,甚至是宿主對於感染的抵抗力。
有些腸道菌可以合成維生素與蛋白質,可以部份或是全部被宿主所吸收利用;已經定殖在腸道中的菌叢可以保護宿主免於被外來菌屬感染。
一些益生菌像是雙歧桿菌,可以抑制害菌在腸道中定殖,並且在腸道中扮演清潔工的角色;除此之外,益生菌所分泌出的胞外物質還可以促進宿主的免疫能力。相反的,有害菌會生成一些毒性物質,例如氨、硫化氫、胺、酚等,這些物質會傷害腸道,並且被部分吸收,造成一些疾病例如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肝損傷、免疫功能喪失等。
乳酸菌在醫藥保健上的應用
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的功效包括:一、維持正常腸道菌相;二、免疫調節作用;三、代謝作用。
免疫調節作用
1.乳酸菌細胞壁成分或死菌體有刺激免疫反應的效果
2.不同菌株所引起的免疫反應不同
許多實驗結果均顯示,不同菌株會引起不同的免疫反應。
整體而言,乳酸菌能夠刺激活化免疫系統,並且增強非特異性之先天免疫力,還能夠適當調節免疫反應達到平衡狀態,舉例如下:
(1)和食物過敏現象與改善遺傳性過敏疾病的症狀
(2)預防嬰幼兒過敏症
代謝作用
結腸中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針對不能消化的食物殘餘物進行發酵作用。透過益生菌代謝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抑癌物質、乳糖分解酵素或其他成分,可達到以下的保健功效:
1.降低結腸癌發生的機率
2.緩和乳糖不耐症
3.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4.具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乳酸菌的效用非常多樣化,而在非腸胃道的保健功能應用上,也愈來愈受到廣泛重視,表示相關產品尚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市場發展潛力無窮,且有助於促進人類健康的福祉,值得我國生技產業積極的投入與開發。
在易利信一年虧損500億元時接手經營,思文凱如何利用駕駛帆船的道理,讓這間公司起死回生,去年更創下營收新高?
二月十一日,穿過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i)的建築和巴賽隆納混亂的車流,二、三百名全世界知名媒體和分析師,把全球行動通訊設備龍頭易利信(Ericsson)的發表會場擠得水洩不通,同時,他們也為了一個人的演講而來,他,是全球3G技術的主要推手。
門外漢躍上電信巨人CEO 接手易利信一年就轉虧為盈
這個被《紐約時報》喻為全球最會拯救公司和降低成本的一流高手,就是易利信的總裁兼執行長思文凱(Carl-Henric Svanberg)。在他手上,易利信從二○○三年一年虧掉一百零五億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五百二十億元),第二年立即就轉虧為盈,五年後的今天,思文凱甚至把易利信的營收帶到歷史新高峰,一年營收一千八百七十八億瑞典克朗,換算新台幣近兆元。
更令人吃驚的是,思文凱根本不是電信業出身,這個會計師之子,原本只是一個製鎖業者,是一個從未碰過電信的門外漢。
五年前,二○○三年時,全球電信業面臨不景氣,全球各大報頭版,寫著易利信裁掉近五成的員工,卻還是止不住虧損。
船身進水、方向不明、船員亂成一團,這不是電影《神鬼奇航》裡的劇情,這是當時易利信經營狀況的寫照。
易利信董事會此時卻找來了思文凱,當時他是全球最大鎖業公司愛沙集團(Assa Abloy)總裁,立即跌破所有人眼鏡。
就像當年IBM請來納貝斯可(RJR Nabisco)菸草公司的執行長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 Jr.),來整頓藍色大象一樣,易利信也在危急之秋請來了賣鎖的思文凱,他接手易利信第二年立即轉虧為盈。
一個對科技完全陌生的門外漢,如何從傳統鎖業轉到全球最先進的電信業,而且一跳就當上了全球行動通訊設備龍頭CEO?這個門外漢又是如何讓巨額虧損的公司轉虧為盈?在二○○八全球行動通訊大會(GSMA Mobile World Congress)西班牙巴賽隆納現場,思文凱接受《商業周刊》的獨家專訪。
思文凱出身平凡,當年僅五十歲,但他在製鎖業傑出的成績,卻讓易利信董事會決定把公司交給他。在他進入製鎖業時,這個產業早已飽和,如果遇上全球建築業不景氣,營收還會衰退,但在他經營愛沙集團的八年當中,購併超過一百家公司,平均一年購併十到二十家公司,當時全球鎖業不景氣,連他的員工都不太相信購併能奏效,但最後卻併下鎖業知名品牌YALE,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鎖業集團。他在成熟產業逆勢突圍的成績,讓他一戰成名。
思文凱不僅是經營高手,他更酷愛駕駛帆船。他甚至有一艘能航行大洋的帆船,放長假的時候,他就帶著家人,到海上旅遊。
談起讓易利信起死回生的方法,思文凱做的事,一是快速減重,二是找出方向。
他發覺,經營公司其實就像駕駛帆船,必須不斷減輕船上多餘的重量,再讓所有水手朝同樣的方向使力,船才跑得快。有效的溝通就像纜繩,掌握溝通原則,就能精準掌握這艘船的方向。「我是靠溝通管理整家公司,」他說。
方法一:進行企業減重 精簡人力、捨棄不賺錢的技術投資
如何減重?
思文凱雖然沒有經營電信業的經驗,卻在接任後,就大膽做出放棄發展CDMA2000技術的決定,這在當時也引起極大的騷動。
CDMA2000是3G主流技術之一。當時易利信在CDMA2000市場,市占率約一二%至一三%,但是始終無法獲利。台灣易利信資深協理王方平回憶,思文凱上任後,就不斷丟出問題質問,「我們該不該繼續經營CDMA2000市場?」
一開始,所有人搬出各式各樣的報告,證明這種技術的優勢,思文凱只丟出一個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我們已經有不錯的市占率,卻為什麼沒有辦法主導價格,而且還在虧損?」他問。
他切問題就像剝洋葱一樣,一層一層攤開來討論。最後易利信決定停損,退出花六年時間和大筆資金投資的CDMA2000市場。減重,除了一層一層刪除公司贅肉,在他接任那一年,繼續精簡人力,易利信只剩下三萬五千名員工。
「他是一個喜歡擁抱變化的人,」《金融時報》分析。思文凱從小生活在變化中,跟著當會計師的父親,他小時候十年搬了十次家,反覆適應新環境,讓他像變色龍一樣,敢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
在歐洲,很少公司用購併策略,但他一併就是一百多家公司;當其他瑞典人極力反對瑞典加入歐元時,思文凱卻敢反對主流意見,主張瑞典一定要加入歐元體系。思文凱說,要擁抱變化,必須要有開放的心胸,才能看見方向。
在製鎖業已經待了十九年,進到技術難度極高的通訊產業,他怎麼樣在完全不同的產業繼續成功? 「易利信有很多人才,缺的是方向,我能帶給易利信的,只有領導能力。」
「起死回生,你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本刊記者繼續問,他回答,「其實都是人。」怎麼樣激勵員工,確認每個員工都支持公司的政策,是最困難的部分。
方法二:建立溝通系統 凝聚兩百個經理人共識,並全員討論
在思文凱接手之前,易利信是個官僚的老公司,英國《金融時報》曾觀察,「這家公司充滿了僵化的流程、手冊和標準作業程序,」要讓這家公司動起來,並非容易的事。
「領導最重要的,就是確認所有人都朝同一個方向移動,」他分析。不斷購併、精簡成本的過程,合併的公司雙方都會遇上劇烈的組織改變。思文凱既要一面精簡公司組織架構,一面統一所有人的步伐。
如何讓駕駛的帆船都確定往同一方向前進,「公司內部討論策略的流程非常重要,」他說。關鍵要建立一個能讓所有員工都參與公司未來策略制定的方法,「我們要讓員工相信,他們的聲音會被聽見,而且只要是好的意見,就會真的成為公司的策略,」他分析。
這個概念在大部分公司都有,但思文凱在易利信做法卻更複雜。易利信最高決策單位是一個包含兩百名最高階主管的會議,全公司所有員工都能對這個主管會議提出問題或建議。有了公司的策略目標後,就會發給下屬單位,討論他們是否同意這個策略,每個人又能有什麼貢獻,再把意見交給總公司,就像打乒乓球一樣反覆討論,甚至連每個人的考績方式,都必須按照討論的結果制定。現在易利信的員工數已回升到七萬人,透過這個方法,思文凱可以一次抓住七萬名員工的方向,確定所有人都按公司策略前進。
透過這樣的溝通系統,思文凱一點一點的把易利信的包袱拿掉。用同樣的方法,他簡化了易利信的中層組織,也讓易利信從設備製造商,開始轉型為電信服務提供者。
一個門外漢跳到開始下沉的船上當船長,「從這些事業裡,你最大的學習是什麼?」本刊記者問,思文凱想了一下,緩緩的說,「是犯錯。」他解釋,「成功固然很好,但是我從失敗裡學到更多,一點一點從挫折裡學新東西,才讓我有今天的發展。」
*未來3G新世界,三個螢幕帶著走
走進巴賽隆納全球行動通訊大會會場,穿過佇立在門口、八層樓高的雙塔,就走進未來行動通信的新世界,在噴水池和巴洛克風的歐式建築前,展示的卻是最新的技術。
這是全球行動通訊產業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活動,今年最受矚目的是行動寬頻和手機電視。三個螢幕互相串聯的時代,即將兌現,手機不但可以看電視,看手機電視的同時,亦可傳訊息,確切實現三機一體。
另一個耀眼的技術,就是3G的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目前台灣使用的3G技術,頂多只能提供每秒三MB到七MB的頻寬,但LTE技術卻能提供兩百MB的頻寬,而且還可以在高速行進的車裡使用。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電信設備廠紛紛展出可以橫跨手機、電視和網路的新平台。就以電視為例,最新電信技術讓你可以把手機當成SNG,把手機拍下的東西直接傳到別人電視螢幕上。在荷蘭,甚至已有一家電視台用這種新技術,不聘記者,只用一般人手機拍攝的內容做新聞。
*思文凱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學歷:瑞典林雪平理工學院應用物理和電機碩士、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企管學士
經歷:ASEA公司負責貿易相關業務、Securitas公司總裁、愛沙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現職:易利信總裁兼執行長
所有的痛苦都會與美好並存 文章來源:郭騰尹的幸福天空
為了準備一場特別的演講,我特別找出了以前的舊照片,想用數位相機來翻拍,然後以自己為題材做成從小到大成長的故事,本來只想利用周末假日二個小時完成的工作,卻不料每張照片都讓我陷入了回憶,時而感傷的嘆息、時而會心的微笑,四十多年的歲月,竟是如此匆匆。
從剛出生沒多久到照像館的藝術照,到小學、初中、高中,從黑白的花邊照片變成彩色照片,從每一件自己穿的衣服都有著獨特的故事,不論背後的背景是家裡的客廳、院子或是野柳、溪頭等風景區,那都是一個被壓抑的自己,因為那也是一個被壓抑的時代。
到了大學,社團活動的多彩多姿,我的臉部笑容更多了,初戀的悸動、在外島當兵的成長,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一種生命的蛻變。接著又看到自己的結婚照、看到妻子臨盆前留下的身影、以及我雙手抱著雙胞胎的成就感,到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也戴起了眼鏡,現在已經是與妻子身高一般的可愛美少女了。再看我的父親也不再是個精壯的漢子、而是一位年近九十的老叟。生命像一首歌,有不同的高低起伏,生命也像一條長河,我們永遠可以看到它的包容與延續性。
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自己的這對雙胞胎女兒,小時候的模樣實在是太可愛了,大大的眼睛,兩人幾乎一模一樣的五官,我總是能捉住她們最純真的神韻。我突然很懷念起那段時光,那段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時光,我可以牽著她們、可以抱著她們、親著她們的那段美好記憶。我不由得把內人喚來,一起欣賞孩子每一張天真的笑容,每一張逗趣的模樣,內心有著無比的欣慰。
內人說「現在看照片當然可愛啊,誰會想到這兩個娃兒真擾人,晚上要哄好久才睡得著,每次走沒多久就要人抱,坐飛機時因為耳壓不舒服、猛踢前面乘客的椅背、而且哭聲震天,當時可真的是辛苦啊。」是啊!雙胞胎的辛苦就在往往兩個人要同時餵奶,而且一個睡醒了往往會把另一個也給吵醒了,那段大人每晚都睡不好的日子好像已經雲飛煙散,現在只留下來一段美好歲月的追憶。這讓我想起來林清玄先生曾經在書中的一段話:「所有的痛苦都會與美好並存,而痛苦會過去,美好會留存下來。」而此刻我的確感同身受。
我相信這句話可以運用的地方非常多,只要你用心去回味走過的一些難忘時光,那時絕對有美好事物的存在。大學畢業受徵召入伍時,我曾經因為抽到金門前線而懊惱不已,周遭的同學要不是本島就是很輕鬆的單位。而在金門服役的期間,沒有太多的娛樂生活,晚上有燈火管制,偶爾晚上還要參與夜行軍,有一次碰到大旱,金門太湖的水都乾涸了,於是近一個星期沒有洗澡,最後只好花點錢到老百姓家裡,用所抽出來的黃泥巴水來洗澡,當時只覺得身上能有些肥皂味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即使我拼命的爭取績效、拼命的給女朋友寫信,但仍然挽回不了一段令人心痛的情感,退伍回來沒多久,女友就嫁給別人了,當獲知有他人介入時,在前線的心情更苦悶了。只是匆匆的二十年終究也過去了,當時的心酸與淚水早已流盡,而留下來的美好是自己無怨無悔的付出,以及騎著單車不論風雨的盡忠職守,看著老照片,愛人的影像已模糊,清晰的是那金門的風光以及無盡的綠。
我也曾經因為離開一個自己熱愛的工作而傷心不已,因為沒有了固定的收入讓生活動盪,自己的心情也不時因懷疑自己而沮喪,那時很怕聽到舊公司的一舉一動,每一個消息都像一顆巨石丟進漸漸平靜的心海、又激起延綿的漣渏,畢竟那個工作是我年輕歲月中最輝煌的時光,雖然也是十多年過去了,那份工作給了我榮耀以及更多的遺憾,而此刻回憶起來,那朝不保夕的恐懼與無助已不復存在,可是回味最深的是當時所建立的人脈與友誼,即使相隔多年,大家依然有著不曾消失的情誼。
歲末,一個人去福建武夷山旅行,武夷山有一個知名景點叫「天遊峰」,天遊峰雖不高,但是景觀極佳,在峰頂向下俯望,九曲溪蜿延在前,溪上時而有竹筏漂流而過,只是要爬上天遊峰卻不是件輕鬆的事,因為天遊峰不能說是山,它是一個很大的石頭,而盤山鑿石而建的階梯如龍般昂首天際,那魚貫而上的遊客像是龍的鱗片一般閃耀。在山下許多人就開始打退堂鼓了,而我爬不到三分之一就開始冒汗脫外套,石階很窄幾乎不容你休息片刻,只要一停,兩隻腳就會發抖,也不知是筋肉疲勞、還是因地勢險峻而產的敬畏?爬到一半,雖然景色如畫,但根本無暇觀望,撐著疲憊痛苦的雙腳,我也終於登上了峰頂,四周的人忙著拍照,而我只是靜靜坐著,打開手機,告訴在台灣的妻子,山上的風很甜,而我正享受著武夷山最佳的美景。
就像一段旅行一樣,身體的酸痛、休息幾天就沒事了,它甚至可以被淡忘,可是在心中留下來的感受卻有著無比的成就感,有著對旅行過程中對美的悸動,那蜿蜒的石梯不再是令人生懼的佛地魔,而是從人間通往快樂天堂的必經路途。
每一個人都可以試著從自己的戀愛、工作、旅行中找到類似的經驗,不論過去曾經遭遇怎樣的磨難,不論身體與心裡曾遭受多大的煎熬,這些都會過去的,而會讓你回味的一定是那些美好的部分,會讓你在多年後,即使周遭物換星移,你仍然會帶著一抹微笑,並且充滿感激。
如果美好是會留下來、而痛苦終會過去,我們此刻也不必太強調或放大眼前的痛苦,也不要因痛苦在眼前而阻擋自己前進的決心,我相信你會更有勇氣去解決困難、面對改變,因為痛苦是一時的,而美好是永遠的。
祝福你一生美好!
Action is Power:
1. 災難讓人痛苦,痛苦讓人高貴。
2. 接受比抗拒更讓你有新的思路、新的可能。
3. 試著找到自己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去回味那段過程中的心裡感受。
4. 只要心美,任何事情就會有美的存在。
5. 痛苦與美好是一體的兩面,經歷過痛苦的人才能真正體會生命的甘甜。
6. 懂得觀功念恩,心中就能永保善意。
7. 別逃避,勇敢去面對挑戰,這段過程就是美好力量的來源。
乳酸菌的保健功效 【健康世界 2008年1月號】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某些特定乳酸菌菌株可應用在急、慢性腸道感染疾病上,且成效顯著;此外,對於食物過敏與遺傳性過敏疾病,甚至結腸癌與直腸癌等均有預防和治療的效果。
【撰文/臺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潘子明】
人體的腸道中存在有400多種不同的菌株,每克糞便中的總菌量達到千億個,有約100兆個以上細菌生存在腸道中,菌體之間存在共生或互利共生的關係。雖然健康個體中的腸道菌相幾乎是穩定的,但是菌相仍有可能因為一些外在因素而改變,例如:年齡、生理狀況、藥物、疾病、飲食與壓力。
腸胃道中的菌種
胃部因酸性強,細菌不易生長,菌數最少,每毫升約有10至1000個菌,主要為乳酸桿菌(Lactobacilli)、鏈球菌群(Streptococci)及酵母菌。
小腸內主要包括乳酸桿菌、腸內細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及鏈球菌群等兼性厭氧菌,以及其他的絕對厭氧菌,如類細菌屬(Bacteroide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及細梭菌(Fusobacteria)等。
大腸的菌數最多,絕對厭氧菌是優勢菌種,如類細菌屬、雙歧桿菌、梭狀芽孢桿菌屬(Clostridia)和細梭菌等,其他則由兼性厭氧菌如酵母菌(yeast)、鏈球菌群、腸內細菌科及乳酸桿菌等構成次要菌群。
人體的腸中雖然有許多細菌,但是這些細菌大致可分好菌與壞菌兩種,此兩種菌一直處於競爭狀態,以一位健康的人而言,腸中的好菌應該是處於比較多或比較佔優勢的狀態。
身體欠安將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加
然而當身體不適、飲食、環境的改變、壓力或老化等因子就可能破壞此種狀態,而使好菌減少,壞菌增加,進而影響腸道生理。
一般而言,好菌是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為代表,它除了會產生乳酸與醋酸外,也具有抑制壞菌的功能。
至於壞菌方面,衛生署評估小組決議以產氣莢膜梭菌作為腸道壞菌的代表。產氣莢膜梭菌會分解蛋白質成氨氣、胺類、硫化氫等而引起身體的不適。
腸道菌叢擁有非常多的酵素,可以在腸道中進行代謝,將受質轉變成對宿主有益或是有害的成分。這些物質可以影響宿主的營養、生理功能、藥物效力、致癌性與老化,甚至是宿主對於感染的抵抗力。
有些腸道菌可以合成維生素與蛋白質,可以部份或是全部被宿主所吸收利用;已經定殖在腸道中的菌叢可以保護宿主免於被外來菌屬感染。
一些益生菌像是雙歧桿菌,可以抑制害菌在腸道中定殖,並且在腸道中扮演清潔工的角色;除此之外,益生菌所分泌出的胞外物質還可以促進宿主的免疫能力。相反的,有害菌會生成一些毒性物質,例如氨、硫化氫、胺、酚等,這些物質會傷害腸道,並且被部分吸收,造成一些疾病例如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肝損傷、免疫功能喪失等。
乳酸菌在醫藥保健上的應用
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的功效包括:一、維持正常腸道菌相;二、免疫調節作用;三、代謝作用。
免疫調節作用
1.乳酸菌細胞壁成分或死菌體有刺激免疫反應的效果
2.不同菌株所引起的免疫反應不同
許多實驗結果均顯示,不同菌株會引起不同的免疫反應。
整體而言,乳酸菌能夠刺激活化免疫系統,並且增強非特異性之先天免疫力,還能夠適當調節免疫反應達到平衡狀態,舉例如下:
(1)和食物過敏現象與改善遺傳性過敏疾病的症狀
(2)預防嬰幼兒過敏症
代謝作用
結腸中微生物的主要功能,是針對不能消化的食物殘餘物進行發酵作用。透過益生菌代謝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抑癌物質、乳糖分解酵素或其他成分,可達到以下的保健功效:
1.降低結腸癌發生的機率
2.緩和乳糖不耐症
3.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4.具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乳酸菌的效用非常多樣化,而在非腸胃道的保健功能應用上,也愈來愈受到廣泛重視,表示相關產品尚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市場發展潛力無窮,且有助於促進人類健康的福祉,值得我國生技產業積極的投入與開發。
全站熱搜